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探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用核磁共振方式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31 15:55

摘要:目的 探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用核磁共振方式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诊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 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520例, 对纳入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核磁共振平扫、CT平扫, 并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 归纳核磁共振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 核磁共振数据显着高于CT平扫,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核磁共振扫描影像提示病灶一般存在于患者丘脑、基底节、脑干等区域位置。结论 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选择诊断手段时核磁共振具备明显优越性, 同时能够指导医生准确地掌握病灶整体特征, 对医生了解病情、制定干预手段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 CT;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0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 当前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诊断手段为核磁共振 (MRI) 以及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1], 本院近年推广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为系统了解其诊断价值, 对本院近年诊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梳理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诊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 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520例。患者中男性265例, 女性255例;年龄在39~82岁, 平均为 (57.6±2.1) 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初次发病且病灶径线在20mm以下。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脑部发现肿瘤。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充分了解, 表示配合。

  1.2 检查方法

  对患者进行CT、MRI扫描检查, 在进行CT后间隔2d再进行MRI检查。

  CT扫描所用仪器为SOMA-TOM EMOTION 16排CT成像仪, 产自德国西门子, 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体位, 从头部开始扫描, 扫描线和患者眦耳线保持平行状态, 扫描范围为颅顶-枕骨大孔之间, 发现病灶后进行局部放大或者薄层扫描, 期间球管电压参数为129kV, 电流参数380mAs, 层厚参数为1mm, 螺旋比例为1.375:1[2,3]。

  MRI扫描所用仪器为万东1.5T核磁共振扫描仪, 选8圈头线圈, 对患者颅脑做常规扫描, 扫描序列具体情况如下:T1WI、T2WI、T2FLAIR、DWI、SAGT1WI, 扫描间隔设置为1.5mm[4]。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 使用SPSS20.0做统计与分析, 具体经t检验及卡方检验, 由与 (%) 对检验结果做描述, 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在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 核磁共振数据显着高于CT平扫,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扫描方式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情况 (n) 

  2.2 病灶描述

  影像学扫描病灶特征:多以斑点、长圆形或者小圆为病变形态, 病灶边缘在图像中难以清晰显示, 无典型占位效应。在密度信号方面, MRI与CT两者存在差异, MRI下密度信号整体表现出等长/稍长的T1信号, 长T2信号, 而T2FLAIR、DWI序列信号则表现出相对明显的高信号。

  核磁共振扫描影像提示病灶一般存在于患者丘脑、基底节、脑干等区域位置。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渐升高,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老年人常见基础疾病、危急重症等都是临床重点课题。腔隙性脑梗死是常发于老年人群体的神经内科疾病, 及早诊断、对症治疗是保障预后的前提, 也是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生活的关键[5,6]。

  腔隙性脑梗死为微梗死病症。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进行缺血区域水肿组织检查, 确认是否为病灶细胞以确认病情[7]。对患者用CT扫描后会表现出典型低密度图像, 而病情早期阶段发生漏诊情况概率较高, 因为难以发现脑组织当中病灶的变化情况, 同时CT检查也难以呈现脑组织水肿异常状态。在本次研究当中可知MRI扫描所得数据均显着优于CT扫描, MRI扫描的分辨率相对更高, 能够让医生鉴别存在于脑组织当中的白质、灰质, 也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水肿的情况, 医生在MRI图像引导下可鉴别间质水肿变化、毒性水肿。而DWI (扩散加权成像) 能够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h便对病情有大致的判断, 主要通过对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进行检查, 可知应用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 更好地保障患者预后效果[8]。

  综上所述, 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选择诊断手段时核磁共振具备明显优越性, 同时能够指导医生准确掌握病灶整体特征, 对医生了解病情、制定干预手段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宝勤.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69) :224.
  [2] 毛凯.CT和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 (8) :5-6.
  [3]南胜天.CT、MRI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病灶定位准确率[J].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 (3) :151-153.
  [4]文铁.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 (2) :4-6.
  [5]林长平.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 (3) :184-185.
  [6]唐秀.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 2016, 22 (10) :36-37.
  [7]皮金才, 陈凤莲.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 (7) :10-11.
  [8]张世杰.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 (48) :9608.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