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教育硕士论文:推动黄石市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4-07 10:33
摘要
  
  当今时代,世界的竞争,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的竞争。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养成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在科学概念发展与转变、课程标准、科学教师、教学教法等方面存在着大量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尤其是自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后,其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否落实到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科学教师的素质如何,对课程建设重视的程度等,这些都是研究和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亟需了解的基础数据。
  
  本研究主要以 2017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科学课程开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课程教学、科学教育硬件设施配置和学生学习等五个维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黄石市 14 所小学的科学教师、分管校长、科学教研组有关领导、部分小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开展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和调研数据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了管理和统计分析,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调研结果及统计分析表明:黄石市小学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教育质量、注重科学教育普及、凸显课程实践性、完善教师队伍、丰富科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有益探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科学课程的认识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和利用不足、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强等。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五点建议。这些调研结论和建议对进一步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黄石市;小学科学;现在;对策。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是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截至 2018 年,我国具备科学素养公民的比例为 8.47%,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20%甚至 30%的比例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扎实推进基础科学教育,推动小学科学课程全面实施,并与时俱进地适时进行优化改革,在国家教育中可以起到强根固本的作用,也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现实需要[1]。2001版《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重要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2]。2017 版新课标要求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把它放在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一样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育观念陈旧、专业科学教师和仪器设备配备不足,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对某一区域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全国共性问题的分析研判,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能够促使该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且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04 年,“癸卯学制”出台以后,我国逐渐把专门培养“高精尖”科技人才的科学教育转变成培养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学者们对我国的科学课程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如 2008 年,谢恭芹把小学科学课程从 1904 年至 2008 年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历程归纳区分为四个阶段[3]:(1)仿日阶段:1904至 1922 年清末民初时期,科学课程深受赫尔巴特课程理论影响,内容编排上受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影响;(2)仿美阶段:1923 至 1949 年民国后期,深受杜威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影响,此时的科学课程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不再尝试简单模仿,而是进入了自我创造的阶段;(3)学苏和独立发展阶段:1950 至 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小学科学课程处于不断探索时期;(4)受多国多元理论影响的阶段: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受到了结构课程论、人本课程论、经验课程论和建构主义课程论等多种理论的影响。2013年,张啊媛研究了 1978 年至 2008 年期间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演进的历程,并把它区分为三个阶段[4]:(1)调整尝试阶段(1978-1987 年);(2)创新发展阶段(1988-2000 年);(3)改革完善阶段(2001-2008 年)。2010 年,罗丽媛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学课程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把它区分为五个时期[5]:(1)1949 年至 1957 年为借鉴与模仿时期;(2)1958 年至 1966 年为自主与探索时期;(3)1966 年至 1977 年为停滞与破坏时期;(4)1978 年至 1986 年为调试与尝试时期;(5)1987 年至今为改革与完善时期。可以看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模仿、探索、改革完善三个阶段,深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2、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演变。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进行了规定,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作用。科学课程标准随着科学教育多次改革,得到了相应的修订与完善。1950 年较早出版的《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初稿》,开启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本土探索时期[6]。随后,课程标准经过了多次改革,2001 年颁布试验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实验稿)》,在我国执行了十多年时间,总的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科学课程标准更能满足教学,更能实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目标,2013 年 1 月教育部再次启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7],2017 年 2 月颁布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意味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7 版与 2001 版的课标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低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1998 年版的《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对自然即早期的科学课程开设范围进行了规定,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自然课程,并覆盖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2001 版课标颁布后,1-2 年级的科学内容融入到《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之中,不再单独开设自然课程,此次恢复在 1-2 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是一种回归,且符合国际科学教育的趋势。
  
  分段呈现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把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划分为低(1-2 年级)、中(3-4 年级)、高(5-6 年级)三个阶段,是对全国各地一线科学教师呼声的一种回应。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以科学中的核心概念为统领,聚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用这些概念去解释系列的相关现象,推进小学科学教学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也是国际科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把工程学教育内容贯穿其中。为了顺应国际科学教育的趋势,此次科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把“技术与工程”纳入,将其列为与其他三个学习领域—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并列的第四个学习领域。技术与工程是 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的关键要素,此次科学课程标准中凸显 STEM 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激情,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实践学习平台。适当降低课程内容难度。如删除了电路的串并联这部分内容,对电路的串并联不做要求等,更加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出现死记硬背,伤害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3、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研究现状。
  
  通过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络,检索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现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8-9]、教学评价[10-11]、教学现状[12-14]等方面的研究较多。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以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个具体区域进行现状研究。如 2012 年,张海波调查研究了临漳县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反映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更令人堪忧[15]。2017 年,蒋小娟分别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度,全方位了解了武汉市硚口区三所学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16]。2018 年,刘姣姣从科学课程重视程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以西部地区的 N 市 S 区为例,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西部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17]。经过资料整理发现,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当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教学理念落后,科学教师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意识薄弱,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
  
  (二)国外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国外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

  
  西方发达国家科学课程相比我国发展较早,不同学者对国外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呈现不同的观点。如 2003 年,张红霞、郁波从教学改革的特点出发,把从 50 年代至今的国际科学课程分为四个阶段[18]:(1)以学科为中心的改革阶段(60 年代初期);(2)评估、反思阶段(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末);(3)以建构主义占主导的多元阶段(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4)改革的成熟阶段(90 年代中期以来)。2007 年,钟媚、高凌飚认为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末西方的小学科学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内容和体系,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9]:(1)19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实物教学”模式,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教师呈现的各种实物进行学习;(2)19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20 年代:“自然学习”模式,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对实物采集、观察和到园艺中进行各种植物的种植进行学习;(3)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转型时期,这个时期虽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没有得到承认,课程开设随意,但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始发生了改变,教学目标开始转向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目标;(4)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确立了现代小学科学课程地位,是现代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时期;(5)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科学课程,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深入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2011 年,王小静将美国小学科学课程分为四个阶段[20]:二战前的萌芽阶段,科学课程从无到有,从边缘逐渐走向中心;二战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快速发展阶段,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科为中心,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年代末的全面推进阶段,科学课程教育目标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以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大众教育,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日趋成熟阶段,科学教育注重与科技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并制定了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标准与考试制度。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小学科学教育较早,重视科学内容与探究技能协调发展,注重科学内容与孩子们的认知背景和认知特点相结合。
  
  2、国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美国于 2013 年 4 月颁布《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nenceStandards,简称 NGSS),在横向和纵向上对科学教育内容,如学科核心概念、大概念、STSE 教育等内容进行整合,为科学教育面临的首要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21]。同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国家科学课程大纲》(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England: Science),为了体现基础性知识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融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突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科学实践的方法、过程和技能等[22]。2008 年日本完成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即日本的《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注重内容的国际通用性、系统性,增加了理科的课时和内容,使得课程标准在实施层面上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国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均比较重视科学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对教学评价标准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明确。
  
  3、国外小学科学课程研究现状。
  
  对国外小学科学课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提供借鉴,因此我国学者对各国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 2013 年,万晓萌从科学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评价标准和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全面分析研究了美国小学科学教育,发现美国科学教育与我国相比具有很大优势,美国较早通过立法保障科学课程的实施,课程设置注重灵活性和融合性,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课程评价体系健全,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成熟[23]。2015 年,闫守轩、朱宁波研究了英国 2013 年 9 月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第一关键阶段和第二关键阶段框架》,分析了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历程、目标和内容,并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启示[24]。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的回顾,不难发现,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起步晚,发展缓的问题。笔者认为,核心问题是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远,需要我们认真反思、虚心借鉴。

······

结 语

  本研究主要以 2017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科学课程开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课程教学、科学教育硬件设施配置和学生学习等五个维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黄石市 14 所小学的科学教师、分管校长、科学教研组有关领导、部分小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开展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调研结果及统计分析表明:黄石市小学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教育质量、注重科学教育普及、凸显课程实践性、完善教师队伍、丰富科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有益探索,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已经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升学压力下,在语数外分数指挥棒下,在教师和教育资源缺乏下,学校只能优先保障语数外教学质量,导致在科学教育实践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和利用不足、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强等不足。为此,应该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观念及行为的改变,加大科学课程教育改革的力度,确保科学课程实施的环境,提高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