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政治经济学论文: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动因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3-30 11:35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和理论阐释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更好把握这一战略的理论框架、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是根本动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根本目标,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根本宗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根本举措。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政治经济学; 城乡融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三农"实际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下,从动因、目标、宗旨与举措四个方面研究和梳理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框架、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有利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一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动因

  城乡关系是制约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城乡融合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城乡关系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城乡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致使工业和人口集中于城市,并为城市的工商金融资本剥削农业生产者创造了便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分离与对立。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城市剥削农村,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对乡村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灾难性后果,"即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立即使农村居民陷于数千年的愚昧状况"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城乡对立达到巅峰。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消失,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打破城乡分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配,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裂的条件"3,这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前提,因为"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4.当"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5时,才能摆脱城乡二元分割的不合理社会关系的束缚,进入城乡融合即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高度,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深刻分析,指出城乡之间由城乡依存到城乡分离再到城乡融合是一个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其逻辑起点和演进趋势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近代中国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殖民侵略和国内官僚资本、买办资本等的盘剥之下,乡村日益凋敝,城乡分离是必然的历史现象。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城乡兼顾的理论指导下城乡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初现,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囿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特征不断固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改革大获成功,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基本任务的改革逐步向城市和整个经济社会领域深化,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各种资源配置伴随着改革重心的转移逐步向城市转移,尤其是1993年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劳动力、资金、资源等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地向收益较高的产业和区域配置,农业和农村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投资效益相对低下很难吸引到更多的资源,城乡差异日益扩大,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6.国家对城乡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的突出位置,将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进一步界定为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开始向城乡关系系统化思考转变。党中央对城乡关系认识的深化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到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我们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7.党的十七大提出"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从城乡一体化着手综合布局,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相关惠农富农政策陆续出台,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收入连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的推进更是直面乡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推进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的变革,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从城乡养老并轨、社会救助并轨,到基本医疗保险并轨,从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并轨到户籍并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框架已见雏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三农"历史欠账太多、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城乡资源流动不顺畅和流向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并未消除,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未有显著改善,城乡发展的融合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8.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此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些新思路和新举措反映了党中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时俱进地完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设计,为实现城乡融合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世界经验来看,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工业化初期至中期的"工业优先发展"至"工业反哺农业"再到工业化中后期"工农融合发展"的演进路径。城乡关系的调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工业化迈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近60%,农村现代化在经历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如何主动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从发展战略层而更加主动地调整城乡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和现实基础上,我国城乡关系的调整不单纯是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实现城乡融合。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总结中外城乡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基于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新型城乡关系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其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揽,并在此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将"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七条道路之首,改变了过去"城市带动、工业反哺"的以城市扩张减少农村农民的发展路径,突出乡村发展的中心地位和城乡关系的平等地位,强调城乡彼此相互依存共荣共生,实现了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

  二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实现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从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生产方式。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求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而且要求必须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这是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和整体性推进过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显著体现,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的根本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意味着"四化"是一个相互联结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共同形成新时代的发展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现实国情出发,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相比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四化"的表述,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村现代化,强调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性意义,表明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补短板、强弱项的迫切需要,也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的现实需求,更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超越了以往侧重于解决"三农"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政策方针,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以综合性的总体战略设计吹响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角,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农村开展的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其决定性力量归根结底还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新时代的现实国情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薄弱环节,能否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顺利向国家现代化目标迈进。只有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

  农业农村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农业经济活动是有机地嵌入农村社会之中,是农村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可以说是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扩展,但乡村振兴不等同于实现农村农民的城镇化,农村的现代化也不等同于农村的城镇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推进和实现农业的变革,不断调整和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不断推进乡村实现新发展,以达到与现代社会发展协调适应的和谐状态。这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从生产力方面而言,主要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实验室、科学试验站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物质条件支撑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中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的生产力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的效能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和提高。从生产关系方面而言,就是要调整和改革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之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土地是农村最基础、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力密切相关,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业农村基本生产经营制度的稳定,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小农户的主体性作用。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步伐,实现土地使用权适度集中,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分工经济下的报酬递增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升。要理直气壮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全面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价值,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囿于资源禀赋要素的约束条件,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显然不能照搬西方现代化传统的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模式,而是要从中国农业农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特征出发,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习近平在2017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做了系统阐述,包括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指明了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2018年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论述了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与"七条道路"之间内容上互为补充,有机统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服务于乡村"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这也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纲领的应有之义。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贯彻新发展理念很重要。"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10.无论是"五个振兴"还是"七条道路",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 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宗旨

  "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农民。农民作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农民都是我们党的重要依靠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个时期都能够正确处理农民问题、保护好农民利益,得到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历史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提高广大农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同度,增加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当代中国而言,如果农村不稳定、不和谐,那么整个国家就不会稳定和谐;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政治支持,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就会不牢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而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振兴是解决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按照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以"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实际作为践行"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庄严承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九大基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此可谓是新时代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现实运用。

  共享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2.共享发展明确了发展的最终目的,体现了我们党更加重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果中最为重要的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即共享经济利益。经济效益是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主线,始终贯穿于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环节。农民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利益主体,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以广泛汇聚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强调人民利益至上,让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的进程,"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13. 尊重农民的利益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成为内生动力和自觉行动。二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的长效保障机制,夯实建设现代乡村共同体的物质基础。通过构建农村内在的造血机制,培育和激活农业生产力,充分挖掘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收入水平是否提高,并且,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能让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三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掉队,帮助低收入者尽快脱贫致富,逐渐缩小与中高收入者之间的差距,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引导和推动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要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重视"三留守"人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等,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统领"三农"各项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亿万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这意味着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但农民要富起来,农业要强起来,农村还要美起来,防止出现农业农村衰落凋敝。要逐步完善各项社会制度,通过高水平的城乡资源融合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三农"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要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这个大方向,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到乡村振兴同精准脱贫有机衔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切实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14,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培育新型农民,加快现代农民转型,"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支撑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生产活力,创造出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更为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

  四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举措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生产关系,其不仅包括生产关系的本质与内容,还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前者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后者表现为一定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因此,研究生产关系就必须研究经济体制机制问题,以创新发展激活体制机制,从而解放生产力。对于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经济社会状况而言,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和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产生的经济利益问题,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顽强壁垒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障碍。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分析,我国已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从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一特征出发,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其有力抓手在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强城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从生产关系层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无论是新型城镇化战略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顺应城乡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依然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解决乡村问题的战略设计,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是城乡融合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二,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长期存在政策差异和水平差距,密切相关,严重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亟需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布局,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设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乡村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公共资源的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增强城乡公共服务的联动性,使城乡居民均衡受益。其三,要营造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城乡功能互补的制度环境。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统筹安排作用的发挥,通过有效的制度政策供给,校正过去要素单向流动的状况,解决人口在城乡地理空间转移与要素权益城乡配置不同步的问题,健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全面释放城镇与乡村资源的发展活力,激活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其动力源自于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以城乡融合为政策指向,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城与乡、工业及其他产业与农业的互补性与协作性功能,加强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交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更深层次上深化城乡改革激活资源要素,释放既有体制制度潜能,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当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农村改革议题,他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15."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16."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17.通过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统筹利用城乡优势资源,优化整合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矫正城乡分工体系的不平衡发展,厚植"三农"发展优势,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确保农民根本利益,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从真正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不但要依靠"有效的市场",同时要发挥"有为的政府"的作用。仅靠市场机制自身的资源配置作用是不能促进实现工农城乡关系根本转变的,城市的虹吸效应和资本的逐利性会影响和削弱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能力,强化农村这一"短板".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过程中,扬长避短,用市场的力量引导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挖掘农村农业的发展潜力。同时,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和支持政策、改善制度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建立监测评估机制等方面切实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避免简单地以行政手段强制性分配资源。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18.在政府"有形的手"的规划引导下利用好市场机制"无形的手",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全面发掘和释放乡村的现代功能,推动工农城乡之间构建起持续的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满足亿万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14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09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1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5页。
  6《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1页。
  7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03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95页。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9页。
  11《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8页。
  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93页。
  13习近平:《在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30日。
  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82页。
  1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5页。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页。
  1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71页。
  1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30日。

  文献来源:张晖。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求索,2020(01):141-148.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