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财务管理论文:J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4-14 15:13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就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经济发展时期,其仍将是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
  
  中小企业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寿命较短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积极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进而演化成财务危机导致企业衰败,而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诱发因素是现金流量管理不善。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研究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加强其现金流量管理的紧迫性,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和分析了现金流量管理相关的概念及理论,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文献以及学术界对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是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介绍了案例公司的基本概况,界定了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然后对 J 公司所在行业进行简单分析,分别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 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其中着重是对 J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最后分析给出针对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管理;J 公司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企业管理的目标与手段逐渐出现新特点,领导人的期望逐渐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将利润作为核心的一般财务管理目标现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现金流量由于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核心要素,能够避免一般利润指标的片面性。将现金流量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对管理者控制企业的日常运营与创造企业价值会有更大帮助,而且有助于管理者从现金层面进行现金流、实物流与信息流的综合管理。
  
  在这样的趋势下,出现现金流断裂困境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有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现金的流转情况还有现金流量的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金是企业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资金链就像是企业的血液,它的流通运作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和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过程。现金的流转过程万一产生任何不顺畅的问题,都会影响公司的"血液循环系统",情节轻的导致企业的财务出现问题,有碍公司的正常发展,情节严重的会导致极大的财务风险,乃至动摇到公司的根基。所以,哪怕是盈利的企业,也可能存在由于现金流堵塞而使得企业破产倒闭的状况。一系列问题使得现金流量更加得到企业的重视,所以,也有学者提出了"现金为王"的观点。根据上文描述,对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的深入研究变得极其关键。
  
  当前,同国外相比,我国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起步相对较晚,研究程度、范围都比较有限。而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领域仍然有许多问题,现金流量管理比较薄弱。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潜藏这么多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领导人未能准确、清楚地认识其现金流量管理的根本目标,现金流量管理观念浅薄,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就现金谈论现金,没有做到把现金流量管理结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他的理财决策里,所以,造成国内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没有得到规范化的管理。
  
  1.2 研究意义
  
  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企业价值又是一个比较模糊主观的定义,所以,唯有将企业价值理解得更深入具体,同时把理解量化方可完全实现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结合到企业平时的生产运营环节中,切实有效的做好企业的价值管理。根据现金流量在企业中的关键地位,它被视作企业价值的源泉。
  
  汤姆·卡普兰提出:"现金流量"作为一种全面并且清晰明了的形式,包含了影响企业价值的全部要素".所以,能够把现金流量当成企业价值的一种具体体现,领导人期望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的最大化。从这里看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显得十分关键。
  
  当前,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运转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有其对现金流量的不当管理,而且在很多中小企业领导人的观念中始终有着错误认识,在他们眼里,销售与利润的获取就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只注重和追求企业的利润,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状况却毫不关心。不少企业无法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在现金流量管理过程中控制不足,这会极大影响企业的现金周转,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情况。因此,唯有全面掌握企业的综合情况,研究并发现企业潜藏的缺陷,才能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现金流量管理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与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本人希望能通过本篇论文的写作,使 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水平能有所提高,让 J 公司能够把现金流量管理融合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筹资规划、投资决策中去。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了 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目的是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地发现自身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快调整改善,提高现金流量的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取得长足健康地发展。
  
  1.3 研究方法
  
  本文在总结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沿用国内外现有的重要理论成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同时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研究。分析过程主要通过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
  
  (1)规范分析法。首先通过学习相关资料,了解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内容和相关概念,然后学习、查看国内外相关的论文、期刊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网站等,大量搜集有关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现金流量管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接着对与本文研究有关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与分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 J 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现金流量的各个方面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 J 公司的实际情况,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绪论、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现状、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以及结论。
  
  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介绍了本文涉及的的四个理论,分别是:现金流转理论、稀缺性原理、资本循环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后三章是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介绍了案例公司的基本概况,界定了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然后对公司所在行业进行简单分析,阐述了案例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最后分析给出对案例公司的改进措施。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像 J 公司这样的我国中小企业的性质、特点和其存在的资金周转困难的普遍现状,具体分析 J 公司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深入研究了加强 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表现,真正实现了理论服务于实践,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理论标准的思想,对于用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从实际出发,结合 J 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具体特征,从 J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几个重点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对这些重点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5.2 不足
  
  完成该篇论文需要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本人理论功底和实践、调研能力有限,所以难以在这段较短的时间内得出比较完备的研究成果,文章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更加深入分析研究。
  
  (1)本文仅从 J 公司的现金流量整体状况以及与其现金流量相关的比率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结合 J 公司的财务制度找出了一些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样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写作过程中,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信息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对资料的占有还不够充分,因此研究结果还不够完善。
  
  (2)本文并没有涉及到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中现金流量的分析和研究。没有对 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整个体系作全面地分析研究,其中包括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的研究。
  
  (3)在对改进措施的探讨方面仅仅是个人学习之陋见,还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与总结。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将努力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中小企业相关情况介绍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也可以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跟其所处行业中的大型企业相比,它的人力资源规模、经营规模以及资产规模都相对较小。这个类型的企业通常可以是单个人,亦或是少数人出资建成,它的雇员数和经营规模都不大,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大都是由业主直接参与管理,受外界的干涉相对比较少。中小企业这一名称是从 19 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出现的,那时的欧洲首先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大型的工业体系以及现代商业体系,大型企业、大公司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大型企业相对应,便出现了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其实也是一个较为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同时,中小企业这一概念也是动态的,过去的大型企业,到现在很可能只是中等大小的企业;而如今的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可能会成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概念其实比较复杂,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也会有不一样的定义和标准。
  
  我国在 2002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它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照法律法规设立的、有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就会、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我国在主要行业中,就中小企业的评判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这个标准是依据企业的职工数、销售总额、总资产额等相关指标进行规定的。其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判定为中小型工业企业:员工数在 2000 人以下,或者销售额不足 30000 万元,或者总资产在 4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需同时满足员工数超过 300 人,销售额在 3000 万元以上,总资产超过 4000 万元;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慢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当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 99%,其销售额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中小企业为城镇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就业机会,贡献了出口总额中的 60%以上。中小企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中小企业创办和经营管理的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应变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有着大型企业无法拥有的优势。
  
  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国营企业改组力度加大的趋势下,国有、集体企业不断有员工失业,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口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愈加明显。中小企业成为待业人员求职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中小企业稳固发展了,社会就业就会稳定,这样就能稳定地方财政基础,从而保障全社会的稳定。
  
  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的专业化,协作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利用社会专业化分工生产的机遇,和大型企业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生产合作,这不仅在客观上有效地支持了相应大型企业的稳固发展,同时也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6.2 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现金的内涵
  
  现金流量管理中所提到的现金,并不是简单地指财务会计中的库存现金,而是具有多个层次的一种概念体系。
  
  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析会得出不同的解释,简而言之,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上的现金包括了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里的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持有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较易转化成既定金额的现金,现金等价物若从狭义概念上进行理解,那么它不属于现金的概念,但它的支付能力和现金相差不大,因此,现金等价物也可以看作是现金;狭义上的现金指的就是企业的库存现金。
  
  (二)现金流量的内涵
  
  关于现金流量的定义,社会上普遍存在争议。罗伯特·希金斯教授在他的着作中提及:"现阶段对现金流量有着很多互相矛盾的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现金流量其实很简单,它是一段时期流入或者是流出企业现金账户的钱,但是如果要说得更加具体一些,那么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我国 2006 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其中对现金流量是这样定义的:"现金流量就是指某一时间段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按照其影响因素可以把它划分成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例如购买或者销售商品、提供或者接收劳务、购置或者出售固定资产、借入资金或偿还债务等,现金的流入量减去流出量的差值就是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量有以下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企业日常所发生的提供劳务、销售或买卖商品货物、缴纳税款和生产产品等行为便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它和企业的净利润存在紧密关联。
  
  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就需要一定的现金来作支持。然而,由于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是有限的,到这时,企业便需要从外界获取额外资金支持,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进行民间集资等,这些活动都是企业的筹资活动,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就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当企业有了盈余资金后,将其长期闲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时,企业就会将这些闲置资金用作对内或者对外的投资,充分利用资源。对内的活动就是购置固定资产等,以此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对外的活动则是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投资。这些都是企业的投资活动,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就是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管理的内涵
  
  目前,财务学界普遍认可的现金流量管理的概念是:企业为了达到其价值的最大化目标,采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手段,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时间及其数量作全面、系统地管理。在这里可以看出,现金流量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领域。
  
  然而,会计学界对现金流量管理的定义为:以企业现金流动为对象,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已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以此来预测将来可能的现金流量和反映会计主体历史或未来的现金流动效益,它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领域。
  
  1.6.3 现金流量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现金流量状况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此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做到不断地投入资金开发新产品、钻研新技术,以此来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想要这样不断地发展,就必须要求其财务上也具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能力,即要求其拥有良好的现金流量状况。
  
  现金流量状况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现金流量的情况是在企业收付实现制原则下计量的,它和企业实际的资金动向相一致,它可以如实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然而,在权责发生制的计量下,企业的收入与其现金的流入不相一致,例如,如果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货物销售,那么企业只是账面上虚增利润,企业并没有真正现实现金的流入,这样的做法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现金流量状况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正确、及时的决策。正如上面所讲的,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计算得出的利润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它所折射出的会计信息存在局限性,在此情况下,企业得出的利润不能真实、客观地说明其真实的收益状况。而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下计量的,它与企业实际的资金动态相一致,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周转的情况等,有助于企业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1.6.4 现金流量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有助于保证中小企业的财务安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誉程度不高,导致其融资相对比较困难,难以确保足够的资金支持。有的中小企业即便是拥有较好的融资渠道,其过度负债的状况也会抵消它通过抵税增加的收益,造成财务费用支出加大,与此同时,这会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变弱,财务风险随之加大。这时,良好的现金流量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运转,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财务安全。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稳定的经营发展。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从内部挖掘资源,企业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量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现金严重短缺,甚至破产倒闭。就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管理相对落后,管理的方式简单粗放,容易导致企业资金的闲置和浪费,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所以,中小企业急需通过现金流量管理来加强其内部的自主理财,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抓住机遇谋发展。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比如,企业可以利用规模成本优势来降低其营运成本,也可以加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以此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然而,以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都需要依靠良好的现金流量作为支撑,现金的流动性决定着企业运行的效率。因此,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现金的良性运转,使企业更好地将资金转化成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6.5 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对现金流量问题关注不够。中小企业大多只重视销售和利润的指标,对现金流量问题关注不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编制现金预算,不能确定科学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标准,不能有效地对现金流量进行事前的预测,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合理控制。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整体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也不够科学规范,很难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财务部门的人员配备也不够充足,素质难以保障,对现金流量的管理难免显得力不从心,有些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内容虽然包含了现金的预算、日常现金流转的控制,但这些内容仅是战术性安排,很少涉及到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的战略层面。再者,中小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缺乏对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认识,在他们看来,现金流量管理只是财务部门需要做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有少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盲目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且借款较为频繁,这导致了企业利息费用得增加,情况严重的会使企业陷入长期高负债的窘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许多中小企业持有的不良资产比重偏大,导致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缓慢。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经常在材料物资跌价或者有折扣的时候大量购入,使得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而且会导致存货周转放缓。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大多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货物销售,造成这些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而且可能导致有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这也会影响中小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同期应收账款数量的大额增长以及账龄结构的逐步恶化,导致企业虽然营业收入可能连年增长,但是利润并没有随之持续增长。
  
  中小企业筹资环节缺乏合理控制。中小企业缺少对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和筹资风险管控机制。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筹资金额与实际对资金的需求量存在失衡的状态,经常出现过度的筹资使得部分资金闲置下来,浪费机会成本,或者是筹资不足造成现金短缺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是以债务融资为主,并且很少会有效评估筹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合理比例缺乏关注,这导致了这些中小企业可能陷入过度负债或者是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当中,造成筹资风险加剧。
  
  中小企业投资管理薄弱。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缺乏合理规划和预测。大多数中小企业急于发展壮大,以至于有了资金就想投资发展,但又很少对市场的饱和程度和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客观调查,常常盲目跟风,频繁投资,片面地追求投资多元化。一旦投资项目出现问题,企业就将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来自于现金流量的压力首当其冲,甚至会把企业拖垮。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机制比较落后,投资活动不能很好地取得预期的回报率,资金回流缓慢,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现金流转理论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步骤,它管理的对象就是资金及其流转。资本是现金流通的起点同样也是终结,但是其他资产是资本在不断周转环节里的不同表现形式。此外,财务管理涵盖公司的成本、收入还有利润等一系列内容,不过成本和耗费是资本的消耗,收入与利润却是现金重要的产生来源。此外,资本的增加多数是由于债务和权益,显然,债务和权益同样作为公司将来资本流出的项目。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为现金的良性流转。
  
  资本循环原理涵盖下述要点:①企业财富的积累来自经营活动收获的利润,但企业取得利润的成效则是以现金的流入为保证的。企业对利润的管理,目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财富,增加现金的流入。②公司的长期投资要把将来的现金流入当成其评估的指标,对长期时间序列的现金流量加以科学治理,就企业的投资环节加以管理,其根本就是投资收益的现金流入。又例如,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向现金转化的速度,如何把库存售出转化成现金,在就存量型的资产加以治理时,需要最大化地降低流动资产占用比例。此外,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小企业的运营周期、加速现金的周转循环,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使企业不断创造价值。③企业为了开展投资与经营活动,在其本身所拥有的资金数量没有办法满足要求时,就必须在公司外部寻找资金来源,权益资本在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是被固化了的资产,不过债务资本确实是流动性资产,它的条件是按期归还本金和利息。由于负债取得现金对资本流动性的限制,人们也加强了对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企业将长期负债作为前提的投资一定要将现金性收益当成公司的还款能力,而筹资管理的依据是短期资产的流动性。④对企业利润和成本的管理是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而仅是手段,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只会虚增账面利润,可以用来弥补商品生产转移的价值,成本的管理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无用的成本开支,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现金流量,而利润管理追求的是现金性的收益,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综合来看国内外现金流量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到,世人建立起将现金流转为重点的管理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 19 世纪初,资产与债务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利润管理被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突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时间到 20 世纪中后期,现金流转慢慢变成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2.1.2 稀缺性原理
  
  通常说的稀缺性,根据美国经济学者 PaulAnthony Samuelson 的解释,是人们所需求的当前制造出来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有限性和需求相比的无法满足的总数。在经济领域,稀缺性理论还被叫做稀缺性定理,强调的是同人们无法实现的无穷需求相比较,环境的经济资源不是无限的。
  
  美国经济学家者 William J·Baumol 曾经在他的书中提炼了稀缺性理论的精华,“一切的生产资料全部存在稀缺性,这就说明着我们所能获得的永远也没有办法实现我们的欲望。所以,介于我们永远没有办法避免这个困境,人们在想要加倍地获得某件东西的时候,就会减少对其余事物的持有量,人们必须在有限拥有的条件下做出选择”.
  
  William J·Baumol 说到的“一切资料”涵盖实体物料与经济资源,因此,现金也该属于这个“一切资料”的领域之中。本质上,企业本身的现金永远是短缺的,不存在源源不断的现金。但是,现金的短缺其实不是说现金是非可再生的,也不代表着现金流量会完全用尽。当然尽管如此,它也与现金的绝对总量没有关系。由于现金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就要求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现金资源加以科学的管理。
  
  2.1.3 资本循环理论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定义,产业资本通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运动,实现其价值增值。产业资本循环要保持其连续性,就必须要实现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以及商品资本循环这三者的统一,这样便能实现产业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循环、连续,以此来确保资本循环运动的有序进行。
  
  货币资本循环是 G-W…P…W-G′,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 G-W,也就是购买阶段,从形式上看,G-W 是一般商品的流通,是货币到商品的转换;而从内容上看,由 G 转化而来的商品并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某些有着特定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W 中有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资料的购买量,必须与劳动力可以进行的所有劳动量相适应的,要是制造资源的数目大于能够使用的劳动量,这样就导致生产资料过剩,无法给劳动完全使用,多余的生产资料就无法制造成产品。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二个环节是制造商品,当前环节,货币的资本价值停止运转,但资本仍然不断流动,资本自流通环节进入制造环节,形成产品,进而被赋予价值。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三个环节是售卖,售卖环节是从产品到资金的转化,经济资本价值达成和生出新的价值。当前环节要是存在困难,无法平稳操作,就会使得货币资本流动阻塞。在货币资本循环的三个过程里,通过彼此互为条件、彼此接力的循环,就资本的价值而言不但留存了下来,同时做到了对资本的增值。不过到了货币资本循环的最后环节,产品依旧要重归货币资金的状态。货币资本在资本转化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资本的循环表现出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在资本循环的过程中,货币资本作为资本顺利循环的一个必要条件,要保证生产过程在整个流通环节的连续性,就必然要不断追加货币资本,在这里,货币资本就表现为资本循环的持续推动力。
  
  生产资本的循环是 P…W′-G′-W…P,它把生产资本看作再生产过程,而商品资本循环则是 W′-G′-W…P…W′。从这里可以看出,货币资本在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的循环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效果,所以货币资本的正常循环是前一阶段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的基础。如果销售环节受阻,货币资本就不能正常循环,那么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必将受阻。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企业为了确保其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加强自身的现金流量管理,对现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必要的预测、计划和控制,保证企业现金流量的连续性,使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可以有序进行,从而形成企业财富的积累。
  
  2.1.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固有的生命周期,企业亦是如此。企业的生命周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轨迹。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把企业的生命周期比喻成人类的成长与衰老,他将企业的生命周期细分成如下七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和贵族期,每个阶段都很有特征性。根据伊查克·麦迪思的理论,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也必须和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匹配,要根据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管理,不能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之间的转化与配合。
  
  2.2 文献综述
  
  2.2.1 有关现金流量的相关文献
  
  国外文献:
  
  (1)现金流量表地位的确立。早在 1961 年,佩里·梅森通过企业资金流程的研究得出调查第一号和第二号研究报告《现金流量表分析及资金表》。而在 1963 年,在第一、二号调查的基础上,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发布了第三号调查报告《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这是一份正式的文件,这份报告第一次提出企业资金表。
  
  该报告书将现金流量表用“资金来源及运用表”进行说明,是一份补充说明,是补充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信息的不足。在不断研究修订的财务报表的样式和具体细节的规则过程中,在 1970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中,一定要按照规则制定,其中明确要求要有资金来源和运用表。要求强制提供报表,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在 1971 年的年度会议上,公布了第十九号意见报告书,替代了第三号意见报告书。其中明确提出:“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情况变动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使用财务报表的民众,因此,作为企业每个发展时段的一个基本财务报表,总括财务变动情况的报表是十分必要的。”要求提供损益表的同时,还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这是第一次,与此同时,规定编制报表时以全部财务资源、营运资金或以现金为基础都可以,而现在大多数企业在实际经营决策中,一般都使用营运资金净额代表资金。因此,这就表现出财务报告第三报表的地位必然就是现金流量表,也致使编制资金表成为法规要求的重要原因。
  
  (2)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是研究企业投、融资行为和现金流量与股票利润支付行为之间的关系。在 1986 年 Jensen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得到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经过 13 年的发展,1999 年 Jaggi 和 Gul 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代表性,是借此说明当企业出现的管理层与股东的冲突尤其是在拥有大量 FCF 时,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 Jensen 在大量的企业经营案例中发现,要有效的管理企业并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如果缺少良好的投资时机,尽管当时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必须将其支付给股东;但管理层对 FCF 的要求肯定是越多越好(因为支付给股东的现金越多,管理层手中掌握的现金就越少,同时可控资源也相对减少,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权力;同时,当企业在对外募集资金时,必然要受到资本市场的监管,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策略的自主决定),从而导致公司不愿把它们拿出来支付给股东,而宁愿把战略转移到低收益的项目中去。可见,争夺企业资源控制权的问题其实就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量问题;后来还出现了支持自由现金流量的假说,即负债的“控制假说”,它是学者 Jaggi 和Gul 通过大量的实证和检验得出的。
  
  (3)现金流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Bowen(1998)在对企业资金运作情况的研究中发现,通过验证企业盈余、非正常报酬率、现金流量与营运资本的相关联系,调查得出结论:A、现金流量的含义不仅只有盈余和营运资本,还包括盈余和营运资本之外的;B、营运资本只有盈余的含义;C、盈余和营运资本不仅有现金流量的意思,还包含现金流量之外的意思;Beaver W、Griffin P·and Landsman W·(1982),对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综合回归分析表明,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加强对股价变动的原因进行解释,但是它是建立在盈余标准的基础;Beaver and Dukes(1972)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将纯利润加摊销、损耗和折旧等指标代替现金流量,结论证明与预期的现金流量相比,没有进行预期的盈余在一定程度上同非正常报酬率具有相当大的关系;Ball R· andBrown P·(1968)对此也有研究发现,即重复了前人的研究发现,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代替盈余之后结果发现无论是正负结果的经营现金流量情况,非预期报酬率都大于通过计算得出的非正常报酬率的绝对值,这表明当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确实要低一些,尤其是在同非正常报酬率的对比下;Sloan(1996)通过对企业市场的调查发现,会计盈余在现金流量的基础上是否能起作用,能否提供会计信息的边际价值,结果是长期应计制(long-termaccruals)不能提供信息的边际价值,而流动性应计制(cur-rentaccruals)能提供信息的边际价值。
  
  (4)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美国经济学者米勒(Mertor Miller)(1958)和莫迪格利尼(Franco Modigliani)开创了思想先河,他们提出新的自由现金流量概念重新解释了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他们的 MM 理论,全面否定新古典经济学者所坚持的“利润最大化”;在 1963 年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建立米勒--莫迪格利尼公司实体价值评估公式对公司整体价值(Business Valuation)进行评估,并首次阐述了公司价值和其他资产价值一样也取决于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思想;西北大学经济教授拉巴波特(1986)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构建了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RappaportModel)并成立了 ALCAR 公司,把所研究的理论对此进行实践检验。在这个价值评估模型中,他建立了 5 个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原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成本、销售和销售增长率、新增营运资本和边际营业利润,并通过这些原因预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在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中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和折现率有两个重要的变量,随着该模型的推广和应用,“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术语也在财务界广泛推广开来,进而吸引众多专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业界人士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 Jensen(1986)就这样定义的:如果某个项目是值得投资,那么对应的资金成本贴现时那个项目就必然出现正现值;如果在研究如何通过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来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时候,以自由现金流量为研究工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由现金流量就是已有的现金流量扣除所有正现值项目所需要的现金流量后剩下的现金流量;Tom Copeland(1998)经过自己不懈努力的研究,对此也做出了解释:
  
  用公式表示(自由现金流量=(非现金支出+企业的经营净利润)- (物业+经营流动资金+投资厂房设施及其他资产等方面的资金)),它未包括与筹措资金相关的任何现金流量,比如股息或利息等费用。
  
  (5)研究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学者丹尼森通过研究表明, 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账目行为管理、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生产管理行为等是影响单位现金流量的一大因素,当然企业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情况、政治情况等是另一大因素。
  
  内外因素的提出这一理论引起了对销售管理有兴趣的企业管理层和业内学者的沉思,使得人们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行为,使现金流量管理在追逐利润为企业目的的年代得到重视。
  
  国内文献:
  
  1998 年 1 月 1 日,国家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这一使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使用,即企业在制定报表时提供一定会计期间资金流动状况的信息,这一做法是为了给使用报表者提供方便,便于他们了解和评价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并根据提供的信息来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
  
  把未来的现金流量计算成现值视作入账价值,这是我国对资产进行计价的规定。计量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实也可以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二者是等同的,这是我国着名经济专家葛家澍教授所研究提出的。
  
  诸岩霞(2007),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分析,尤其是对近六年来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财务指标运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等手段, 评价企业近期的现金偿债能力、获取利润能力、企业资金准备程度能力、收益质量能力、和投、融资行为能力等,对此就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值得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研究写出了《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一文,尽量如实还原上市企业并购的行为过程,文中还突破之前学者对并购绩效的探究只停留在财务绩效的不足的研究上。马海峰还通过研究提出并购活动长期绩效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财务绩效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功大于过。
  
  在《基于现金流量的制造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一文,作者王涛(2012)通过对在 2006~2010 年间我国 48 家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但第四年开始亏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经过大量详实的数据调查分析,通过以下四个指标,分别从公司的套现、偿债、经营和资金结构等指标建立现金流量指标体系,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同时还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LogiStic)的方法,二者兼而有之,同时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指标,通过数学建模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此模型的构建,最后把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了回代和预测检验。通过上述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表明:首先,企业资金出现的问题越大离爆发的危机时间越短;其次,公司的套现与偿债能力,是导致公司财务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判断预警模型不能仅仅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否则会出现准确率低的问题,尤其是不高于采取综合指标建立的模型,为了能更如实的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必须要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龙洪、郭长禄(2014)通过长期对现金流量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发表《关于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在文中,他们总结了现金流量的重要性:①现金流量是一种重要的凭证,它客观真实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评价;②现金流量也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反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问题时的偿还债务能力;③现金流量也是一种依据,它可以作为评价财务弹性的依据;④正确用好现金流量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同时,文中作者还涉及了使用现金流量表所带来的不足:①会计制度不完善;②不合理的粉饰报表现象,造成使用者的投资决策错误;③通过现金流量表间接编制的方法,导致数据的不完善。
  
  2.2.2 有关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文献
  
  国外文献:
  
  (1)影响现金流量管理的因素。该领域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经济环境、经营方式、财务管理等方面研究能够影响到现金流量管理的因素,学者丹尼森(Denison)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研究发现,关于营业额增长对现金短缺的诱导效应和经济带来的通胀压力对现金短缺的诱导效应结果相同,这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2)财务预警与现金流量管理。Walter 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他首次对分析财务与危机预警提出了使用现金流量做指标;此后,Altman 通过总结研究提出五个比率指标,分别是使用流动资金与总资金、股价与总负债、总资产、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销售与盈利留存和总资产等之间的比率,并通过这些指标,分别对 1970~1973 年期间公司破产情况进行大量分析得出结果,其预测率高达 82%,是相当成功的;Olson(1980)对美在 1970~1976 年期间破产的 105家企业与 2058 家企业组成的随机采样数据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采用了多元逻辑回归的分析计算方法,试图验证对当期经营现金流量信息的详细披露能否帮助信息的使用者更加容易地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及其不确定性。
  
  (3)现金的流动性管理。在上个世纪初期,业界专家学者就已经广泛关注现金流量的流动性。美国发生通货膨胀是在 1919 年,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发生经济危机,在 1921 年,全美出现经济大萧条,由于资金周转产生的影响,美国多家企业纷纷破产。面临这种情况,Foster、William·T 在 1922 年对此重点分析了现金流量的波动和现金流量循环,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成果《现金流循环》,该文章发表在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杂志中,提到了不重视现金流动会产生重大的财务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对企业管理经营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对现金流动的管理;Bailey Jr·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比如他认为加快资金流动是为了使现金不会被闲置,并且创建了关于最佳现金流量的模型;W·Beaver(1966)则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了销售增长对资金缺乏的诱导效应,还和通胀压力对资金缺乏的诱导效应有关。
  
  (4)对现金流量功能的研究。梅耶斯(Myers)、詹森(Jensen)等学者通过大量数据对现金流量研究发现,现金流量对公司做出投融资决策有很大作用。他们构建现金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型,在这个理论模型中,包含了管理的定义、对象、假设和规则,然后以资金流管理贯穿全程,分析了对企业投融资战略和资金股利战略等的决策和运作的方式方法,最后建设性的提出了意见,对于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给出看法。Myers 认为,企业在考虑选择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融资问题上,首先重点考虑内源融资;企业在外源融资上考虑是选择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的问题上,首先重点来考虑间接融资;企业在直接融资上考虑是直接选择融资中的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的问题上,首先重点考虑债权融资。或者可以这么说,在融资中,内源融资要胜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债券融资要胜于股票融资。Jensen 通过对前面所述问题分析得出,自由现金流量对企业融资战略的影响,是通过其代理成本的问题表现出来。
  
  (5)现金持有方面研究。凯恩斯基于边际成本概念的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计算发现,构建一个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交易成本模型,这个模式是基于资金流量缺乏的边际成本图形和拥有资金的边际成本图形的交点所决定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理论模型对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askin(1987)通过对上一理论的研究发现,公司往往会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显示自己在竞争性市场的地位。Acciaio,BeatriceFoellmer,HansPenner 和 Irina(2010),在《Risk assessment for uncertain cash flows: Modelambiguity, discounting ambiguity, and the role of bubbles》文中,作者通过对各种现金流量的信息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确定性现金流量风险评估,研究分析了影响持有现金流量的原因,通过前人建立的理论模型思考与贴现等之间的关系。
  
  国内文献:
  
  (1)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在《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一文中,作者杨迪(2014)经过对我国现金管理过程的存在的现状,具体阐释了现金管理的意义。通过大量事实调查,分析了我国现金管理的现状,重点指出了现金流量管理的作用与其在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现金流量是评估企业价值的主要手段、是预警评价企业财务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在《浅析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一文中,王志伟(2013)通过对现金流量在企业资金运行过程的研究分析,提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表现在现金流量是评价一个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据,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文章《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及研究》一文中,学者张程(2014)在研究现金流量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管理企业必须要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重视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保证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就必须管理好现金流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在《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学者齐亚芬(2011)通过对现金流量管理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观点:现金流量使用率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最大化、整体现金流量最大化和追求经营性资金流动率最大化是现金流量管理的四大目标;在《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文章中,作者刘永平(2014)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中发现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企业价值,那么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是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从资金成本来看,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方法就是使企业现金高效流转。要追求最小化的资金运行成本,通过合理方式减持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数量,从而增大现金流转速度,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从现金流动来看,就是要尽可能的加快、加大现金流入,延缓、减少现金流出,一增一减之间来帮助企业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
  
  (3)目前我国现金流量管理中的问题。学者杨建美(2008)对我国现金流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从分析中得出,目前受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资金出现短缺, 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对资金自然活动规律的认知和管理不足;②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③对资金需求没有准确的预期及对使用资金的时间把握不到位。在《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浅析》一文中作者肖琴(2013)指出,由于我国民间市场开放较晚,民企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因此民企在其现金流量管理有以下不足:现金流问题关注不够、盈利质量不容乐观、内部创造现金流能力不强、内生资金支持投资的能力低、筹资风险大。在作者徐丹(2013)的《民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研究》一文中提到,由于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和企业管理的不规范,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中往往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①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思维过于简单;②没有建立规范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机制;③对企业营运资金使用不当。作者刘惠丽(2012)在文章《如何进行现金流量管理》中,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制度,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缺陷,主要针对企业现金量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剖析了的在融资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强化企业资金流量管理机制的建议。
  
  (4)探究现金流量管理的方法。刘改新(2008)通过不同角度看待现金流量管理的过程,他着重从企业产品销售和应收账款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在他认为,为了保证销售行为的圆满完成,应同时对销售行为与采购支付行为在现金流量的数量和时间上进行配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杜古军和王守海(2004)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大量研究分析,在其着作《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前期全面细致地研究得出,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他们认为要从三个层面分析现金流量管理:①现金流量预算;②现金流量循环管理;③现金流量盈余管理。张施(2008)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研究,主要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内在结构着手,对企业投融资行为、企业生产运行状况等方面对现金流量分析手段进行了研究,最终认为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量较为恰当。在李慧惠(2014)发表的《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量管理-G 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实务》文章中,基于企业实际操作层面上,给出了从大量的企业运行案例和对现金流量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总结出来的现金流量管理的措施:①建立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量为主线;②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流向管理;③现金流动性管理。
  
  (5)财务预警与现金流量管理。鲍新中(2007)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研究分析中,通过分析现金流量数值和效益指标,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构建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收集大量的上市公司信息,通过计算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验证结果证实:从验证得出结论可知,现金流量数据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对企业财务进行预警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所以企业应该及时认真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现金流量数据。张为(2008)对机械化产业进行研究,在对静态的传统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是基于动态的现金流量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果,并对实例进行检验,发现四个预警指标对机械化产业上市公司预警财务危机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几个指标包含了建立的现金毛利率、主营业务收现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还有现金流量债务比,此外,这些预警指标还克服了由于失真的企业财务数据对财务预警危机作用的局限性。张瑞(2015),在《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探析》一文中,基于现金流量分别从经营、投资、筹资环节的风险辨识和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议:①要整体研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主要原因;②充分分析企业负债等账外原因;③从选取现金流量指标入手,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④考虑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


4 J 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管理层现金流量管理意识薄弱
  
  J 公司的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太过注重公司创利能力,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管理,这导致了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存在很大问题。J 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公司的经营者,同时作为公司的实际管理者,其自身对财务管理的知识匮乏,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无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全面控制管理。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内部人员职责不能明确区分,存在越权行事的现象,财务管理混乱。
  
  4.2 不重视现金流预算管理
  
  许多中小企业都会遇到现金短缺的问题。比如,企业的某些项目占用过多的资金,应收账款又无法及时收回,如此同时,企业用于日常周转的资金不敷使用,无力偿还一些必须马上支付现金的应付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笔数额较小的欠款就可能引发大的危机,从而导致企业生存发展遭到致命的打击。相反,如果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又会造成资金的闲置,造成机会成本的增加,使企业无法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就面临着现金不足和现金过剩两方面交替出现的威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要做到在数量和时间方面对现金的需求量进行合理地预测与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现金流转良性循环。
  
  然而,J 公司在现金流的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公司的其他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的人员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他们认为预算的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现金流预算的编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此外,J 公司的现金流预算编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没有做到对现金流的有效控制,在编制现金流预算时,时常发生预算金额被随意估计的情况,致使公司的财务部门根据基础数据汇总之后的企业现金流预算缺乏合理性。J 公司也未构建与预算管理相应的机制,导致现金流的预算并没有正在发挥其应有作用。
  
  4.3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J 公司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意识不足。J 公司管理者普遍存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问题,缺少对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的全面认识,其管理者一味地将市场份额占有率以及销售额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应收账款损失拨备方面存在不足,公司一旦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打击。J 公司缺乏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应收账款的管理处在一个相对粗放管理的状态,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加剧了 J 公司应收账款得风险。
  
  公司的大客户集中度比较高,导致应收账款较多的集中在几个大客户上。下表4-1 是 J 公司客户在 2011-2013 年度应收账款余额:
  
  截至 2014 年末,J 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及占总应收账款的比率如表 4-2 所示:可以看出,公司应收账款的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总额占到总应收账款的 74%.
  
  这样的应收账款集中度相当高,这必然会增大应收账款收回的风险。一旦有大客户出现经营不善,甚至破产的情况,导致其丧失偿还应收账款的能力,必将给 J 公司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大额坏账的出现,危及公司生命。
  
  从表 4-2 中的数据不难看出,J 公司在这几年间,在不断的开发新客户,但是销售额和应收账款依然集中在前几大客户身上,这些新客户并没有很大程度上改善 J 公司的这种潜在风险。然而,这又导致了新的问题,公司为了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拓新市场,只是将销售人员的激励工资与销售量挂钩,而没有将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冋收率纳入考核的指标中。所以,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销售人员只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一味的开发新客户、争取订单、扩大销售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没有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及建立相关的档案,盲目的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事后也没有及时地追收销售款。
  
  4.4 存货监管与控制不力、生产人员管理不力
  
  J 公司的存货监管人员对存货的使用监管不严,没有严格科学的存货流通记录,从而导致存货的实物流转与其相应的账面信息反映不一致。而且缺少存货管理制度,对材料领用的监管不严,时常发生材料被无故领用、毁损的现象,一些工具、器具以及劳保用品领用无人监管,造成被重复领用或者被私自领用的问题,使企业的存货损失浪费严重。
  
  J 公司对存货的验收环节管理不力,时常出现存货的使用部门自己执行验收的工作,导致无法获取存货的准确数量。对存货的验收也只是表面形式,都是由使用部门代替验收,不能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此外,J 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对仓库的原材料、器具、仪器设备以及低值易耗品等进行实地盘查,不能查证账实是否一致,还会造成一些器具与设备发生的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J 公司缺乏成熟的用人机制与新员工的培训机制,对需要招募的工人数没有做合理的规划,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此外,当 J 公司生产任务较重的时候,生产车间员工因为赶生产计划,加快加工速度,过分追求量而忽略了质,造成产品合率下降,浪费多,公司曾多次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客户退换货现象,这不仅是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公司整体形象问题。
  
  4.5 筹资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营者筹资管理意识薄弱。J 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资金成本对于公司的影响,忽视了公司的筹资管理,对资金的筹集没有进行事前的需求量预测,导致了 J公司的筹资活动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像 J 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管理制度相对落后,资金紧缺且周转不畅,无法维持新产品的研发,也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生产,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投资者们考虑到自身的权益,不敢轻易对中小企业投资。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给银行造成坏账损失,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银行在给企业发放贷款之前,要先了解企业的财务和发展现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然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银行想要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基于上述原因,银行会收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此外,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发放借款是以各种资产担保为前提的,借款人想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筹资需要一定的抵押,而中小企业资金力量相对薄弱,没有雄厚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所以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很难开展。
  
  另外,我国的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现有的商业银行多数是针对大型企业发放贷款的,贷款数额较大、期限较长,贷款的方式不够灵活,只能开办一些开立账户、结算、贷款等常规业务。而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数额较小,贷款频率较大,所以现有商业银行的政策不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这也给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增添了一定的困难。
  
  4.6 投资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J 公司的投资决策缺乏整体战略意识。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经营者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和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还未明确制定出企业发展的一个完整战略规划。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有战略规划,但其实质上仅仅是简单的远景展望,比如对营业额以及利润的期望,却没有慎重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基本发展情况等一些深层次问题,缺少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所以,这类企业进行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只是为了维持当前的生产经营,或是为了进行单纯的技术创新,只考虑企业眼前的需要,并没有把投资活动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联系起来,这可能导致投资的浪费,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