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黑龙江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特征及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1-02 21:04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明了粮食和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是作为一国或地区全局性战略问题的基础。近年来,由于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耕地质量日趋下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人类面临的世界粮食紧张的局势越来越严峻,从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世界粮食危机。从国际市场来看,粮食供给日益减少。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数量陆续出现了减产现象,专家分析,由于极端天气影响的日益加剧,导致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粮食增长幅度减小,有的地区粮食产量停滞不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产生了负增长。最近几年,处于北美洲的美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俄罗斯及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主要粮食品种诸如小麦、水稻等主粮均出现了减产的趋势,极大的影响了粮食的出口和全球贸易,甚至在部分粮食交易市场出现了粮食限购和禁止粮食出口的现象。此外,因为当前国际贸易条约的限制,导致部分粮食主产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不停的调整粮食生产战略和布局,结果是对全球粮食产量产生了深远影响,数据显示,全球粮食储备已经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粮食贸易数量也日益递减。从粮食增长潜力看,由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关注工业经济的发展,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对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诸如水资源、耕地资源等日益恶化,使得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己经变得越来越难。从粮食需求方面看,世界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民生活水平曰益提高所带来的食品结果升级等因素对粮食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了新一轮的粮食需求增长,这些因素进一步激化了全球粮食供需矛盾。
传统生产要素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是影响国内粮食供给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从传统生产要素约束来看,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资源有三个固有缺陷,一是自然资源不够丰富,二是组成结构不合理,三是多数地区种植效益低下,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领域的粮食种植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粮食种植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逐渐转移到其他行业和领域,给粮食生产行业带了冲击。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都处于大发展阶段,这些行业都会对带来耕地的减少,而且,我国后备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水资源方面,工业用水的比率不断上升,农业灌溉用水比率下降,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资源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些现象表明,耕地、劳动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资源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化过程中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约束方面,农药化肥等现代化学生产物资的大量使用,对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正面作用,尤其在特定时期为满足庞大数量人口的温饱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己经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将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带来难以挽回的深远影响。这是因为,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残留会给土壤和灌溉用水产生污染,如果污染年复一年地增加,势必会降低土壤质量,影响水质,最终造成粮食的逐年减产,而且还会产生粮食安全的问题,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1.2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鉴于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地位,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性更是不可替代,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农业发展时,也更多地关注粮食生产行为和粮食生产效率,下面,笔者就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来梳理有关粮食生产效率的文献及研究进展等情况。
1.2.1国内研究进展
是单要素生产率分析方面。张雪梅选取我国玉米生产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1991-1996年,使用单要素生产率分析法进行宏观角度的技术效率分析,并得出了可靠的研究结论;学者黄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大豆生产技术效率,他经过实地调研得到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效率损失在大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从时间趋势的发展看,多数地区效率损失的现象逐渐好转,他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一结果,农民负担减轻、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等因素的作用最大。孟令杰的研宄对象是小麦,他实地走访了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地,通过调研得来的数据,反复测算了我国各地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他认为,小麦生产效率的提升中,科技投入的贡献度不可替代范丽霞对我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核算,应用的方法是生产率指数,选取的数据样本时间跨度为改革开放至今,研究发现,我国TFP增长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而且存在持续扩大的趋势;庞英等通过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后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是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他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这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徐同道对我国各省份的粮食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对比核算,分析了资源配置和粮食生产规模效应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规模效率低下是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二者之间关系的对策建议。廖耀先将研究对象锁定在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四川省,他选取了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品种展开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最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粮食生产管理部门应在水稻育种方面加大投入,促进产量的提高。黄映辉等对安徽省阜南县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展开了全面分析,重点关注该县粮食主要品种一一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的损失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和产量提升。梁树广等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视角考察了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过程,论文的结论是,规模效应在新疆地区表现比较明显,是其农业生产TE提升的主要原因。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粮食和粮食安全
(1)粮食的含义
通常来说,人类能食用的植物组织被总称为粮食。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粮食”的具体都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定义。在我国,关于“粮食”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粮食特指谷物类,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麦、燕麦和黑麦等,此外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作为例外也被包含在内;而广义的“粮食”不仅包含谷物类,还包含豆类和薯类。对比而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定义与中国狭义方面的粮食定义如出一辙,主要是小麦、稻谷和粗粮。
粮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它已然超越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定义,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在于:一,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粮食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二,粮食依存与自然条件。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自然条件的优劣能决定粮食的收成,我国的多数农民仍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三,粮食生产有固定的周期性,只在一定的季节内有收成,无法做到源源不断的进行生产。但是大众每天必须都要消费食物,生产与消费不同步。四,粮食价格能影响市场上多数商品价格。粮食的用途不仅是食用,饲料与工业原料也大都以粮食作为主要来源。粮食价格在市场价格金字塔中,处于最底端最基础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粮价上涨多次引发了CPI的增加。
中国传统的粮食定义与国有粮食部门的定义之间,同样没有达到例行的标准,差异较大。但是双方在一个观点上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将“粮食”界定为谷物(小麦、玉米、稻谷)、与豆类和薯类区别对待。这样的界定标准,与粮食的狭义定义不谋而合,与广义的粮食概念却出入较大,在国际统计中,“粮食”通常情况下都用“食品”替代,这范围就广于中国粮食的相关界定.
本文以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粮食的生产效率进行深入阐述,黑龙江省粮食品种主要包括小麦、水稻、大豆和玉米,利用粮食的狭义定义,结合黑龙江省的生产现状,将其粮食作物进一步局限为以上四种加以研究。
...............................

2.2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首次出现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当中。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也被称作“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这部著作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项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前提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区别(并不是绝对区别),还有因此形成的比较成本的区别。每一个国家都理应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准则,集合生产并输出其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引进其具备“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为广泛的前提下论述了贸易形成的基本条件及贸易的获益情况,迅速加快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前提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得到相应发展。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一个国家在两款产品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较都位于绝对劣势,然而位于劣势的国家在两个品类的产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一样,位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品类的产品生产上的优势程度不一样,那么位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不严重的产品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位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明显的产品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两国的专项分工生产及输出其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引进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那么两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贸易活动获取经济效益,比较优势原理正是如此,换句话说,两个国家通过比较优势加入到国际贸易竞争中,根据“两利取重,两害取轻”原理,两个国家都能提局自己的福利水准。
对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来说,其比较优势应该是粮食播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土地资源肥沃且集中连片、粮食产量和质量高、商品粮比率大等,但是其生产效率水平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因此,本文力图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分析。
............................
3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及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27
3.1国家粮食安全形势...................27
3.1.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27
3.1.2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27
4黑龙江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特征及单要素生产率分析....................40
4.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收益分析....................40
4.1.1数据说明与处理....................40
4.1.2绝对收益分析....................40
5环境约束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55
5.1模型与方法...........55
5.1.1环境技术生产函数...........55
5.1.2方向性距离函数与技术效率的计算...........55
8提升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8.1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自然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
8.1.1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
第一,土地资源保护方面。第一,进一步健全全省耕地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法律法规,规定并保障农业用地尤其是粮食生产用地的使用安全,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制定并实施耕地红线制度,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生产的土地面积和数量;第二,进一步加大标准粮田和基本粮田建设。要在加大力度保证农用耕地不低于红线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中低产田和坡耕地进行改良,通过加大绿肥、生物质肥料等有机肥的使用等措施改良中低产田的土壤,提高肥力,以满足高效率粮食生产所需耕地条件;第三,大力耕地和土地资源保护性种植技术,尽量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矿物质含量的破坏,利用农作物间耕间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种植和施肥方法提高产量和粮食生产效率,降低粮食生产过程中对土质的影响和损害。
第二,水资源利用方面。黑龙江省有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三大水系,还有镜泊湖、兴凯湖的湖泊水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是也应该看到,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储蓄能力弱、水资源调配能力不高的现状给全省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而且,当前,黑龙江省的根据土地资源所在地区的水资源覆盖情况选择合适的粮食作物品种,开发和推广粮田节水新技术成果,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对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具有重要作用,在黑龙江省东南、东北丘陵地、岗地较多地区,自然灌溉的覆盖率太低,自然降雨又具有不确定性,适宜发展灌溉用水计量技术,推广新灌溉技术,促进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
..........................

9结论

9.1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