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经济管理论文: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6-18 17:3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托“人口红利”,借助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成为世界工厂,实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亟需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技术创新来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制造业正是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同样存在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继续支撑其进一步发展、亟需转型升级的问题。
在国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转变,制造业企业单纯提供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此,世界各国制造业企业逐渐向价值链两端的服务领域延伸,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支持本国制造业转型如德国工业 4.0 计划等。
为了应对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压力,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25》计划,旨在推进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计划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是一种制造业发展逻辑。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在于制造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先进制造、服务型制造业比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二、研究意义
在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瓶颈期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检验服务化能否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对于合理认识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我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具有重要地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本文主题——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进行相关文献的梳理,然后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 数据库)2002-2014 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来的完全消耗系数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现状进行全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再利用历年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结果进行现状分析;然后结合国内外研究和现有理论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并总结出其影响机制;接下来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在利用全样本数据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两个变量是否为制造业服务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变量,之后将样本进行分类检验以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异质性;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以及制造业发展亟需通过服务化转型走提质增效道路的研究背景,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对于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一一进行阐述,随后根据思路和内容构建本文的技术路线图,最后说明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在梳理国内外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制造业服务化、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情况,具体为先综述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和发展动力,重点介绍制造业服务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后,将介绍全要素生产率测量方法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接下来,阐述前人对制造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研究和结论。最后,对以上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
第三章,制造业服务化及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本章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测算方法和现状。第二部分在介绍 DEA-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和数据来源的基础上对 2001-2014 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进行测算,然后根据测算结果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进行分析。
第四章,理论分析。本章先梳理了制造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然后结合前人研究,猜测制造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如何通过成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这两个渠道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为后文的实证检验做理论上的铺垫。
第五章,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对基准模型进行 Hausman 检验,判断基准模型回归是适合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然后对 2002-2014 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基准回归,以判定在样本区间内制造业服务化分别与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呈现何种关系,分别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两者的影响;其次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上文理论分析中所阐述的影响机制,最后,将样本按照服务要素的不同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样本回归以便检验二者之间关系是否存在异质性。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依据前文内容,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以及实证结果,并根据结果为促进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有效发挥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制造业服务化内涵
Servitization(服务化)一词最早是由 Vandermerwe 和 Rada 于 1988 年在“服务化经营:通过增加服务获取增加值”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服务化就是制造业企业由提供物品向提供物品、服务等一些列完整的“服务包”转变。随后,White 等(1999)提出了 Servicizing,把服务化定义为制造商由提供物品向提供服务转变的动态过程。当企业服务化后以提供服务为中心,企业实际上是在卖产品的功能或服务,而不是卖产品本身。
上述关于服务化的概念都是从业务服务化角度提出的,即上述学者都是站在企业产出服务化角度总结制造业服务化的表现。Szalavelz(2003)则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来论述制造业服务化。一是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要素如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及价值链管理等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增强。二是顾客日益重视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并且外部服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日常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运输、安装及技术支持等。这其实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广义定义,但随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仍倾向于根据业务服务化的狭义概念来定义制造业服务化。Desmet et al(2003)将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服务成分在制造业企业向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的趋势,也就是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国内学者郭跃进早在 1999 年就开始研究制造业服务化,指出世界制造业未来将朝着服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他认为制造业服务化表现为制造业的经营活动向服务领域延伸,即制造业企业围绕其所生产的有形产品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之后,依托于国外学者研究和国内外制造业实际发展情况,国内学者开始广泛研究制造业服务化这一领域。
............................

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综述
早期,经济学家注重诸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单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单要素生产率理论仅能测算单个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贡献,无法量化多个投入要素的产出贡献,因而这一理论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1942年,荷兰经济学家 Tinberger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提出了多要素生产率,开创了全要生产率理论的研究时代。全要素生产率是考虑了所有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长效率,包含了许多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如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因此该指标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以衡量整个经济及行业的发展质量。总体来看,学者们大都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索罗(Solow,1957)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表示为经济增长率扣除劳动和资本贡献之后的增长余值,该余值被称为  “索罗余值”。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学者们开始集中研究如何准确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最常用的度量方法主要是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和数据包括分析法(DEA)。
索罗余值法就是通过构造生产函数来推导出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值。乔根森(Jorgenson,1967)在索罗余值法的基础上利用超越对数函数对生产率总量和分部门生产率进行了度量,进一步提高了度量的准确性。但该方法存在重大缺陷,仅仅量化了生产前沿,并没有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生产模式与前沿之间差距。随机前沿函数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缺陷。该方法通过设定具体地生产函数形式,能够依据Kumbhakar(2000)的研究结果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其中技术效率就能很好的测量生产者与前沿之间效率的差距。但是,该方法仅适合单产出、多投入的生产形式。Charnes、Coopor 和 Rhodes 以线性规划为基础,于1978 年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 DEA)。该方法可以对多个样本跨时期的研究,无需要素价格信息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仅仅依据所输入的同类型部门的一组投入产出数据模拟出有效前沿面,并判断生产单元是否处于有效前沿面上,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第三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分析 ............................ 13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现状分析 ......................................................... 13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分析 ....................................... 18
第四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 23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相关理论依据 .............. 23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 25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 26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 29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29
第二节   变量选取及统计说明 ............................. 32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
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不少国内外制造业企业试图通过服务化进行转型升级。依据前文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现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且相对于 2001 年,2002-2014 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整体大于 1,再结合理论分析与相关文献,本文做出如下基本假设:
假设 1: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 U型关系,即早期制造业服务化会降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当服务化程度超过某一程度时,随着分工深化和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提升。
其次,通过前文影响机制分析,可以推测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成本和技术创新这两个效应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两个效应的影响路径,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如下两点假设:
假设 2: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对成本的 U 型影响从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U 型关系的影响。
假设 3:制造业服务化通过 U 型关系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呈现 U 型关系。
因此,本文实证部分重点检验以上假设,先在全样本区间内验证制造业服务化与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一步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以上两者的影响,然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成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否是两者之间的影响途径,最后检验不同服务要素的制造业影响的异质性特征,本文用 stata15 来进行文中所有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 WIOD(2016)最新公布的 2002-2014 年 56 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 2001-2014 年《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以及制造业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制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势在必行。虽然相对于世纪之初,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保持着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大而不强,所以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整体水平较低,并且不同服务要素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差异较大。相较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因而制造业服务化较高。
其次,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受经济形势影响,起伏不定,但整体形势正在稳步提升,尤其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率稳步上升并且高于技术效率,而技术效率部分年份数值小于 1,由此说明我国目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方面有待加强。
然后,本文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证明制造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 U 型关系,即制造业服务化早期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服务化水平超过某一阈值时,服务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本文发现制造业服务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一是,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成本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 U 型影响。早期制造业服务化面临认识不清晰、机制不完善等各种情况导致成本上升。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内外部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合理化,就行业层面来说,制造业将非核心环节外包,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循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而就企业内部说,分工深化可以促使企业内部规模报酬递增,从而降低企业制造成本,提高利润率,最终对全要素生产率起正向促进作用。二是随着企业服务化进程,企业知识储备不断增加,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抑制逐渐转为促进。其中,服务化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水平方面,通过市场调查等方式,增加产品,开发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垂直方面,通过人力、资源,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创造出新的增加值。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