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大通牦牛推广应用调研报告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26 15:47

摘    要: 大通牦牛是世界唯一的牦牛培育品种, 被农业部 (现为农业农村部) 确定为牦牛主导品种, 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被广泛推广应用。本文采取入户走访、实地测量、座谈、查阅档案等多种形式对青海省13个县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个县的大通牦牛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 发现大通牦牛对高寒牧区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大通牦牛后裔初生重比当地同龄牦牛提高14.10%, 大通牦牛后裔体尺比当地同龄牦牛增加明显, 增收显着, 并提出加强基地建设, 建立监管体系和强化技术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 大通牦牛; 品种改良; 生产性能; 繁活率;

  为全面推进全国牦牛产业发展, 摸清大通牦牛近年来推广应用情况, 为牦牛种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18年初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大通综合试验站组织3个调研组, 对大通牦牛推广应用效果展开了全面调研。调研组深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的13个县 (市) 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2个县的牦牛养殖户、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开展调研, 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测量、座谈、查阅档案等多种形式对大通牦牛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效果分析。

  1 、大通牦牛推广应用基本情况

  1.1、 大通牦牛简介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 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持续20余年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条件下, 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父本, 培育出的肉用型牦牛新品种, 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的空白。农业部 (现为农业农村部, 下同) 于2005年批准并颁发了《畜禽新品种 (配套系) 证书》。大通牦牛的培育是结合高原高寒牧区牦牛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通过系统研究牦牛、野牦牛的生理生化、遗传繁殖特性、行为生态特征, 在家养牦牛群体中导入野牦牛遗传基因, 从而提高牦牛生产性能[1]。

  大通牦牛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 跟当地原有牦牛相比, 大通牦牛初生重高、繁殖力强、生长发育速度快、抗逆性强、越冬死亡率低、体魄强健、觅食能力强[2]。2011年农业部将大通牦牛确定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主导品种。利用大通牦牛复壮青海乃至全国牦牛意义重大, 也是牦牛种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1.2、 推广情况

  2005年, 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百万牦牛复壮工程”工作要求, 省农牧厅多方面扶持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开展大通牦牛良繁工作, 大范围推广大通牦牛。通过“大通牦牛推广”项目, 大通牦牛种公牛现已推广到青海省39个县, 并辐射到新疆、西藏、四川、甘肃等牦牛产区, 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截止2017年底, 共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2.37万头, 其中省内2.14万头, 占全省牦牛存栏的4.38‰;省外推广0.24万头, 占省外牦牛存栏的0.26‰, 13年来青海省省内各州市及省外推广种公牛数占当地牦牛存栏比例见图1。

  2、 大通牦牛推广应用调研结果

  2.1 、种公牛的适应性

  大通牦牛外貌特征高度一致, 具有明显的野牦牛品种特征, 嘴、鼻、眼睑周围为灰白色短毛;肩胛高而长宽, 背部可见40~60 cm的灰白色短毛、裙毛密长, 尾毛长而蓬松, 全身被毛黑褐色或黑色, 公牛有角, 母牛绝大多数有角[3]。对高寒牧区严酷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采食范围广, 越冬死亡率小于1%[4];繁殖力较强, 在2.5岁时进入适配年龄, 3.5岁可产第一胎, 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 产犊率为75%[5];体魄强健, 四肢有力, 觅食能力强, 采食范围广, 可充分利用高山草场[6]。归纳起来大通牦牛具有“一大一快三强”的特点, 即野性大, 后期生长发育快, 适应性强, 抗逆性强, 繁殖力强。

  图1 大通牦牛种公牛推广占当地耗牛存栏比例 (‰)

  2.2 、大通牦牛后裔生长性能与生产性能

  大通牦牛后裔与当地牦牛的繁活率、生长性能以及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见表1~3。表1显示, 大通牦牛后裔初生重比当地同龄牦牛提高1.63 kg, 增幅达14.10%。大通牦牛后裔初生体尺比当地同龄牦牛有明显提高, 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增加2.94、2.56、2.41cm, 分别提高了5.98%、5.34%和4.11%。表2显示, 大通牦牛后裔18月龄重比当地同龄牦牛提高20.69 kg, 增幅达28.18%。大通牦牛后裔初生体尺比当地同龄牦牛有明显提高, 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增加7.37、8.09、8.99 cm, 增幅分别为9.19%、8.98%和8.34%。表3显示, 大通牦牛后裔繁活率为62.26%, 当地同龄牦牛繁活率为49.63%, 相比提高12.64个百分点;大通牦牛后裔死亡率为1.08%, 当地同龄牦牛死亡率为5.00%, 相比减少3.93个百分点。

  表1 大通牦牛、当地牦牛初生体尺、体重
表1 大通牦牛、当地牦牛初生体尺、体重

  注:T为大通牦牛后裔;D为当地牦牛。下表同

  表2 大通牦牛、当地牦牛18月龄犊牛体尺、体重
表2 大通牦牛、当地牦牛18月龄犊牛体尺、体重

  表3 繁活率与死亡率比较
表3 繁活率与死亡率比较

  表4 牦牛推广效益测算表
表4 牦牛推广效益测算表

  2.3 、经济效益

  调查发现, 部分地区2~3岁后裔公牛经选育鉴定后被周边地区牧民作为种牛购买, 多数地区3岁以上成年大通牦牛后裔每头价格比当地牦牛高出800~900元, 1岁牛每头比当地同龄牦牛高出500~600元, 作为种牛出售价格更高 (图2) 。如久治县3岁种公牛售价在7 000元以上;循化县岗察乡大通牦牛后裔成年牛售价比当地同龄牦牛高出1 000~1 200元。

  图2 大通牦牛后裔与当地牦牛照片

  2005—2017年底, 大通牦牛种公牛累计23 777头, 每头大通牦牛种公牛可授配25头母牛, 使用7年, 根据大通牦牛后裔繁活率62.26%, 测算出其生产的理论后裔数量为2 590 623头, 以多产犊牛估算, 可多产犊牛526 215头, 新增效益42 097万元 (犊牛平均单价按800元/头计算效益) ;以18月龄大通牦牛后裔活体重增重估算, 18月龄后裔平均活重比当地犊牛增加了20.69 kg, 增重53 606 t, 新增效益107 213万元 (活重平均单价按20元/kg计算效益) , 详见表4。

  3、 大通牦牛推广应用效果分析与评价

  3.1、 大通牦牛对青海省牦牛改良效果明显

  在推广地同等饲养条件下, 大通牦牛后裔表现出更加优良的生产性能, 平均繁活率、初生重、18月龄体重、体高等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死亡率下降。大通牦牛对青海省牦牛改良效果明显, 深受牧民群众欢迎。

  3.2 、大通牦牛推广效益可观

  每年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至贫困落后地区约300头左右, 仅多繁活犊牛1项就为贫困牧民增收90万元/年以上, 惠及青海省26个贫困村。

  3.3 、大通牦牛种公牛供不应求

  大通牦牛多年的推广实践证明, 利用大通牦牛对家牦牛进行改良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牦牛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 青海省种公牛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省内外需求。而且随着牦牛产业的不断发展, 牦牛品种改良进一步加快, 青藏高原牦牛产区对大通牦牛种公牛及其冻精的需求将会增加,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4、 大通牦牛后裔养殖管理和技术服务不足

  大通牦牛后裔养殖管理技术服务需求迫切。因缺乏有效管理, 有些牧民将正值配种最佳时期的种公牛育肥出售, 造成资源浪费;种公牛饲养过于分散, 且供种没有持续, 很难发挥种用价值;有些地区缺乏犊牛全哺乳、半哺乳管理技术, 导致犊牛营养严重不足;种公牛繁育成本不断上升, 良种补贴不断降低, 使推广受到影响。

  4、 大通牦牛推广利用对策建议

  4.1、 加强基地建设

  大力扶持大通牦牛种牛场建设, 提高种公牛繁育能力, 加大繁育力度和规模, 强化繁育技术推广, 使种公牛供给保质又保量。有条件的区域可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区, 做好当地牦牛的纯繁。

  4.2 、建立监管体系

  明确监管主体及职责, 对各县各地区引进的大通牦牛种公牛进行登记造册, 建立规范的种公牛档案, 每年对各年龄段后裔进行性能测定, 记录详实的数据信息, 为种公牛的推广和引入提供数据参考。同时, 明确种用年限、出售、处理原则和程序。落实推广主体责任到人, 技术服务责任到人, 牦牛管理责任到人。

  4.3、强化技术服务

  发挥科研院所, 养殖技术推广单位的人才优势, 大力推广牦牛养殖繁育实用技术, 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对牦牛冷季补饲、犊牛早期断奶、母牛繁殖调控、人工授精等实用型技术普及力度, 提高牦牛的成活率和母牛繁殖率, 发挥“良种+良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阎萍.牦牛遗传遗传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3, 45 (12) :35-38.
  [2]阎萍, 陆仲璘, 何晓林.“大通牦牛”新品种简介[J].中国畜禽种业, 2006 (5) :49-51.
  [3]李生福, 赵国荣.大通牦牛培育技术措施及意义[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 (5) :88.
  [4]王娅波.肃南县牦牛导入大通牦牛血液复壮改良技术试验[J].甘肃畜牧兽医, 2018, 48 (9) :70-71.
  [5]杨德青, 杨尕旦.大通牦牛的生产性能及发展前景[J].畜牧兽医杂志, 2010, 29 (6) :67-68.
  [6]刘发军.大通牦牛在牦牛改良复壮中的作用与前景分析[J].当代畜牧, 2013 (24) :34-36.
  [7]薛长安.牦牛育种工作的创新发展[J].中国牛业科学, 2011, 37 (3) :41-43.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