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微观经济学论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部门收入占比的对比分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4-08 11:36
摘要:利用1992-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分析国民收入蛋糕在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从初次分配格局来看,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收入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居民部门收入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收入分配向企业部门倾斜,从再分配格局来看,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再分配向政府部门倾斜,政府部门收入占比增长挤占了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再分配政策对于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增长作用不明显,甚至在一定时期减少了居民收入占比。
 
  关键词:收入分配; 再分配; 居民部门;
 
  一、前言
 
  如何创造国民收入以及怎样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涉及到宏观经济学中两大经典问题,即效率与公平问题。财富被创造出来以后,怎样去解决收入的分配,是当前我国学者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难题。收入分配状况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状况。
 
 
  对比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我们清晰的发现国民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变化趋势,探究趋势背后的原因,可以及时发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借此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更好的发挥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引导资源更加合理高效配置。
 
  同时收入分配也是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另一种体现。2004年以来,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基本方向。而在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前,需要回顾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时期的收入分配格局及其变化趋势,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初次分配是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成果,即增加值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土地所有者因出租土地而获得地租,资本所有者因资本的形态不同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借贷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收入,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政府因直接或间接介入生产过程而获得生产税或支付补贴。
 
  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就等于国民总收入,也即国民生产总值。
 
  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资金流量表是唯一记录国民收入在政府(从事非营利活动的公共服务机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和居民(住户部门)三大部门之间的收支情况,不考虑国外部门。作为核算国民经济体系的一种方式,资金流量表包括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大部分,讨论收入的分配情况仅需要对实物交易部分作分析即可,下文如无特别说明,资金流量表均只包含实物部分,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整理计算所得。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均呈现大幅度提高。从绝对总量来看,企业部门增长幅度最大,居民部门次之,政府部门较慢。
 
  1992-2017年政府部门收入从4138.27亿元增长到115071.56亿元,收入增长了26.8倍,年均增长14.27%,企业部门收入从5080.64亿元增长到208355.54亿元,收入增长了40倍,年均增长16%,居民部门从17432.93亿元增长到496672.42亿元,手诶增长了27.5倍,年均增长14.3%。
 
  从初次分配占比来看,1992-2017年企业部门从19.06%增长到25.41%,增长了6.3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从15.53%下降到14.03%,下降了1.5个百分点,而居民部门从65.41%下降到60.56%,下降了4.85个百分点,这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在向企业部门倾斜,居民部门的比重在下降。从具体时期来看,1999年以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整体较为稳定,并没有大的变化。1992-1999年政府部门收入从15.53%增长到16.95%,增加了1.42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收入从19.06%下降到18.07%,下降了0.99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收入从65.41%下降到64.98%,下降了0.43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2000-2005),企业部门收入比重增长了3.1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增长了1.53个百分点,而居民部门比重大幅下降,达4.65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2006-2010)和“十二五”时期(2011-2015)我国国民初次分配格局均较为稳定,三大部门的比重整体趋于稳定。在初次分配中,政府和企业的份额均是增加的,而居民所得的份额是下降的。
 
  三、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
 
  可支配总收入等于初次分配总收入加上经常转移收入减去经常转移支付的余额。国内各机构部门获得的可支配总收入构成收入再分配格局。再分配是各收入主体获得的最终可用收入,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从绝对总量来看,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可支配收入均大幅增长,企业部门增长最快,居民部门增长最慢。1992-2017年政府部门收入增长了28.05倍,企业部门收入增长了47.77倍,居民部门增长了26.56倍,对比初次分配增长速度,居民部门从27.49倍下降到26.56倍,而企业部门由40.01倍大幅上升到47.77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再分配政策提高了企业部门的总量增长幅度,但这是基于拉低了企业部门的初始收入总量得到的,再分配向政府部门倾斜,居民部门份额依旧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从再分配占比来看,1992-2017年企业部门收入份额大幅上升了7.87个百分点,而居民部门大幅下降了6.87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小幅下降1个百分点。分时期来看,1992-199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整体稳定,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分别下降0.38、0.60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收入份额上升了0.98个百分点,相对于1999年,2000年企业部门收入份额大幅下降4.05个百分点,企业和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分别上升了3.63、0.42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我国居民收入份额大幅下降5.2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分别上升2.55、2.68个百分点,“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趋于稳定,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在两时期波动均在1个百分点以下。
 
  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部门收入占比的对比分析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我国居民收入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再分配政策在2000年及以前对我国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上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2000年以后,再分政策对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了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从居民收入来源来看,我国居民部门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源于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1992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步升级,2008年以前我国国民收入基本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所主导,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必然会导致劳动要素收入份额下降,资本要素收入份额不断攀升。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由此引发实际平均工资水平处于粘性,长期增速较缓,劳动报酬增长缓慢。
 
  无论是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格局中,企业部门收入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再分配政策长期拉低了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最大幅度在1992年,再分配拉低了企业部门收入占比5.74个百分点,最小幅度在2000年,拉低了企业部门收入占比1.78个百分点,其他年份大多在3-4个百分点。一方面,从收入分配制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平均分配”为主,1993年国家将收入分配机制确立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且首次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中的重大调整,从理论层面打破了长期施行的平均主义,主张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后进一步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代替“基础性”作用,对于这一提法,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市场机制将不断完善,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加速,减税降负等宏观调控手段不断推出,定向降准、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等利好措施不断,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企业的创新活力被激发,收入份额迅速上升。整体来看,政府部门收入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再分配政策长提升了政府部门收入占比,最大提升在2007年,为4.27个百分点,最低在1998年,为0.6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收入占比的提升在于分税制改革增加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和其他收费收入,而这些收入或者费用大部分落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政府挤占了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收入份额。另外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地价大幅增长,土地转让收入不断增加,政府部门收入份额随之上升。
 
  五、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部门收入份额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而政府和企业部门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分配格局造成了我国长期以来投资占比过高,国民内需不足,消费占GDP比重始终处于低位,而发达国家大多消费支出充足,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居民部门收入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劳动收入的大幅下降,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国民支出水平,进而加剧了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平衡化。而资本要素报酬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逐年上升,这将刺激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要素,结果是劳动报酬份额进一步下降,从长期来可能造成失业率上升,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再分配阶段并未有效的改变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再分配手段并不是造成居民收入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收入结构。由于政府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政府的支出随之大幅增长,政府部门没有意愿降低收入增长趋势,而企业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将利润蛋糕分配给居民部门,导致居民部门工资水平增长缓慢,最终居民部门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企业部门享有对居民部门的工薪定价权以获取垄断利润,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吸取他国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是当今我国经济体制亟待进行解决的重中之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能仅从道德层面来呼吁,要从立法层面切实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加快市场化进程,切实提高劳动者报酬。
 
  参考文献
  [1]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00):136-168.
  [2] 章上峰,许冰.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测算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08):74-78.
  [3] 周治元,崔小勇.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J].中国市场,2011(16):24-31.
  [4] 谢攀,李文溥,龚敏.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国际比较[J].财贸研究,2014,25(03):6-13.
  [5] 夏万军,张懿佼.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J].财贸研究,2017,28(12):40-46.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