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宏观经济学论文: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退休保障的影响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4-10 11:46
摘è|
1、引言
  
  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发展中国家正在迈向老龄社会。相较于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代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和寿命比较短来说,老龄化是一个新的人口现象。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和生育率的下降造成的。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年轻一代较年老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小,人口的平均年龄也随之升高; 而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活更长的时间,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迁移等因素虽然也会对人口老龄化产生影响,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它的作用是相当微弱的。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United Nations,2001) 归纳了人类社会老龄化的4个特征: (1)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2) 人口老龄化是普遍性的,是影响每个人的一种全球现象。(3) 人口老龄化是深刻的,在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后果和效应。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恤金、税收及世代间转接发生冲击; 在社会层面,人口老龄化影响了保健和医疗照顾、家庭组成、生活安排及住房与迁徙。(4) 人口老龄化是持续的。在20世纪内,老年人的比例持续增长,这个现象在整个21世纪将继续存在。
  
  老龄化究竟对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各种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很多,相当多的部分对于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中国老龄化对经济影响持非常消极的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必然会降低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会导致经济的衰退。例如,王德文等(2004) 通过对我国人口结构的预测分析,得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2015年后人口红利将消失、人口负债严重,人口老龄化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不利影响。Tyers(2006)、侯立平(2007) 等都发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归结为4个方面: 主要为GDP增长减缓、养老保障压力加大、财政负担加重、储蓄率降低。苏剑(2013) 认为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的供给不足,会严重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此外,老龄化还将对资本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郭熙保等,2013)。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又有很多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导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无独有偶,美国也处在人口老龄化的时期。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历史上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转变也非常关注,组织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进行了一项人口老龄化长期宏观经济效应的大型研究。以罗纳德·李(Ronald D.Lee) 和罗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 Jr.)为共同主席,以几十名美国顶尖的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医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为成员的课题组经过近3年详尽全面的研究,期间还经过广泛征求同行意见和评审,最终于2012年发表了《老龄化与宏观经济: 老龄人口的长期效应》的研究报告(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2)。这是继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人口经济报告30年之后的又一极为重要的报告。
  
  报告就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给出了许多与流行观点不一样的结论。报告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开支会有显着影响,但对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很小,对资产价格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老龄化导致的私人资产积累甚至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整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对于整个经济的宏观影响是温和的。虽然这份报告是针对美国的老龄化和美国的宏观经济状况进行的分析,结论也只是针对美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但很多的结论也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是对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一般关系和规律的认识与总结。理解和分析这份报告的一些重要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在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中,4个重要的议题经常被提及: (1) 为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鼓励老年人延迟退休的做法,是否会使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 (2) 更多高龄老人的出现,是否会导致社会生产率的降低; (3) 随着年龄结构的老化,未来的老龄化社会是否会缺乏创新能力;(4) 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多,是否会造成储蓄率的降低,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美国老龄化报告恰恰对这些关键性问题,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分析评估了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给予了回答。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和退休的影响
  
  2.1工作岗位数量并非恒定
  
  在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中,延迟退休年龄,提高老年劳动参与率是常常被提及的应对措施之一。但老年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会加剧就业难的困境吗? 目前文献上大部分观点(Martins P.,Novo A.& Portu-gal,2009; 赵志泉,2012) 认为,鼓励老年人及时或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是为了给年轻人腾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他们坚持认为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会减少年轻人的就业率,并以此为由反对老年人延长退休时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认为,这些观点的提出是从工作岗位数量一定的观点出发,即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数量是恒定不变的,但这是有悖客观事实的。显而易见的是,在经济活动中,工作岗位的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广大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许多国家的劳动力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增加。例如,在1960 ~ 2007年之间,美国的女性劳动力增加了4800万人,从原来占劳动力市场总数的34%提高到了46% .但这并没有降低同时期男性的就业率(Gruber,Milli-gan and Wise,2009)。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发现,除了经济周期发生比较严重的衰退时,工作岗位的数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力的数量决定。老年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预计还会略微提高年轻人的工资水平。
  
  国际社会保障项目也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评估老年人就业率提升对青年人就业率的影响,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即使降低老年人的从业机会也不会给青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国家,税收强制退休和年轻人的失业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都证实了鼓励老年人退休并不能够给年轻人释放更多的工作岗位。此外,通过丹麦施行提前退休计划前后的就业率对比可以看出,鼓励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并没有降低青年人的失业率。从图2,我们也可以看到在1978 ~1983年之间,61 ~ 65岁的老年人就业率下降了约23个百分点,而20 ~ 24岁青年人的就业率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Gruber,Milligan和Wise(2009) 采用了相似的自然实验法对其他国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老年人的就业率能够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降低青年人的失业率。此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学者们(Levine and Mitchell,1988) 的观点,即老年劳动力和年轻劳动力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并不具有可替代性。
  
1995年税收导致的退休人数(55 ~ 65岁) 比例和失业人数(20 ~ 24岁) 比例
 
1979年丹麦实施退休工资改革前后的就业率比较
2.2工作寿命延长的宏观影响
  
  在过去50年里,死亡率的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是人类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挑战,即随着出生率降低,抚养比不断增大。不断激增的老年人数量,以及先进技术的投入,都意味着未来医疗保健成本的增加。而这些不断增加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成本将由日益缩小的劳动力来承担。
  
  那么如何适应老年人激增和年轻人萎缩的现状呢? 应对方式之一便是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这样既能够增加劳动力数量,又能够降低退休人员所占的比例。有两个最重要的方法可以用来延长老年人的工作寿命: 一是取消鼓励提前退休的社会政策; 二是改变工作岗位恒定的观点,即认为老年人延长退休时间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此外,必须理解工作设置的重要性,比如弹性工作时间的设置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潜在的老年劳动力继续从事工作。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老年人的就业率都是持续下降的,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养老负担。从1963 ~ 2003年,美国老年人退出劳动市场的时间中位数由原来的13年增加到19年。在其他的一些工业化国家,这种趋势似乎更加极端。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早期,12个国家65岁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增加,而随着平均预期余命的增加,60 ~ 64岁劳动参与率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1960 ~ 2000年12个国家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各国在面对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而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的状况时,都在积极主张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老年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首先,老年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会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产值的增加会带来税收的相应增加,从而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提供可用资金。同时,随着工作寿命的延长,个人储蓄也会增加。但是随着美国401(K) 退休福利计划的施行( 个人储蓄的大部分资金会进入个人退休账户) ,如果个人觉得自己退休后的预期余命不多时,就会选择减少储蓄,相应地也会自行缩短工作时间。而在美国,医疗保健、养老金领域和未来对教育的投资都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如果能延长工作时间,将会对以上问题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权衡延迟退休这个问题。从健康和退休的研究数据来看,美国只有1 /4的60 ~61岁的劳动力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制约了其工作能力。此时,可以适当提高退休年龄来增加劳动力数量,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未能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可以通过寻求残疾保险获得养老保障。这样,即使提高完全退休年龄也只会减少提前退休者的福利,却不会减少因身体状况较差而被迫提前退出劳动市场者的利益(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0)。
  
  自动调节社会保障福利也是应对人口转变的一个有效方式。许多分析人士建议退休年龄应该与平均预期寿命挂钩。截至2009年,30个经合组织国家中已经有13个国家在其公共养老体系中建立了退休金与平均预期寿命相关联的体系(OECD,2009)。瑞典和意大利,则将退休金与平均预期寿命、抚养比和工资增长率关联起来。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建立在平均预期寿命水平上的退休年龄将会不同程度地减少低寿命人群的利益。
  
  3、人口老龄化对生产率的影响
  
  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许多研究认为随着人口结构的老化,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会产生相应的退化,直接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不利于社会总产出的增加。因而人口老龄化会降低社会生产率、抑制经济的发展( 熊必俊,2002; 杨道兵等,2006)。较低的社会生产率,意味着较少的物质资本和较低的生活水平。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认为生产率的增长对于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生产率的微弱增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已有的研究中,仅有少数研究关注年龄结构变化对整体经济生产率的影响。事实上,可以运用年龄分布的改变作用于生产率。比如,每一个任务的绩效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但是,实际生产率并不只是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现实中实际生产率的衡量通常会很复杂,需要考虑到经验、工作技能、健康状况、工作转换以及其他一些潜在的因素。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预测在未来20年里,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率的净影响将会非常小。
  
  生产率的增长通常用每单位投入的产出来衡量。在分析生产率的增长时,通常把决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成两部分: 一个是所投入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增长; 另一个是技术的改变亦或产品、工艺的改进。从第一个因素来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提高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获取的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还应该增加资本和物质投入。第二个关键因素便是技术进步。从长远来看,技术的进步来源于新的科学技术、工程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依赖于生产流程的改进和社会先行资本的投入。此外,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的创新、法律环境的改善都可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毫无疑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除了受当地劳动力个体素质技能的影响外,更为主要的是受全球技术、工艺进步与创新等因素的影响。
  
  老龄化对个人生产率的影响是微弱的。不同年龄的个体和测量方式的不同都会使个人生产率产生巨大差异。Avolio和Waldman(1994) 经过对众多测量方法与相关工作技能的评估后,最后选用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 方法对16 ~ 74岁的25000多名员工进行生产率测试。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工作经验、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后,年龄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微乎其微,65岁以前各年龄组的差异都相当小。也有研究发现生产率会随着年龄与度量标准的不同而变化。有学者通过雇主与雇员的匹配数据发现,年龄与个人生产率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表明个人劳动生产率的顶峰在40岁,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个人劳动生产率的顶峰要在更大年龄时才会出现。Kotlikoff和Wise(1989) 以大型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为研究对象,发现个人劳动生产率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Boersh-Supan,Du-ezguen和Weiss(2008) 与Boersch-Supan和Weiss(2011) 通过多年来对一家德国制造企业生产工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发现,老年劳动力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会出现较多的小错误,但是由于经验丰富会避免出现一些较大的失误,从而比年轻劳动力拥有更高的个人生产率。
  
  影响生产率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便是劳动力质量和科技人员分布的交互作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影响个人生产率的年龄分布。这可以被称为“年龄结构效应”.有两种方式去估计年龄结构效应。第一种方法是考察收入的年龄分布,并假设收入与生产率成比例;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看年龄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教育提升、培训、劳动技能获取以及资本和资源投入都会对生产率产生影响。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认为个体劳动力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因此关注于劳动力构成对生产率的影响。在人力资本模型中,生产率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函数。人力资本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是不一样的。大量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与年龄、工作经验以及教育程度有关。劳动者的工资是依据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来定级; 其次,直到工作寿命的晚期,工资的增长率才会出现递减趋势(Rubinstein and Weiss,2006)。为了估计年龄分布变化对于生产率的影响,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使用1999 ~ 2001年的年龄-经验曲线作为年龄-生产率的关系,并结合2010、2020、2030年的预测数据等,得出3条不同的经验曲线,表1展示了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年龄结构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可以看到每年的变化在- 0.013到0.024个百分点,年龄结构对于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10 ~ 2020年和2020 ~ 2030年之间是微乎其微的。
  
年龄结构变化对不同群体生产率的影响预测(2010 ~ 2020年,2020 ~ 2030年)
·······
6、反思与启示。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确定,但普遍持有悲观的态度,认为人口老龄化会抑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发布后,我国也有学者就老龄化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相似的结论,即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温和的,并不是灾难性的( 陈彦斌,2014b)。人口老龄化对于未来的挑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各国所面临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共性。就中国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而言,目前尚不确定。但是,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将宏观经济的影响因子( 人口健康状况、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发明创新、储蓄、退休保障、投资回报率等) 纳入到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中,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就人口老龄化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中,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聚焦于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剥离于其可能带来的其他错综复杂的影响,从而使研究主题更加明确,能够更加深入地就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经济问题进行层层剖析,逐一回答人口老龄化对每一个经济因子的影响。在对每一个经济因子的研究中,运用了多种合适恰当的方法,更加侧重于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这使得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报告通过美国自身不同时期历史数据的对比以及世界各国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历史、国际、体制等多视角,探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长期影响的关系和规律,这将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Avolio B. J. and Waldman D. A. 1994. Variations in Cognitive,Perceptual,and Psychomotor Abilities Across the WorkingLife Span: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Race,Sex,Experience,Education,and Occupational Type. Psychology and Aging 3:430-442.
  2 Boersch-Supan A.,Duezguen I. and Weiss M. 2008. Labor Productivity in an Aging Society. In D. Broeders S. Eijffingerand A. Houben(Eds.) ,Frontiers in Pension Finance and Reform. Cheltenham,U. K.:Edward Elgar:83-96.
  3 Boersch-Supan A. and Weiss M. 2011. Productivity and Age:Evidence from Work Teams at the Assembly Line. MEADiscussion Paper 148-2007. Mannheim,Germany:Mannheim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Economics of Aging. Available:[March 2012].
  4 Carneiro P. and Lee S. 2011. Trends in Quality-adjusted Skill Premia in the United States,1960-2000. AmericanEconomic Review6:2309-2349.
  5 Chai J.,Horneff W.,Maurer R. and Mitchell O. S. 2011. Optimal Portfolio Choice over He Life Cycle with FlexibleWork,Endogenous Retirement,and Lifetime Payouts. Review of Finance 4:875-907.
  6 Cutler D. M.,Poterba J. M.,Sheiner L. M. and Summers L. H. 1990. An Aging Society:Opportunity or Challenge?“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1-73.
  7 Gruber J.,Milligan K. S. and Wise D. A. 2009. Introduction and Summary. In J. Gruber and D. A. Wise(Eds.)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nd Retirement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The Relationship to Youth Employment.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45.
  8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 2010. Social Security Reform. Raising the Retirement Ages Would Have Impli-cations for Older Workers and SSA Disability Rolls. GAO-11-125. Available:[December 2011].
  9 Jones B. F. 2009. The Burden of Knowledge and the Death of the Renaissance Man:Is Innovation Getting Harder?
  Reviewof Economic Studies1:283-317.
  10 Jones C. I. and Romer P. M. 2010. The New Kaldor Facts:Ideas,Institutions,Population,and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 1:224-245.
  11 Jones B. F. 2010. Age and Great Inven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1-14.
  12 Kotlikoff L. J. and Wise D. A. 1989. Employee Retirement and a Firm's Pension Plan. In D. A. Wise(Ed.) ,The Eco-nomics of Aging.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79-334.
  13 Lehman H. C. 1953. Age and Achievement.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4 Levine P. B. and Mitchell O. S. 1988. The Baby Boom 's Legacy:Relative Wage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66-69.
  15 Martins P.,Novo A. and Portugal P. 2009. Increasing the Legal Retirement Age:the Impact on Wages,Worker Flowsand Firm Performance. IZA Discussion 1:4287.
  16 Mc Gill D.,Brown K. N.,Haley J. J.,Schieber S. and Warshawsky M. J. 2010. Fundamentals of Private Pensions. Ox-ford,U. 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Mitchell O. S. and Moore J. 1998. Can Americans Afford to Retire?New Evidence on Retirement Saving Adequacy.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3:371-400.
  18 Mitchell O. S.,Piggott J.,Sherris M. and Yow S. 2006.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an Aging World. In C. Kent,A.Park,and D. Rees(Eds.) ,Demography and Financial Markets. Sydney:Pegasus Press:299-336.
  1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 1990. On Time to the Doctorate:A Study of the Length-ening Time to Completion forDoctorat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 Tuckman,S. Coyle,and Y. Bae(Eds.)。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 NRC. 1998. Trends in the Early Careers of Life Scientists.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2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12. Aging and the Macroeconomy: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an Older Population. Availa-ble:[December 2012].
  22 Purcell P. 2009. Income of Americans Aged 65 and Older,1968 to 2008. 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3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2009. Life-Expectancy Links. The Quiet Revolutionin Pension Policy. Available[January 2012].
  24 Rubinstein Y. and Weiss Y. 2006. Post Schooling Wage Growth:Investment,Search and Learning. In E. A. Hanushekand F. Welch(Eds.)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1. Chicago:Elsevier Science:1-67.
  25 Schieber S. 2004. Retirement Income Adequacy:Good News or Bad?Benefits Quarterly,Fourth Quarter,27-39.
  26 Scholz J. K.,Seshadri A. and Khitatrakun S. 2006. Are Americans Saving”Optimally“for Retiremen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607-643.
  27 Simonton D. K. 1988. Age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What Do We Know After a Century of Research?PsychologicalBulletin:251-267.
  28 Simonton D. K. 1991. Career Landmarks in Science: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ntrasts. DevelopmentalPsychology 27:119-130.
  29 Tyers R Golley J and Bain I. 2006. Projecte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India:The Role of Demographic Change(No. 2006-477)。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olleg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School of Economics.
  30 United Nations. 2001. World Population Aging:1950-2050. 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31陈彦斌,郭豫媚,姚一旻。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高储蓄的影响。金融研究,2014a;1:71-84Chen Yanbin,Guo Yumei and Yao Yimin. 2014a.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hina's High Savings Rate,Journalof Financial Research 1:71-84.
  32陈彦斌等。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科学出版社,2014b:1-178Chen Yanbin et. al. 2014b.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hina's Macro Economy,Science Press:1-178
  33侯立平。论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3:50-54Hou Liping. 2007. The Economic Lmpact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Journal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3:50-54.
  34陈彦斌。人口老龄化不会对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光明日报( 第11版) ,2013-03-22Chen Yanbin. 2013. Population Aging will not Cause a Disastrous Impact on The Economy. Guang Ming Daily. March,22:Page 11.
  35苏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视。光明日报( 第11版) ,2013-03-22Su Jian. 2013. Population Aging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uang Ming Daily. March,22:Page11.
  36郭熙保,李通屏,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2:43-50Guo Xibao,Li Tongping and Yuan Pei. 2013. The Permanent Impact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hinese Economy and Its Pol-icy Suggestions.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43-50.
  37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人口研究,2004;5:2-11Wang Dewen,Cai Fang and Zhang Xuehui. 2004. Saving and Growth Effects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Population Factori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Research 5:2-11.
  38王刚。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06;9:143-148Wang Gang. 2006.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Household Saving.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9:143-148.
  39熊必俊。”富国俱乐部“如何应对老龄化。中国社会保障,2002;9:21Xiong Bijun. 2002. How Do ” Rich Countries“ Cope with Aging. China Social Security 9:21.
  40杨道兵,陆杰华。我国劳动力老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人口学刊,2006;1:7-12Yang Daobin and Lu Jiehua. 2006. Effects of Labor Aging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Journal 1:7-12.
  41杨雪,侯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人口学刊,2011;4:46-53Yang Xue and Hou Li. 2011. A Study on the Macro and Micro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ing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opulation Journal 4:46-53.
  42赵志泉。后危机时代国际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改革与战略,2012;5:209-212Zhao Zhiquan. 2012. The International Retirement System Refor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in Post-crisis Era. Refor-mation & Strategy 5:209-212.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