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暴力态度关系中的效用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18 13:39

摘    要: 目的:考察不同人格的大学生和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关系, 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暴力行为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简版 (CBF-PI-B)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Q) 以及VIO (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分量表) , 对421名天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大学生的暴力态度在性别 (t=2.051, P<0.05) 上存在显着差异; (2) 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显着相关 (r=0.373, -0.238, -0.236;P<0.01) , 社会支持则与神经质人格呈显着负相关以外, 其余维度都呈显着正相关 (r=-0.469, 0.296, 0.381, 0.294, 0.539;P <0.01) , 而且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之间也存在显着的负相关 (r=-0.233, P<0.01) ; (3) 中介效应分析显示, 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的关系有部分中介效应 (χ2/df=1.495, CFI=0.939, TLI=0.909, RMSEA=0.071, SRMR=0.055) 。结论:大学生的人格对暴力态度有直接预测作用, 人格又通过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暴力态度, 社会支持对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社会支持; 暴力态度; 中介作用;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暴力态度关系中的效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violence attitude in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provide advice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violence.Methods: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and VIO (FMMU abnormal personality risk factors inventory) were used to measure 421 Tianjin undergraduates.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ttitudes towards viol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2.051, P<0.05) .The neurotic ism, conscientiousness, agreeableness of Big Five Person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violence attitude, respectively (r=0.373, -0.238, -0.236;P<0.01) , and the neurotic ism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 with social support, however the oth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support, respectively (r=-0.469, 0.296, 0.381, 0.294, 0.539;P<0.01) , the social suppor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 with violence attitude (r=-0.25, P<0.01)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had some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violence attitude (χ2/df=1.495, CFI=0.939, TLI=0.909, RMSEA=0.071, SRMR=0.055) .Conclusion: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direct predictive role on violence, personality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 violence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has some intermediary ro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violence attitude.

  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Violence attitude; Mediating effect;

  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社会冲突还包括国家之间的战争, 各式各样的暴力充斥在我们周围,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暴力会带来的巨大身心伤害, 而且发现人们对暴力的态度越来越冷漠, 甚至支持这种暴力行为。虽然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 情况有所缓解, 但暴力行为依然存在我们周围, 特别是校园暴力。时常会有新闻报道在校大学生对同学施加暴力、虐待同学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关于暴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暴力对象的研究, 暴力行为在社会当中的存在状况, 家庭暴力、网络暴力、校园暴力、教育暴力等, 以及暴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在这些研究当中主要将暴力作为研究的主体, 而暴力态度作为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中介变量, 却较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有研究表明, 暴力态度却是在个体发生暴力行为时, 作为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对暴力态度的研究能够帮助个体进行早期的干预和预防, 而在暴力行为的研究中, 暴力态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关慕桢提出暴力态度一般是指个体对暴力现象的态度, 体现为对暴力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和反应倾向[1]。

  国内研究者如关慕桢对暴力态度的相关研究发现, 个体对暴力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倾向, 通过其对暴力行为的评价, 推断个体暴力态度的指向, 进而评估个体的暴力危险性[2]。刘衍玲[3]等认为, 暴力态度是引发个体产生暴力或者攻击行为的重要变量。国外学者Funk等研究表明, 暴力的发生是许多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暴力态度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中介机制之一, 早期干预对预防暴力行为尤为重要[4]。Aderson等发现, 暴力态度与暴力行为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它在暴力危险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5]。具有负面人格结构或特质的个体更容易接受暴力, 产生更多的暴力行为[6]。社会支持在精神病学[7]、社会学[8]、心理学[9]、医学[10]等学科的广泛涉猎, 发现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使个体缓冲不利环境的伤害[11]。George[12]等研究证明, 低社会支持人群具有较高的紧张水平, 特别是情境化愤怒, 进而暴力犯罪倾向指数较高, 而高社会支持人群则相反, 具有较低的紧张水平。基于此本研究假设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暴力态度关系中存在着中介效应。通过研究结果提供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暴力行为的建议和方法, 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天津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分为4个层次抽取, 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一共调查了450名, 回收有效问卷421份 (93.5%) 。参加的被试平均年龄为 (19.96±2.69) 岁, 其中男生215名 (51.1%) , 女生206名 (48.9%) 。大一147 (34.9%) , 大二105名 (24.9%) , 大三89名 (21.1%) , 大四80名 (19.1%) 。参与的同学都是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施测的过程中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 由同一位主试进行测试, 时间大约15min测试完毕统一收回, 完成相关的数据收集。

  1.2、 方法

  1.2.1、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 (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 CBF-PI-B) [13]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 是王孟成等在CBF-PI基础上编制的, 问卷共包含40个条目, 采用了6级记分, 1表示“完全不符合”, 6表示“完全符合”, 测量结果具有满意的信效度, 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 (宜人性) ~0.81 (神经质) 之间, 平均0.79;间隔10周的重测系数在0.67 (宜人性) ~0.81 (开放性) 之间, 平均0.74。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SSQ) [1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制定的量表共10个项目, 包含3个维度, 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考虑到被试为大学生群体, 将选项中的“同事”改为“同学”, “工作单位”改为“学校”, 量表总分为 (34.56±3.73) 分, 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 (P<0.01) , 各条目一致性Rl-10在 (0.89±0.94) 之间, 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1.2.3、 冲动倾向分量表 (VIO) [15]

  VIO是肖利军等制定的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 (FM-MU abnormal personality risk factors inventory) 中的冲动倾向分量表,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共有14个题目, 被试需要对每个题目后面的是“是”和“否”做出回答。

  1.3、 统计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和M-plus 7.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暴力态度的特点及性别、年级差异

  大学生暴力态度的总体得分为3.54 (SD=2.19) , 相比较常模M=3.00得分要略高。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 暴力态度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性别主效应显着 (t=2.051, P<0.05) , 年级的主效应不显着, 见表1、表2。

  表1 大学生暴力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s)
表1 大学生暴力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s)

  2.2、 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

  对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进行相关分析, 见表3。结果发现, 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与暴力态度呈显着正相关 (P<0.01) , 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 (P<0.01) , 其他两个维度则不存在显着相关。即具有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 对暴力态度越积极;高尽责性和高宜人性人格特征的大学生, 对暴力态度越消极。而社会支持与神经质人格呈显着负相关以外, 其余维度都呈显着正相关, 与暴力态度之间也存在显着的负相关 (P<0.01) 。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对暴力的态度越消极。

  表2 大学生暴力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s)
表2 大学生暴力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s)

  表3 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 (r)
表3 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 (r)

  注:**P<0.01, ***P<0.001, 下同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中低3种水平的社会支持分别与暴力态度、人格之间的差异, 将全体被试按其社会支持总分的得分情况划分为3个水平, 27%以下者为114人分为低支持组, 27%以上者为114人分为高支持组, 其它的193人为中间支持组, 见表4~5。

  表4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暴力态度得分情况 (±s)
表4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暴力态度得分情况 (±s)

  表5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人格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5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人格各维度得分情况

  由表4可知, 大学生暴力态度在不同的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 (P<0.01) , 其中高水平组暴力态度得分最低, 低水平组暴力态度得分最高, 说明社会支持越高, 个体的暴力态度越消极。

  由表5可知, 5种人格维度在3种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组中显示出差异, 而且差异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 (P<0.001) 。在神经质维度上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在人格问卷中的得分则越低, 而在其他维度上如外倾性维度上, 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格问卷的得分也越高。

  2.3、 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Mplus 7.0软件对社会支持在大学生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上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构建以人格各维度为自变量, 暴力态度为因变量, 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的假设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 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 (χ2/df=1.495, CFI=0.939, TLI=0.909, RMSEA=0.071, SRMR=0.055) 。由路径图可知, 人格能够正向预测社会支持 (β=0.54, P<0.01) , 人格能够负向预测暴力态度 (β=-0.29, P<0.01) , 社会支持能够负向预测暴力态度 (β=-0.49, P<0.01) 。

  基于图1所示的中介模型, 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一步检验社会支持中介效应的显着性, 抽样数为1000, 置信区间为95%。结果表明, 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其95%置信区间为[-0.037~-0.001], 置信区间内未包含0, 验证了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

  图1 中介效应模型
图1 中介效应模型

  3、 讨论

  3.1、 大学生暴力态度的现状

  暴力态度是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态度, 本研究对暴力态度通过量表考察发现, 大学生暴力态度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P<0.05) , 说明性别不同暴力态度也有所不同, 而且男生要显着高于女生。会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是与男性角色在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各种应激和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关系。相较于女性, 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冲突事件而且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去解决相应的突发事件,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男性可能会选择用暴力和身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而女性在身体力量方面相对弱一些, 可能会相对较少的选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研究结果与前人也是一致的, 认为男性个体的暴力攻击性要显着高于女性。大学生暴力态度在年级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说明年级的不同不影响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来说, 大学生对暴力还是持有消极的态度的, 并不认同采用暴力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年级的不同也不会影响个体的暴力态度, 但在性别方面暴力态度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3.2、 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

  本研究首先考察了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呈显着相关, 与神经质维度是呈显着的正相关, 尽责性、宜人性则是呈显着负相关, 大五人格其他两个维度开放性、外倾性则与暴力态度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 这说明人格类型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暴力态度。如神经质维度主要是反映了个体情感调节过程, 在面对外界不同的事物时所能够体验到的不稳定的、消极的情绪。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会倾向于选择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而且在面对他人时会表现出过多的要求和冲动, 遇到一定的压力和应激事件更容易体验到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与一般人相比较, 在相同的外界刺激条件下高神经质的人反应要强烈, 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也比其他一般人要弱一些, 这样的个体是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而低神经质的人相比较高神经质的人, 则较少的表现出愤怒, 也能够一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应激情境。所以神经质维度得分越高, 个体的暴力态度就会越积极。Aichom[16]曾提出了潜伏性少年暴力犯罪, 这种类型的犯罪主要是人格特征的差异, 如缺乏同情心的这样一种人格特征就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前人研究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倾向性, 可以作为应对心理危机的重要心理资源, 神经质与心理健康负面因子成显着正相关, 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倾性与心理健康负面因子显着负相关。说明谨慎、自律、尽职、随和、富于想象、喜好交际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将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17]。Norlander[18]研究发现, 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 面对生活事件, 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女性知觉到的社会支持要远远多于特殊人格特征的女性, 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也保持一致。而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存在显着的负相关, 说明社会支持度越高, 个体的暴力态度就越消极。在对社会支持分为不同水平组别以后, 对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进行方差分析后, 发现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大学生, 其外显暴力态度也存有差异。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越高, 个体的暴力态度越消极, 显着性水平为P<0.01。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有表明, 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和外界刺激的个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能够缓解和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而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主效果模型, 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具有普遍的增益效果, 即使在相对平静安全的社会环境下, 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个体身心更加健康有活力。而另一种是缓冲器模型, 该种模型的观点则认为社会支持不是时刻存在的, 只有在个体面临危险的社会情境以及面对较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下才会发生作用, 它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免受或者较少压力事件对自身的危害, 从而表现的更加冷静和积极向上。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两种模型可以同时存在, 就是动态效应模型, 较好的证明了社会支持与压力和个体的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从以上3种观点中可以发现, 不管是哪种作用机制, 都表明了社会支持对缓解和减少负性情绪, 降低个体的暴力冲突有一定的作用, 这与研究结果是保持一致的。

  3.3、 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 社会支持对人格和暴力态度的关系有中介效应, 而且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人格不仅直接作用与个体的暴力态度, 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作用与暴力态度, 有无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格对暴力态度的影响, 也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李慧民等人的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其社会支持的获得有直接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上, 外向人格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水平高, 而内向人格的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水平低。在神经质维度上, 得分高的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低, 而得分低的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高。GAM是Anderson与Bushman综合以往相关理论形成的一个单独的理论框架[19]。GAM提出攻击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引发的, 而输入的个体因素和情景因素, 影响个体的内在状态、情绪状态以及认知方式和生理唤醒, 由此而输出一定的决策是深思行为还是冲动暴力行为[20]。如在尽责性人格、宜人性人格的个体中, 遇到冲突的情景下, 相关的认知方式可能更加理性、积极, 相信人性是本善的, 并且能够更好的做到自律, 做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冲动的暴力行为。社会支持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个体不同的情绪状态和生理唤醒。社会支持多的人会抱有更加积极的认知方式和情绪状态, 影响个体的暴力态度, 也能够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因此, 人格直接影响暴力态度, 还通过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暴力态度, 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的暴力态度与人格和社会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有着中介作用。因此, 为在校大学生构建健康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培养发展更加积极向上的人格, 能够极大的减少和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意义深远。首先,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传授更多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在实践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而且要发挥父母培养的重要性, 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 学校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完善相关的心理帮助, 为学生各种情绪的宣泄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平台, 帮助其调整和缓解不良的情绪。比如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 向大学生传递社会支持系统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使其了解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通过组织丰富的班级团体活动, 团体辅导课程等, 使个体亲身体验到助人和自助的乐趣, 感受到他人支持对自己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活动, 让家庭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最后, 加强学生、家庭、学校的联系, 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

  参考文献:

  [1]Harris J O.Relationship of factors pertaining to youth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self-esteem, and violence[D].Tennessean Evenness State University, 2003
  [2]关慕桢, 刘旭峰, 苗丹民, 等.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J].心理学报, 2010, 42 (5) :599-606
  [3]陈海英, 刘衍玲, 崔文波.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19 (8) :79-84
  [4]Funk J, Elliot R, Bechtoldt H, et al.The Attitudes Toward Violence Scale:Child Version.[J].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003, 18 (18) :186-196
  [5]Anderson C A, Benjamin A J, Wood P K, et al.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velicer attitudes toward violence scale:Evidence for a four‐factor model[J].Aggressive Behavior, 2010, 32 (2) :122-13
  [6]Zhang Feng, Zhu Haiyan, Song Zhiyi.Drug and violence, property-based crimin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mparative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3, 11 (6) :401-404
  [7]Jiang Mingxia, Ji Yiwei, Zhou Lujia, et al.Social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 21 (8) :1139-1141
  [8]肖水源, 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7, 1 (4) :183-187
  [9]梅轶, 邵阳, 乔屹, 等.暴力违法青少年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水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10, 23 (5) :321-323
  [10]沈晓红, 黄丽, 祝一虹.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有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15 (4) :25-26+34
  [11]Malecki C K, Demary M K.Measuring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support scale (CASSS) [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2, 39 (1) :1-18
  [12]杨奎臣.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理念与方式创新一社会支持的预防功能及对策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 2003
  [13]王孟成, 戴晓阳, 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 (4) :454-457
  [1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7-1301
  [15]肖利军, 刘旭峰, 苗丹民.青少年暴力犯罪人格问卷的编制[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11) :2140-2142
  [16]Yablonsky L.Juvenile delinquency into the 21st century[M].Northrideg: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2000, 152:341-346
  [17]Gao Ming.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raits,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ship students.[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 20 (8) :1236-1238
  [18]Norlander T, Dahlin A.Health of woman:Associations among life event, social support, and personality for selected[J].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0, 86 (1) :76-79
  [19]Anderson C A, Bushman B J.Human aggression[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2, 53 (19) :27-51
  [20]DeWall C N, Anderson C A, Bushaman B J.The general aggression model:Theoretical extensions to violence[J].Psychology of Violence, 2011, 1 (3) :245-258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