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振动监测与安全评估分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5-15 11:18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人防坑道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山区和特殊地形的人防坑道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施工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有限对人防坑道爆破开挖振动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施工爆破开挖方案进行振动监测,并根据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分析。
关键字:坑道工程   爆破施工  振动监测    安全评估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人防坑道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山区和特殊地形的人防坑道建设工程越来越多,截止2019年底,我国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已建公路的总长度突破 9.5万公里,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公路网格局[1][2]。由于我国的埋地管道系统具有分布范围广、 输送距离远、 管内压力大、服务年限长等特点。埋地管道受工程施工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油气管道一旦发生事故( 破裂、爆管或渗漏),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火灾、 爆炸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与此同时,我国的交通、水利建设也发展迅速,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大规模建设。一些重大建设项目要想回避或者完全绕开石油、天然气管线是根本不可能的, 即难以避免与既有埋地管道并行、交叉、跨越、穿越等。
如 2004 年,重庆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邻近天然气管道土石方爆破施工工程。2006 年,南水北调工程京石段邻近陕京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工程。 2008 年,都匀至新寨改扩建工程邻近西南成品石油管道桩基施工工程。 2009 年,张石高速公路涞源至涞水段跨越陕京天然气管线桥梁桩基施工工程。 2013 年,荣成—乌海高速公路(简称荣乌高速)徐水至涞源段跨越陕京天然气管线桥梁桩基施工工程。荣乌高速徐水至涞源段第 6 标段( K117+153.162~K128+200)和第 7标段( K128+200~K133+713.786 /ZK133+719.714)通过桥梁与陕京天然气管道有三处相交(即桥跨管线形式交叉):刘家嘴大桥,红泉村 2、 3 号大桥。其中红泉村 3 号大桥与既有的陕京天然气管道相交,共有桩基 40 根,陕京天然气管道两侧 50m 范围内有 23 根桩基。该桥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将地表覆盖层挖除之后,入岩时采用爆破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3]:在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各一千米地域范围内,禁止采石、采矿、爆破。因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实需要实施采石、爆破作业的,应当经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方可施工。因此,研究爆破荷载对埋地管道的破坏效应,探讨埋地管道振动破坏的控制标准,既为管道工程的受力计算、抗爆防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又为邻近管道施工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对国民经济以及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爆破作业引起大地振动、波及建筑物基础 、影响建筑物安全,已引起社会 的普遍关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是成“扰民”其至诱发“民扰”的导火线。伴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居民对房屋安全寿命的维权意识已由定性判断向定量判 断甚至量化赔偿的诉求方向发展。作为从事安全评价的工程技术人员,总结近几年在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枪测、监测及安全性分析的工作经验,针对目前中国国情,提出以爆破 振动影响为代表的安全性定量分析方法力求在工程建设项目预评价中能够科学地为施工企业 提出安全合理的控制指标,指导他们 选择 合理 的施工工艺在工程 建设项目验收评价中,科学地界定施工作业场所周边建筑的受影响范围及其受损程度,同时抛砖引玉为分析其它类型的震源影响提供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坑道工程爆破开挖施工方法与技术
工程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主要取决于震源性质、环境状态和保 护设施的抗震能力等三个主要因素。其中,震源性质又与振动峰值、频率和持续时间三要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工程震源土要是爆破震源、碾压震源和冲击震源,它们都处在较低 频率的振波影响范围内,对周边建筑有类似的破坏特征。《爆破 安全规 程 》(GB6 7 2 2 —2 00 3 ) 对爆破作业给出了振动安全允许标准。为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环境状态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特点, 通过现场监测分析取得的振动波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由此来确定振动量级和相应的作用范围。保护设施的抗震能力差异很大, 国家对新建工程有着明确的抗震 设计规 范, 而对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不同年代的各类非标准 建筑却 无法制定出统一的详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给出周边建筑抗震等级分类,确定相应的抗震能力,最终综合制订安全许用标准或判定其受损程度。
以爆破振动对周边设施的安全影响为例,依据国家有关行业技术标准 ,通过大量的现场监测、测及损伤普查 ,探讨爆破振动安全影响分级标准和相应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分类标准 ,并以影响度的概念标定建筑物的受损程度。在此基础上 ,结合应用实例 ,验证了工程振动扰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对策和监控技术指标提供技术支持。
1.2.2爆破震动安全评估
爆破震动安全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爆破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在设计上实现爆破过程的本质安全,防止有害效应和爆破飞石的危害。通过安全评估,对该工程爆破所存在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识别,并运用系统安全评估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该工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险、危害的可行性及其后果危害程度;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从设计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为主管审批部门对本工程爆破组织设计的审批提供依据。
爆破震动安全评估的主要原则是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原则,爆破震动安全评估须以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为基础,以国家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开展安全评估。评估报告力争做到内容齐全、清晰,数据和图表完整、可靠,对策措施合理、可行。
爆破震动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 (GA991-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业雷管编码通则  (GA441-2003)》;评估委托合同;申请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工程现场勘查实际情况。
爆破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为:根据爆破震动安全评估的主要目的、主要原则、主要依据制定“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项目”的主要安全评估内容为:
①爆破工程分级确定;
②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
③所依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④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⑤起爆网路的准爆性;
⑥设计选择方案的可行性;
⑦存在的有害效应及可能影响的范围;
⑧保证工程环境安全措施的可靠性;
⑨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预防对策和抢救措施是否适当。6上海建桥学院2016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①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震动监测方案;主要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和项目需求,进行爆破开挖监测方案的设计②对爆破施工方案进行安全评估,主要根据爆破监测方案进行爆破方案的评估。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难点是如何通过控制单段一次起爆药量,进而评估控制爆破振动对坑道外部民房的影响;如何做到严格按设计通风要求进行通风作业,避免炮烟中毒事故。这两个难点贯穿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是关乎民生的最根本问题。
技术路线为:前期,进行地质勘探,结合现场实际作业场地的地质类型,制定详细爆破开挖实施方案,下一步对爆破施工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只有待施工爆破方案通过安全评估之后,才能进行正式施工。
1.4本文组织架构
本文组织架构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相关技术方法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阐述。
第二章: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工程概况,主要对项目概况、施工难点及防控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第三章: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震动监测方案设计,主要对隧道和坑道振动监测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第四章: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安全评估,主要对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安全评估体系进行说明,对安全评估方案进行分析。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主要对本文研究内容形成的结论进行总结说明。
 
第二章  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工程概况
2.1坑道工程概况
该项目施工地位于六贵州某区域,为利用老旧坑道改(扩)建,坑道建筑面积7415.8m²,其中指挥所面积3686.13m²,宣教中心3496.64m²,原坑道轴线长640m,改扩建后轴线长860m。洞室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加锚杆钢筋网为主要支护手段,后期采用贴壁式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直墙拱顶结构。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水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三级抗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2.2区域工程地质探测
工程地质特征:本场地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公园路北侧山体内,为岩质洞室,山体埋深35~60米,最大埋深109米,隧道岩体涉及地层为石炭系摆佐组(C1b)的石灰岩。石灰岩岩质较硬,强度较好,抗风化能力好,岩体较完整。绝大部分低段位中风化石灰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Rc=35MPa,岩体体积节理系数一般Jv=4~5条/m³,岩体完整性系数Kv=0.70,岩体较完整,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少部分地段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结构裂隙相对较发育,岩体节理系数达到Jv=25条/m³,岩体完整性系数Kv=0.30,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Rc=10MPa。
工程水文地质:场区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五倍淹没条件,地表水有较好的排泄条件。地下水主要为地表渗透至土层中的空隙水及岩石内的岩溶裂隙水。经现场实际勘察,施工现场围岩主要为石灰岩,岩性较好,完整无裂隙,被覆保留段(主1通道与辅6通道交汇处)有一溶洞发育,溶洞内填充黏土,溶腔周围裂隙发育。四号口部边坡坡坡率为1:0.2~1:0.3,洞口段边坡高约10米,长约25米范围,边坡岩石风化较严重,岩石表面裂隙发育,坑道顶部有原坑道开挖时回填干砌片石,其中坑道右侧边坡破碎。
自然环境:本场地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公园路北侧山体内,一号口部位于防办大楼后,距离大楼7米,爆破作业面距离洞口约60米;四号口部外侧为公园路,距离洞口最近房屋约15米,爆破作业面距离洞口约30米;通风通道位于民房后,距离民房25米。
四号口部照片                           一号口部照片
  
被覆保留段岩溶发育(主1通道与辅6通道交汇处)
 
坑道顶部围岩较完整(主2坑道洞顶)
 
   
   附坑道顶部围岩照片
 
岩溶发育区位置示意图
 
第三章  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震动监测方案设计
 
3.1隧道爆破监控量测
3.1.1监测目的
《爆破安全规程》第8.2、8.3条明文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安全地震行应满足安全振速的要求”,“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的监测和专门试验,以确保被保护物的安全性”。为了有效的了解和控制爆破振动对隧道周围建(构)筑物的危害,需每次爆破振动进行准确的监测,通过爆破振动测试,可以分析和掌握爆破地震波的特征、传播规律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机理等,确定回归预报参数,改善爆破振动预测模型,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指导爆破安全作业,从而有效地控制爆破地震效应,同时给予因爆破引起的民事纠纷以科学的判断依据,减少公司的损失。
本项目主要针对坑道被覆拆除施工过程涉及的爆破作业对周边既有建筑物(主要为既有坑道)振动影响。爆破振动具有瞬时性,对隧道周边建(构)筑物和既有隧道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进行爆破振动监测,严格将爆破震动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对监测对象进行安全评价。
为达到以上的监控量测目的,监控量测工作将贯穿工程爆破施工的全过程。监控量测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可立即反馈于施工过程,进而适当调整施工爆破参数。结合本项目特点,监测内容主要为右线既有隧道和附近民房建筑。
3.1.2监测方法
本工程对周边结构物爆破进行监控,同时对周边结构物做好施工调查,同时对周边结构物进行裂缝观测监测。
3.1.2.1监测设备
此次监测拟采用IDTS3850型振动测试仪、891-Ⅱ型拾振器。处理分析设备采用笔计本计算机、打印机等。
IDTS3850型振动测试仪,该议器轻小、坚固,有4通道,最高采样频率50kHz;A/D转换分辨率12bit;输入量程±10mv~±40v;每通道可分4段储存波形,测量误差<1%;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
 
图1  IDTS3850型振动测试仪
 
图2  振动测试系统
3.1.2.2监测点布置
将爆破振动测点布置在所需监测的地表、建筑物结构支撑柱、隧道侧壁上。安装传感器时必须安装稳固,按照爆破地震的传播规律,隧道爆破振动监测点布置在隧道一侧底部,地面建构筑物的测点布置在距爆破中心最近的建构筑物及其地表面,即靠近开挖隧道一侧(迎爆面)。
为全面监测官井复线隧道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效应,现场测试中以掘进掌子面(爆破区)为中心,在对应地表沿隧道轴线布置振动测点,同时在隧道开挖线侧向也布置测点,测点间距为10~20m。结合本工程工程的特点,周围建筑物特点,以及施工进度情况,对进口和出口爆破振动进行连续系统的观测。测点的布置选择具有代表性及上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
3.1.2.3监测方法
爆破振动监测是实时监测,所以在爆破前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具体的爆破振动监测过程中,同一个测点布设水平向和竖直向传感器,传感器用石膏固定,然后与IDTS3850爆破振动仪相连,当爆破振动传递到测点时,爆破仪将自动记录信号。
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首先对爆破点附近的监测对象进行详细准确的调查后,确定监测对象,然后在爆破前对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同时根据监测对象与爆破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测点位置。提前30min进入现场,测振前,先将测点地面清理干净,然后石膏涂抹在传感器底部,固定好传感器,将传感器上的箭头指向爆破源方向,根据需求设置好记录触发水平,开启仪器电源即可进行振动速度的测试。
3.1.2.4隧道爆破振速量测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爆破振动监测点原则上布置在距爆破点较近的建筑物地表面,随爆破及时进行监测。建议将周边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振动速度控制在5cm/s以内。爆破测点布置见附图。每次量测后及时打印出振动速度的分量值、主振频率及振动速度随时间的衰减变化曲线等资料,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如振动速度超标等),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
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安全准许标准与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率、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本工程安全振动速度V<5cm/s标准控制。
3.1.2.5监测数据处理分析
每次量测后,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若发现异常情况,当天以口头形式向业主、监理等部门汇报,并通知施工现场人员,并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如调整爆破参数等。
正常情况下,每周以报表形式将监测结果提交给业主、监理等单位。
实测爆破振动速度,并进行频率与幅值域分析,根据国家规程的允许安全标准,评价爆破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时整理监测报告并提交,分析数据是否超标,判定施工是否可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1.2.6爆破监控量测成果文件
(1)根据现场量测数据,以报表形式形成监测结果并整理成册。
(2)爆破施工开挖时,每次爆破后总结单次监测结果,分析整个施工期间爆破施工对附近建筑物(包括既有隧道和民房)的影响,并及时调整爆破设计,保证爆破振动对结构物的影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2坑道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
3.2.1坑道超前地质预报
本工程坑道将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纳入全隧全过程正常施工工序管理。紧跟开挖面及时实施、及时反馈,并跟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支护参数等,保证施工安全与结构稳定。在施工中建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以便采用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突发灾害的发生。
经理部成立专职地质组并配专职地质管理人员负责坑道的地质工作,并进行全过程监控指导,确保各种措施的落实,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准确性。
地质工作流程见下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
 
3.2.2地质工作组织机构
本坑道的地质条件复杂,坑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尤其重要,为了更好地完成施工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成立专职的超前地质预报小组进行施工期间的地质预报和验证工作。地质工作组织机构见下图“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图”。
 
3.2.3地质工作内容与方法
本线坑道地质复杂,在施工中建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以便采用有效措施,避免施工突发灾害的发生。
结合各坑道不同的地质条件,超前地质工作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保证预报的准确性。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验证预报。综合地质预报主要措施见下表。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措施表
措施 位置
地质素描 洞顶及洞壁 左侧洞壁、右侧洞壁、洞顶
掌子面 每10m拍摄一张数码相片计算
物探方法 地质雷达 20m左右一次
地质雷达 在隧底中心和两侧,各布置一条测线
地震反射波法 在隧底中心和两侧,各布置一条测线
红外探水 全洞身每30米测量一次
超前水平钻探 单孔水平钻探
(一般钻孔深度30~50米) 每150米计划单孔水平钻探一孔
多孔水平钻探 计划在断层破碎带处
中距离预报:采用仪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的距离在30~50m的验证预报。
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法和采用加长炮眼孔进行的距离小于30m的预报。
(1)利用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
地质素描在坑道施工中全段进行。地质素描内容为:
对开挖掌子面和洞身周边综合分析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分析判断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依此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
根据开挖段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
根据开挖段及开挖面水文地质情况,提出注浆止水方案的建议。
(2)工作面超前地质钻孔探测预报
在坑道施工通过断层破碎带段每开挖30m,利用超前水平地质钻孔对开挖前进方向进行30~50m的钻探。
除严格按照在断层破碎带施作超前钻孔外,结合超前探测结果的异常段,按地质人员要求增设钻孔。钻机钻孔时要固定牢固,并安设孔口管及高压闸阀,确保超前钻孔涌出高压地下水时,能够有效地控制。
在断层破碎带施工中运用开挖用的钻具进行长5米的超前钻孔,对洞身前方进行全方位空间探测,探孔成放射形布设。
(3)红外线探水
在坑道施工通过断层破碎带可能发生涌水地段每开挖15~30m,对开挖面前方施作一红外线探测技术,对地下水进行预报。
(4)开挖后的周边探测
地质雷达除进行开挖面前方探测以外,在坑道已开挖过的隧底、断层破碎带洞壁8~15m范围进行连续探测,以发现可能的不良地质体,及时上报设计和监理单位进行变更处理,免除后患。
3.2.4地质信息收集与处理
超前地质预报建立一个地质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编制信息预报成果由主管技术人员予以复核,并报设计、监理。为变更设计和施工提供决策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经分析、整理的地质资料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后,有从施工过程中获取新的地质信息,更新地质信息系统,经处理后,再一次反馈给施工,如此往复,形成地质信息系统化。地质预报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流程见下“地质信息系统流程图”。
3.3坑道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信息化动态施工的重要内容。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被覆可靠性,坑道被覆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内容。为准确的反映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拱顶下沉及净空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收敛仪及全仗仪量测。施工监测后及时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平位移等随时间及工作面距离变化的时态曲线,了解其变化趋势,并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初步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按程序及时向监理、设计、建设等单位进行量测结果上报,并根据变位等级管理标准及时反馈施工。
本工程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监控量测。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被覆可靠性,坑道被覆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见下表。
现场监控量测项目表
 
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是施工安全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按要求进行此项工作,并将结果做系统处理后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监控量测工艺流程见下页“坑道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
3.3.1监测量测内容、方法和仪器
(1)地质和支护状况信息的观察
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作地质素描。观察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判断围岩、坑道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的可靠性。由项目地质组进行,其它技术人员协助。
 
范围: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后的地段进行观察。
监测仪器:地质罗盘仪等。
 
3.3.2坑道洞口段、浅埋和偏压段地表沉降监测
洞口段覆盖层薄,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成拱,地表易沉陷,为了确保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布点原则为:在Ⅴ级围岩且埋深小于40m的地段沿坑道轴向每隔5~10m布设。同时在横向依据实际情况,选定主断面,沿主断面布设测点,以了解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
监测仪器为: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3)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位收敛量测,根据围岩类别、坑道尺寸和埋深等,沿坑道纵向在拱顶和墙中布设测点,测点间距一般Ⅴ级围岩为10m,Ⅳ级围岩为20~30m,Ⅲ级围岩为50m。净空变位量测在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12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采用无尺量测法。浅埋地段洞内外量测点布设在同一横断面内。
(4)锚杆抗拔力量测
锚杆拉拔是锚杆施工过程控制中质量检验的常规项目,可检验锚杆锚固效果和锚杆强度,每300根检查一组,每组做3根锚杆拉拔力检验;或根据实际情况及监理指令加设检验项目。
监测仪器:电测锚杆、锚杆抗拔器等。
(5)锚杆轴力量测
锚杆轴力主要是量测锚杆的在不同时期的受力状况。
方法:在软岩变形段及断层破碎带变形段各设置1~2组进行测试,每组设5根锚杆进行轴力测试。
监测仪器:电测锚杆、锚杆轴力计等。
3.3.3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1)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定,一般按“量测频率表”进行。
(2)监测结束标准
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监控量测实施频率按下表实施:
量测频率表
项目 量测仪器设备 量测时间间隔
1~15天 16~30天 1~3月 3月以上
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 目测、数码相机、地质罗盘等 开挖面每次开挖后进行
已施工地段喷混凝土、锚杆、钢架1次/天
地表沉降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开挖面离量测面<2B时,2次/天
开挖面离量测面<5B,1次/2天
开挖面离量测面>5B时,1次/周
拱顶下沉 水准仪,挂尺 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2次/月
周边收敛 坑道收敛计 同上
结构混凝土裂纹观察 读数显微镜,钢尺 根据需要进行
锚杆轴力 锚杆轴力计 根据需要进行
其它 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
特殊地质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断层破碎带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并采取加强措施。
(3)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工程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置于动态管理体系之中,具体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信息反馈等几个主要方面。
a)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大小顺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计算以及离群数据的取舍。
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绘制量测数据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所示)和距开挖面关系图。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防患于未然。还可通过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b)建立监测管理等级基准
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三等,其等级划分及相基准值见“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0<Un/3 正常施工
Un/3≤U0≤2Un/3 加强支护
U0>2Un/3 采取特殊措施
注:U0为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见“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Un的确定:Un的确定考虑围岩类别、坑道埋置深度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条件选择。
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埋深围岩级别 <50m 50~300m 300m~500m
拱脚水平相对静空变化值
0.29~0.72 0.58~2.88 2.59~4.32
0.14~0.43 0.29~1.15 1.00~1.73
0.04~0.14 0.12~0.58 0.43~0.86
拱脚水平相对静空变化值
0.12~0.23 0.20~1.58 1.15~2.02
0.09~0.14 0.06~0.12 0.43~1.15
0.04~0.09 0.06~0.22 0.17~0.43
注:硬岩取下限,软岩取上限。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侧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坑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乘以1.2~1.3后采用。
c)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渠道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建立快速信息反馈平台。监控量测设置洞内和地表两个监测小组,每个小组的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与项目总工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内部快速传递,从而作到每日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如有变形超过管理标准,则由总工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对策,通过调度命令直接传达到坑道开挖支护施工队执行,并同时通过电话及其它方式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周报、月报则通过书面形式上报项目总工,由项目部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并附上相对的测点位移或力时态曲线图,和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d)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见下页“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
e)信息反馈设计的主要内容
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更改;预留变形量的修改或确认;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辅助施工措施的选择与变更;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及辅助施工措施建议。
 
3.4结构物裂缝观测
3.4.1裂缝观测的内容
对隧道中心在地表测量放样,根据中线位置划分爆破振动周边结构物的影响范围,施工前与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当地居委会共同对周边建筑物进行调查取证,对影响范围内的结构物按户、房间进行编号,逐户每间房留好影像资料。
仔细检查结构物表面是否有裂缝,如发现裂缝,应编号做好标记,留好影像资料,通过抹砂浆、贴纸条等手段进行监测,观测裂缝的变化状况,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并具体分析原因,同时调整开挖方式。同时定期检查是否有新的裂缝产生。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组,具体按现场情况而确定,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采用直接量取方法量取裂缝的宽度、长度、观察其走向及发展趋势。
3.4.2观测技术要求
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平行线标志或粘贴金属片标志。
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主要监测仪器设备包括:钢尺、游标卡尺、相机。
3.2.3.3观测点埋设、观测方法及成果
观测点埋设在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在上面刻画十字线或中心点,作为量取其间距的依据。监测点埋设稳固后,量出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以后如裂缝继续发展,则钉子的间距也就不断加大。定期测量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即可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
观测方法及成果,裂缝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借助钢尺、相机进行调查,记录裂缝位置;裂缝长度:用钢尺进行测量;裂缝宽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编制裂缝观测成果表及变化曲线图。
第四章 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安全评估
4.1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4.1.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为实现安全目标,本项目工程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安全生产领导组,总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项目副经理(安全)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下设安全质量环保部,安全质量环保部设专职安检工程师;施工队设立以队长为首的安全生产组织,下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详见下页“安全保证体系图”所示。
对施工生产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做好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审批、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高和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对全员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抓好逐级负责制的落实。
4.1.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本项目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副经理为副组长,经理部各职能部门,专职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施工队长等参加的全面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4-1。
序号 部门 安全管理岗位人员配置(人) 备注
安全负责人 安全工程师 专职安全员 兼职安全员
1 项目经理部 1 1 2
2 开挖支护班组 1 1 2 每个班组
 
图4-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如图4-2所示
4.1.3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存在的危险源
序号 危险源 潜在的事故
1 人工高处清表、开凿作业面 高空坠落
2 风枪使用 机械伤害
3 现场火工用品 爆炸
4 爆破飞溅物 物体打击
5 盲炮处理 爆炸
2)危险源控制措施
(1)人工高出清表、开凿作业面时环境不良、人员防护不当控制措施
①作业前专职安全员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风险告知。
②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检查地形,并对松动部位进行清理,确保作业位置稳固,不易滑塌。
③作业人员须佩戴安全帽、佩戴安全带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④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在使用工程中应每天检查一次确保完好。
⑤多人同时作业时,应在同一平行自上而下进行作业,禁止上下交叉作业。
(2)钻孔作业时操作不当控制措施
注意身体与风枪保持距离,不得定靠在腰部以上,双手紧握把手保持用力均衡,并保持身体稳定。
(3)火工用品保管不善控制措施
①火工用品运抵现场后,应立即开始警戒,搬运爆破器材应轻拿轻放,不得冲撞炸药包。
②现场炸药雷管应分开放置,并放在防爆箱内,且设专人看管。
③当班爆破领取当班炸药用量,如有少量剩余,应在爆破前带离爆破区。
(4)盲炮控制措施
①出现盲炮时应继续保持警戒,并等待15分钟后,爆破人员前往爆破区检查,检查前关闭起爆器。
②爆破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盲炮进行水湿法或殉爆法进行处理。
③在处理忙炮时严禁对原炮孔进行吹、拔、钻。
(5)对爆破飞溅物的安全距离不够、人员防护不当控制措施。
①爆破作业必须具备资质的专业爆破人员实施。
②爆破区所有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③爆破器材运至现场后,立即开始警戒,警戒线应在爆破点周围300m,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区域。
④装药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装药。
⑤爆破人员起爆前应撤离在安全的掩体后面,并带好安全帽。
4.1.4坑道开挖支护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1.4.1开挖及钻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在洞口段、滑坡带、岩溶发育段及其它IV、V级围岩地段,施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TSP、超前钻孔、地质雷达等综合预报手段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详细的预报。每个开挖工班配一名工程师跟班,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保证标准化作业。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发现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或起到注浆堵水的作用。不良地质地段坑道施工时,严格遵循“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保证不坍方。
施钻人员到达工作面后,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拱顶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危石清除并加以支护。
司钻工钻孔前,对风钻和工具作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立即修理或更换。用带支架的风钻钻孔时,将支架安置稳妥。在钻孔台架上打眼时,先检查平台架及斜撑是否稳定,平台上是否铺满板,外侧的防护栏杆是否牢固,防止高处坠落。
凿岩台车严格按照使用保养说明书进行操作保养。台车行驶前把钻臂降低,不妨碍驾驶员视线,行驶速度不超过10km/h,专人驾驶。台车司钻前,必须清除易落或松动的危石,并支起液压千斤顶,使台车稳固,轮胎免受压力。司钻中出现故障,请专业修理人员修理,严禁台车带病作业。司钻过程中严禁边打眼、边用吊篮装药。严禁在台车运转中进行调整作业。严禁拆除台车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放炮时,台车必须离开安全距离以外,并进行适当防护。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详细记录台车作业中的各种参数。
4.1.4.2开挖面钢管逃生系统安全保证措施
在距离开挖面20m左右,设置直径不小于φ800mm的逃生钢管,钢管长度已出口接到已被覆范围,并不得少于2倍洞身直径。
管间采用防脱落连接。管内设辅助逃生绳,配备照明、通讯、信号,以及水等必备食物。
4.1.4.3装碴及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1)运输车辆严禁人、料混装。
2)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尺寸必须满足装碴机械安全运转,并符合下列要求:装碴不准高于车厢;装碴机与运碴车之间不准有人;为确保运碴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派专人指挥。斜井陡坡地段、渗水易滑地段,设置减速警示标志,并设置必要的防撞设施,如废旧轮胎等,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运输线路。
3)运输车辆限制速度执行如下表规定
运输车辆限制速度规定表
项目 作业地段 非作业地段 成洞地段
正常行车 10km/h 20km/h 20km/h
会车 5km/h 10km/h 10km/h
4)洞口、平交道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人员指挥交通。
5)车辆行使遵守下列规定:严禁超车;同向行驶车辆保持20米的距离,洞内能见度较差时,加大距离;车辆启动前必须了望与鸣笛;驾驶室不得搭载其它人员;车辆不得带故障运行。
6)车辆在洞内行驶时,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7)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并派专人指挥。
4.1.4.4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坑道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支护质量达到设计规定标准。
施工期间,现场值班负责人员每天同安全质量人员对开挖面地质以及各部支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异或损坏时立即加固处理并作出详细记录,及时量测,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立即采取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地段。
钢拱架架立时不得置于虚碴或活动岩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基底夯实加设垫板或加设垫块楔紧。锚杆支护,孔深、间距、方位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注浆要饱满,钢筋网初喷砼必须达到设计厚度。
洞内支护,坚持“随挖随支护”的原则,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时,加快支护进度,缩短支护时间。
喷射支护前,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脚手架要牢固可靠,喷射手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完好正常,喷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用钢架配长锚索加强支护。
4.1.4.5坑道坍塌主要预防措施
1)作好围岩坍方预报
加强地质预测预报、监控量测和通报工作。做好地质测绘、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信息化施工工作,对可能出现坍方的地段采取一切措施防患于未然。龙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及岩溶地段时,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地质情况的变化,根据地质情况及时采取最恰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2)加强围岩的监控量测工作。
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参数,同时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确定坑道被覆的施作时间。
3)加强洞内照明,对于将要拆除的离壁式被覆应加强检查、观测,施工前应紫霞检查被覆表面是否表面有裂隙,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或采用机械冷凿拆除,防止人工钻孔时因机械振动引发坍塌。
4)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尽量减少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5)保证施工各工序质量,破碎地带的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初期支护和砼被覆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6)严格控制开挖各工序的工作,杜绝各种违章施工。
4.1.4.6防渗、涌水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意识与能力
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认识,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途径和突发前兆,牢固树立防范、预防和保护意识;组织学习与培训,掌握各种预防技术和处理技术,提高对紧急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急能力和处理能力。
2)加强地质超前预报
全工程段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认真分析原设计的地质勘探资料,掌握地质成因、组成方式、地质变化趋势等,采取长期、短期、长短结合、掌子面超前预报等方式进行地质预报;其它地段主要采取长期、掌子面超前预报方式进行地质预报,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再适当采取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等方式加强超前地质预报。
3)长期超前地质预报
利用TSP探测工作面前方较长范围内存在的软弱带、滑坡带、浅埋富水冲沟等;预报前方不良地质的性质、位置和规模,初步判断不良地质体的围岩级别和稳定状况。
4)长短期结合超前地质预报
在工作面采用1~3个30m长的φ90mm的超前水平探孔,结合地质雷达,对工作面前方较长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5)短期超前地质预报
利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浅孔探测等方法对工作面前方近距离地层的结构、产状、破碎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压力、储量等做出准确的预报。
6)掌子面地质预报
通过掌子面已揭露地质体进行观测和编录,对岩层走向、节理、层位、层序、层厚、岩性及岩性组合等及地下水的颜色、流速、成份等出露情况等做出精确的分析和定位,运用岩层岩性及层位预测法对前方近距离的地质做出精确预报。
7)利用平导对正洞进行地质探测。
8)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上述的地质调查、分析以及施工中做出的各种地质超前预报,V级围岩段每30米对围岩稳定性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其它地段视情况确定。
9)超前预加固
根据地质预报成果,对不良地质段或存在安全隐患地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加固。
10)采取减震控制爆破开挖
在软弱围岩和不良地质段进行开挖爆破时,必须采用减震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爆破规模,遵循“短进尺、少装药、多段别、弱爆破”的原则,科学谨慎地进行爆破设计。
(1)选择较短的循环进尺,通过对炸药量的控制来减轻对围岩的损伤。
(2)选择低爆速炸药,通过控制炸药的爆破振动速度来减少对围岩的损坏。
(3)跳段选择雷管,通过控制爆炸的时间段差避免爆破时的震动叠加。
(4)选择合理的炸药单耗和最大单段炸药量,减少爆破对相邻工作面、周边围岩、已完支护段的损伤。
(5)科学地进行周边眼的爆破设计。选择预裂爆破的方法,采取不耦合装药、空气间隔装药等装药方式,对周边眼进行分段起爆,确保爆破效果,并减轻对围岩的炸损和扰动。
(6)根据爆破效果和围岩变化,不断修正爆破参数,满足环境要求。
11)加强监测
详细做好各项施工监测,通过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底板变形、工作面观察、地表下沉、地下水位及压力等项目的监测;对于Ⅴ级围岩段及其它不良地质段还增加围岩压力、锚杆抗拔力、钢支撑轴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渗流量等项目的监测,及时掌握围岩的力变、地下水外渗情况、支护结构的变、坑道的位移和收敛等各项资料。根据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及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同时为各种地质灾害预报提供数据和资料,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围岩和结构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12)严格管理,科学施工
(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
(2)经常分析地质变化,调整各项施工参数,科学组织施工,不得冒进。
(3)做到“四及时”即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支护、及时封闭。
(4)对于V级围岩段以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遵循“先深探、管超前、严注浆、分部挖、留核心、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闭合、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
(5)当开挖临近富水带时,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所探明的情况结合围岩情况、施工环境等情况,采取堵、放、排等方式进行处理,切勿盲目放炮。
4.1.4.7爆破安全主要预防措施
1)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培训,经考核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相类别和作业范围、级别的安全作业证,持证上岗。
2)爆破工领取爆破器材,根据当班作业量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两人以上共同领取。性能相抵触的爆炸物品不得同时领取。
3)爆破前对爆区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危及安全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4)爆破作业场所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不进行爆破作业:(1)岩体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2)作业通道不安全或堵塞;(3)距工作面20m以内的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或超过1%或有瓦斯突出征兆;(4)危险区边界未设警戒。
5)爆破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使用追踪制度,每一环节责任人必须签认。
6)爆破作业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划定安全区,布设警戒岗哨,设置警戒标识,爆破作业结束时,必须确认安全后,方可解除警戒。
7)从炸药进入现场开始,划定装运警戒区,警戒区内严禁烟火。
8)填塞作业避免夹扁、挤压和拉扯导爆管、并保护雷管引出线。
9)检查人员发现哑炮及其他险情,及时上报或处理;处理前在现场设立警告标志,并采取相的安全措施,无关人员不得接近。
10)施工现场每天剩余爆炸物品必须当日清点、登记退库。
4.1.4.8火工品管理安全保证措施
爆破作业时统一指挥:根据施工条件,洞内每日放炮次数,掌子面开挖作业循环时间明确规定;警戒要统一行动;多工作面放炮相互影响时,首先要保证掌子面掘进的需要,起爆顺序由里向外,里面的人员未撤出前,外面禁止放炮。
爆破时所有的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人工运送炸药每人一次运送量不超过20kg或原包装一箱。运送爆破器材前后30m专人防护,严禁中途逗留。
汽车运送爆破器材时遵守下列规定:炸药与雷管分别由木板车厢运入洞内,车厢垫胶皮,只准平放一层。必须由爆破工专人护送,其他人员不得搭乘。运送途中要显示红灯与鸣笛。汽车排气孔加防火罩。炸药与雷管不准同车运送。
4.1.4.9车辆伤害防护安全保证措施
1)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2)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和超速行驶。行驶时必须打开显示界限的色灯。
3)进入坑道的人员走人行道,不得与车辆或机械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
4)挖掘机启动后,铲斗内、臂杆、履带和机棚上严禁站人。工作位置必须平坦稳固,工作前履带制动,车身方向与工作面的延伸方向一致,操作时进铲不过深,提斗不过猛,严禁铲斗从运输车的驾驶室上方通过。
5)装载机起步前将铲斗提升离地面0.5米左右。作业时使用低速档,用高速档行驶时,不得进行升降和翻转铲斗。严禁铲斗载人。装载机不在倾斜超过限值的场地上作业,运送距离不宜过大,铲斗满载运送时,铲斗保持在低位,向运输车卸石时缓慢,且不得碰撞车体。
6)载重汽车按规定吨位装载,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和人料混载,驾驶室内不得超额坐人,运载易燃易爆物品时,除必要的随车人员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员。
7)自卸汽车遵守第7条外,还该在启动后检查起翻装置以确保良好,不得在驾驶室外进行操作,翻斗内严禁载人,不得超速行驶与紧急刹车。
8)各种车辆均做到礼貌行车,不抢一秒。
9)严禁任何人员在施工场地睡觉、嬉戏、打架、斗殴。
10)在任何情况下,雷管和炸药必须放置在带盖容器内分别运送。汽车运送爆破器材时,汽车排气口加装防火罩,运行中显示红灯。严禁用翻斗车、自卸汽车等运送爆破器材。
11)运输线路专人维修、养护、线路两侧的废碴和余料随时清理。
4.1.4.10临时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位支护定期检查。在不良地段,每班指定专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
2)严禁将支撑放在虚碴或软弱的岩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3)洞内断面变化处,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被覆。
4)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或喷射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或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采取及时加强临时支护措施。
5)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期观测,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纹时,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订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6)对喷锚地段的危石及时处理完毕,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7)喷射机械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交接班,并作好记录。
8)针对长大管棚施工特点和要求,参照有关安全规则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9)加强对围岩进行动态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学组织施工。
10)拆卸钻杆时,要统一指挥,明确联络信号,扳钳卡钻方向正确,防止管钳及扳手打伤人。
11)钢管内注浆时,操作人员戴口罩、眼镜和胶手套。
12)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4.1.4.11坑道临时用电及照明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用电除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电源外,根据施工需要各工点备用发电机,以便当供电单位停电检修时,可供洞内抽水、照明和生活用电。
坑道外电力线路跨越道路、住房、施工地区时安全距离必须符合要求。洞内照明电压作业地段36V;成洞地段220V。洞内照明电力线路悬挂在两侧墙上,安装在同一侧时分层架设,洞内作业面有足够的照明。电器设备加触电保护器,电器设备的检查和调整,必须由专职维修电工进行操作。
洞内外开关箱设在安全位置,并有防雨防水措施,有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实行一机一闸。
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变压器等电器均有安全保护屏障(围栏),线路架设高度和照明度必须符合标准,严防行走运行机械损坏电线路、毁机伤人。
对电气设备、绝缘用具必须定期检查、测试,防雷设施每年在雷雨季节之前检测,手持电动工具有专人管理,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防雷工作。
坑道内的照明灯光保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照明用电线路均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用磁瓶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在潮湿及漏水坑道中的电灯使用防水灯口。
4.1.4.12应急处理方案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是事故应急响应的现场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对全体人员进行紧急救护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应急工具的配备、调配、管理。设总指挥、抢险组、急救组、警戒组。
应急情况时,应急机构分工及职责如下:
1)总指挥负责事故应急响应决策、指挥。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协调,抢险组、急救组、警戒组等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应急行动。
2)抢险组:负责抢救遇险人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警戒组:负责设立警戒线,迅速疏散人员,确保抢险组、急救组等人员安全。
4)急救组:负责对伤员进行必要紧急处理,将伤员抬至交通便利的地方,并与外援急救力量(急救中心)联络,送往就近医院。
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
根据施工特点,爆破工程可能发生以下安全事故。 
1)早爆事故
(1)打残眼引起爆炸;
(2)运输事故;
(3)明火、高温环境造成的早爆;
(4)误操作引发早爆;
(5)石头砸响引起早爆;
(6)化学反应引起的早爆;
(7)雷电击中引起早爆;
(8)杂散电流引发早爆;
(9)电磁感应引起的早爆;
(10)静电引起的早爆等。 
2)其它事故
(1)警戒疏漏事故;
(2)飞石事故;
(3)爆破震动事故;
(4)空气冲击波事故;
(5)爆破引起火灾;
(6)爆破引起塌方、滑坡事故等等。
事故紧急措施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立即启动本预案。
坑道内发生重伤、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
坑道发生爆炸、触电、有害气体中毒、坍塌等安全事故。
抢救疏散组迅速对事故现场是否存在二次危险源进行确认、防止事故蔓延扩大。若事故现场存在有再次发生事故的危险源时,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立即抢救疏散被困现场人员,立即组织施救。
1)爆破
坑道工程中的爆炸事故通常可分为误爆、残爆、爆破飞石、空气冲击波、爆破振动导致塌方(或直接爆破塌方),所产生的事故结果一般为瞬间会产生强大的空气冲击波、灼人的火焰及大量的飞石,对人体、设施、机械设备造成伤害和破坏。除爆破振动导致塌方外,其它均为即成结果。为了正确实施事故应急救援,现编制应急救援措施如下:
(1)实施坑道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时,必须切断电源,应急用照明或其它用电必须重新供给,以防止残留爆破器材在杂散电流的作用下,造成再次起爆。
(2)立即成立由当班作业人员在内的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设专人统一指挥。并严格控制进入人数,所有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的人员,都必须先登记后进入抢救地点。
(3)迅速建立起现场联络通信系统,同时根据事故性质、程度发布救援信息,确定需要调集的应急外部力量。
(4)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立即绘制出事故平面图,并标明事故发生的准确地点(桩号、水平空间位置),遇险人员所处位置,即爆破点可能残留的爆破器材。
(5)在实施应急救援时,原通风系统不可停止运行,同时准备另配一套供风系统,保证应急救援用风。
(6)开始施救时,必须确保实施救援地点不可能发生二次爆破事故(即:坑道中没有残留未引爆的药包、无堆放位置不明确的爆破器材)。如不能保证时,必须先行处理可能导致二次爆破的隐患。
(7)进入坑道爆破事故现场,必须是在有支护的掩体下进行,如因事故造成支护严重破坏时,要先进行临时简易支护,方可再实施救援。
(8)遇险人员获救后,身体受伤害人员按“三先三后”的原则进行处理,出血伤员先包扎后运送,骨折伤员先固定后搬运,窒息伤员先复苏后运送。
2)触电
坑道工程中的触电事故一般可分为:直接触电、间接触电、电弧灼伤三类,为在坑道中发现触电事故后,能实施正确的应急救援,现编应急救援措施如下: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尽快切断该坑道中所有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闸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拔离或者将触电者拔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在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得进入断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在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的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却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工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体挑开电源,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治,并向医务部门呼救或报120急救中心。
(6)如触电者的伤害情况严重,应进行现场抢救,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取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断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地抢救。方法如下:通畅气道,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中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倒喉咙深处。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楚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伸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7)触电急救应尽可能的进行,只有在条件不允许时,才可将触电者抬到可靠的地方进行急救。在送往医院途中,仍应进行抢救工作,在此过程中不要轻易盲目地打强心针。
3)有害气体中毒
在坑道施工中,由于对施工低的地质变化情况掌握不彻底,或使用材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均有可能造成有害气体中毒,为有效的实施事故应急救现编制应急救援措施如下:
(1)发现坑道施工过程中有人员中毒、窒息时、必须立即加大坑道中的供风量,在实施应急救援的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通风设备看管;同时联系当地最近的医疗(医院)机构,并告知事故情况,要求立即参与协作抢救。
(2)参与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或氧气呼吸器)进入抢救现场,如施救距离较短,可以采取用湿巾捂住口鼻快速抢救,但时间绝对不超过二分钟。
(3)必须有专人负责应急救援行动的统一指挥,统筹整个应急体系,做好现场和对外的通讯联系。
(4)参加应急救援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参与抢救时,要尽量压低身体,保持低位行动。
(5)有条件的项目部可以对事故现场进行CO、HS、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后,再进入事故现场执行抢救。
(6)当人员被救出后,必须立即进行苏醒抢救,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必须坚持连续救治。
4)坍塌
坑道过工程的坍塌事故按性质分可分为:地质构造作用造成的坑道坍塌、支护强度不足造成的坍塌和受外力作用(如挖掘机作业、爆破振动)造成的坍塌、被覆受爆破振动影响发生坍塌,按坍塌的位置分,可分为:作业面坍塌、中部坍塌、被覆坍塌。无论发生哪种坍塌事故,都可能造成人员损害和财产损失。为有效的控制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特编制以下应急措施:
(1)发生坑道坍塌事故时,必须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其成员必须有事故发生坑道的现场技术员、当班指挥者、坑道施工单位的最高指挥者。
(2)发生坑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必须准备的应急物资有:挖掘机(二台以上)、镐头机、通风大小管棚、钢拱架、工字钢、大板、照明工具、输氧管(二百米以上)、步话机(不少于五台)、风筒、风管、手镐、铁铲(锹)。
(3)一旦发生坑道坍塌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最近的救护机构求救,如有生命探测仪,要迅速调用,配合应急救援。
(4)被困人员处置措施,一旦发生坑道坍塌事故后,被困人员切不可盲目行动,如不能立即脱困时,必须寻觅一处支护完成的坑道边缘静等外面营救。等待地点要靠近风、水管,使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敲开风、水管,以方便外面营救人员利用风、水管向被困区域提供氧气和食物。同时可以利用风、水有序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告知营救人员自已所在位置。被困人员,尽可能的平卧保持体力,降低氧气消耗量,延长生存时间。
(5)坑道坍塌应急救援必须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所有参与应急人员必须登记在册,不得盲目施救,以防止造成更大伤害。
(6)现场施工技术员必须立即绘制出事故现场情况图,并标明事故发生的准确地点(桩号、水平和空间位置),遇险人员所处位置。给现场指挥选择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7)坑道坍塌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切断供给事故地点的电源。
(8)原坑道供风系统必须保持连续运转,不得停止供风。
(9)如发现坑道坍塌体积过大,营救时间较长时,必须先切开原供风、水管道,向被困区域不间断供风,同时准备流质备用(超长时间营救时使用),确保被困区域的生存环境。如被困区域没有风、水管路时,可使用大小导管,用镐头机顶穿阻隔带,创造临时生命供给线。
(10)必须采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如生命探测仪、各种线、管击打传递信息)探明被困人员所在位置,选择最捷径的线路进行营救。
(11)开始执行支护营救时,必须选择坑道的一侧,进行小断面快速掘进,可用大小管棚(导管、加工成楔形的工字钢或槽钢)用镐头机顶入坍塌的岩体内,平行间距应选择在40cm-60cm之间,下部使用钢拱架加大板(或跳板)做支撑。形成临时坑道支护。
(12)当临时支护开挖至被困人员附近时,禁止采用机械作业。
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当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同有关部门联系,各有关部门及人员接到报警救援报告后,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尤其是现场急救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到事故地点,以便及时处理事故,或能让伤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施救。 
2)当有人员伤亡时,要立即与当地医院联系,并要求派遣医生来工地协助救护,当人员伤害较多或较严重时,亦同时要立即与120急救中心,或与医院联系;或立即拨打110等救助有关部门或机构。
3)当医生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急救人员要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救护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或放弃施救。
4)若发现事故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现场,迅速研究、分析其事故预兆的发展,尽可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5)当发生重特大事故,如上一级部门在事故现场建立应急指挥部,专业救援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本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协助他们进行施救,并服从他们的统一指挥。
6)若现场不具备应急救援条件时,应主动立即向社会求救。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抢救伤员,再抢险,力争将人员伤亡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2安全评估方案建设
通过安全评估,对该工程爆破所存在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识别,并运用系统安全评估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该工程爆破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险、危害的可行性及其后果危害程度;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从设计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为主管审批部门对本工程爆破组织设计的审批提供依据。
4.2.1
4.2 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本坑道断面跨度由2.2m至14.2m不等的多种断面组合而成,开挖时根据围岩根跨度及时调整开挖工序和施工方法,指挥大厅、宣教中心影院大厅等大跨度断面扩挖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分层开挖,对断面变化处及时加强棚架喷浆支护。
根据坑道断面尺寸、围岩情况,对于坑道内各种断面,各级围岩循环进尺及开挖工法见下表:
断面编号 开挖断面尺寸 坑道类型 开挖进尺 开挖工法
宽度(mm) 直墙高度(mm) 拱墙高度(mm) 坑道净空(mm)
1-1 14200 7424 3376 10800 坑道扩挖 1.5 半断面爆破
3-3 14200 4334 3416 7750 坑道扩挖 1.5 半断面爆破
4-4 11340 4207 2983 7190 坑道扩挖 0.6 半断面爆破
6-6 2700 2800 1350 4150 新增坑道 0.6 全断面爆破
7-7 11340 3828 2942 6770 坑道扩挖 1.5 半断面爆破
8-8 6900 3622 1978 5600 坑道扩挖 1.5 半断面爆破
9-9 4800 3400 2000 5400 新增坑道 0.6 全断面爆破
10-10 8040 3758 2112 5870 新增坑道 0.6 全断面爆破
11-11 6300 3602 1898 5500 新增坑道 1.5 全断面爆破
12-12 2200 2800 1100 3900 新增坑道 0.6 全断面爆破
13-13 6900 4072 1978 6050 坑道扩挖 1.5 半断面爆破
14-14 6900 3341 1959 5300 坑道扩挖 1.5 半断面爆破
20-20 6900 3122 1878 5000 坑道扩挖 0.6 机械冷凿
本工程新建坑道开挖采用坑道全断面法浅孔爆破,原有坑道扩挖施工采用一般浅孔爆破,坑道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开挖断面以坑道中线按极坐标法确定,预先按各种设计断面计算出支距值,开挖断面按设计断面加大5cm,并加上预留变形量。爆破参数设计原则:
钻爆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具和爆破材料等综合进行钻爆设计。设计原则如下:
1)按照“多打眼、少装药,多分段”的原则,严格控制地震震速,保守装药试爆3次,以振动监测数据,调整同段最大装药量。
2)严格控制炸药单耗取小值。
3)严格控制炮眼填塞长度取大值。
4)采用光面爆破,以减少爆破振动。合理的爆破设计将内圈孔和周边孔间的岩面破碎,沿周边将岩石切割,从而将爆破对围岩的冲击波减少到最少。
5)炮孔深度可根据振动监测和爆源离保护物的距离合理确定,原则上与施工进度一并考虑,两者兼顾。
6)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部采用楔形掏槽,炮眼方向在岩层层理或节理明显时,不得与其平行,呈一定角度并尽量与其垂直。 
7)周边炮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以保证爆出的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8)辅助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力求爆下的石渣块度适合装渣的需要。
9)周边眼与辅助眼的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以保证开挖面平整,
10)炮眼布置数量视隧道开挖断面的大小和围岩情况而定。    
该”方案”的设计符合爆破技术规范和《爆破安全规程》,所取的孔网参数、单孔装药量符合爆破技术允许的取值范围,所以设计参数合理
“方案”中坑道断面跨度由2.2m至14.2m不等的多种断面组合而成,开挖时根据围岩根跨度及时调整开挖工序和施工方法中心影院大厅等大跨度断面扩挖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分层开挖,对断面变化处及时加强棚架喷浆支护方法可行。
“方案”中浅孔爆破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爆破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针对环境地质条件变化和振动监测结果,在本方案最大设计参数范围内合理选择调整爆破参数;施工中还应注意加强孔口覆盖,防止爆破飞石对周边建筑(构)物和行人的影响,做好预防措施和安全警戒工作后方可实施爆破作业。
4.3起爆网路的准爆性
指挥大厅1-1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14.2m,断面高度10.8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既有洞室形成一个大的掏槽,扩挖时,爆破振动及对周边围岩的扰动较小,施工时,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分层分段开挖,先进行顶部开挖,再进行两侧开挖。计划每循环开挖进尺1.5米。
1-1剖面钻爆设计
  
1-1剖面第一次压顶钻爆参数
辅助眼间距E=1m 辅助眼抵抗线W=0.8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32.4m3 炸药单耗q=0.35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连续 0.2 0.45 0.45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连续 0.2 0.45 0.9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连续 0.2 0.45 1.8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连续 0.2 0.45 4.05 0.45 1.05
5 圈内眼 9 1.5 连续 0.2 0.45 4.05 0.45 1.05
7 合计 25 11.25
 
1-1剖面第二次压顶钻爆设计
  
1-1剖面第二次压顶钻爆参数
辅助眼间距E=1m 辅助眼抵抗线W=0.8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16.2m3 炸药单耗q=0.5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9 连续 0.2 0.45 4.05 0.45 1.05
5 周边眼 3 1.5 20 连续 0.1 0.2 4 0.3 1.2
7 合计 25 8.05
 
1-1剖面上台阶开挖钻爆设计
 
1-1剖面上台阶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54m3 炸药单耗q=0.5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5 圈内眼 9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6 圈内眼 11 1.5 3 连续 0.3 0.45 1.05 0.45 1.05
7 圈内眼 13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8 周边眼 15 1.5 41 间隔 0.13 0.2 8.2 0.2 0.6
9 底板眼 17 1.5 10 集中 0.3 0.45 4.5 0.45 1.05
10 合计 84 27.25
1-1剖面下台阶开挖钻爆设计
 
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46.8m3 炸药单耗q=0.4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5 圈内眼 9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6 圈内眼 11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7 圈内眼 13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8 周边眼 15 1.5 20 间隔 0.13 0.2 4 0.2 0.6
9 底板眼 11 1.5 1 集中 0.3 0.45 1.8 0.45 1.05
10 合计 49 18.4
 
3-3剖面钻爆设计
宣教中心大厅3-3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14.2m,断面高度7.75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既有洞室形成一个大的掏槽,扩挖时,爆破振动及对周边围岩的扰动较小,施工时,先进行顶部开挖,顶部压顶厚度每次不大于1.5米,再进行两侧岩体开挖,充分利用中间临空面。计划每循环开挖进尺1米。
3-3剖面第一次压顶开挖钻爆设计
  3-3剖面压顶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16.5m3 炸药单耗q=0.5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4 周边眼 15 1.5 12 间隔 0.13 0.2 2.4 0.2 0.6
5 合计 49 8.7
 
3-3剖面两侧开挖钻爆设计
 
3-3剖面两侧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95m3 炸药单耗q=0.4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14 连续 0.3 0.45 6.3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14 连续 0.3 0.45 6.3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14 连续 0.3 0.45 6.3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12 连续 0.3 0.45 5.4 0.45 1.05
5 圈内眼 9 1.5 12 连续 0.3 0.45 5.4 0.45 1.05
6 圈内眼 11 1.5 10 连续 0.3 0.45 4.5 0.45 1.05
7 周边眼 15 1.5 20 间隔 0.13 0.2 4 0.2 0.6
8 合计 49 38.2
 
4-4剖面开挖钻爆设计
一号口部4-4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11.34m,断面高度7.19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
因4-4剖面靠近四号口部,为避免爆破振动影响,减小开挖进尺,计划每循环开挖进尺1.5米。
4-4剖面压顶开挖钻爆设计
 
 4-4剖面压顶开挖钻爆设计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42m3 炸药单耗q=0.4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2 连续 0.3 0.45 0.9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8 连续 0.3 0.45 3.6 0.45 1.05
4 周边眼 15 1.5 23 间隔 0.13 0.2 4.6 0.2 0.6
5 合计 37 10.9
4-4剖面左侧开挖钻爆设计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34.65m3 炸药单耗q=0.42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8 周边眼 15 1.5 21 间隔 0.13 0.2 4.2 0.2 0.6
10 合计 44 14.55
4-4剖面左侧开挖钻爆参数
  6-6剖面钻爆设计
剖面6-6为新增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2.7m,断面高度4.15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每循环计划开挖进尺1米。剖面开挖钻爆设计基本相同。
6-6剖面开挖钻爆设计
 
6-6剖面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50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12m3 炸药单耗q=1.2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掏槽眼 1 1.7 6 连续 0.4 0.6 3.6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11 连续 0.3 0.45 4.95 0.45 1.05
3 底板眼 7 1.5 4 连续 0.3 0.45 1.8 0.45 1.05
4 周边眼 15 1.5 23 间隔 0.13 0.2 4.6 0.2 0.6
5 合计 44 14.95
 
 7-7剖面钻爆设计
7-7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11.34m,断面高度6.77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
7-7剖面压顶开挖钻爆设计
  
7-7剖面压顶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50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18.8m3 炸药单耗q=0.45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1 连续 0.3 0.45 0.45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2 连续 0.3 0.45 0.9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5 周边眼 15 1.5 12 间隔 0.13 0.2 2.4 0.2 0.6
6 合计 26 8.7
 
7-7剖面边墙开挖钻爆设计
 
 7-7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60.32m3 炸药单耗q=0.4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7 连续 0.3 0.45 3.15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7 连续 0.3 0.45 3.15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4 圈内眼 7 1.5 6 连续 0.3 0.45 2.7 0.45 1.05
5 圈内眼 9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6 圈内眼 11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7 周边眼 15 1.5 41 间隔 0.13 0.2 8.2 0.2 0.6
8 合计 84 24.6
8-8剖面钻爆设计
8-8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11.34m,断面高度6.77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
  
 
8-8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50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24.5m3 炸药单耗q=0.55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8 连续 0.2 0.3 2.4 0.3 1.2
2 圈内眼 3 1.5 14 连续 0.2 0.3 4.2 0.3 1.2
3 底板眼 7 1.5 4 连续 0.2 0.3 1.2 0.3 1.2
4 周边眼 15 1.5 29 间隔 0.13 0.2 5.8 0.2 0.6
5 合计 59 13.6
 
9-9剖面钻爆设计
剖面6-6为新增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4.8m,断面高度6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每循环计划开挖进尺1米。具体爆破设计见附图1.7。
  9-9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0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24.32m3 炸药单耗q=1.2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掏槽眼 1 1.7 12 连续 0.4 0.6 7.2 0.45 1.05
2 圈内眼 3 1.5 14 连续 0.3 0.45 6.3 0.45 1.05
3 圈内眼 5 1.5 19 连续 0.3 0.45 8.55 0.45 1.05
4 周边眼 15 1.5 31 间隔 0.13 0.2 6.2 0.2 0.6
5 合计 84 28.25
10-10剖面钻爆设计
剖面10-10为新增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8.04m,断面高度5,87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每循环计划开挖进尺1.5米。
  
10-10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40.74m3 炸药单耗q=1.1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掏槽眼 1 1.7 10 连续 0.4 0.6 6 0.6 1.1
2 扩槽眼 3 1.5 14 连续 0.4 0.6 8.4 0.6 0.9
3 辅助眼 5 1.5 17 连续 0.3 0.45 7.65 0.45 1.05
4 辅助眼 7 1.5 21 连续 0.3 0.45 9.45 0.45 1.05
5 周边眼 9 1.5 37 间隔 0.13 0.2 7.4 0.2 0.6
6 底板眼 11 1.5 12 连续 0.3 0.45 5.4 0.45 1.05
7 合计 111 44.3
11-11剖面钻爆设计
剖面11-11为新增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6.3m,断面高度5.5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每循环计划开挖进尺1.5米。
  11-11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36.12m3 炸药单耗q=1.2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掏槽眼 1 1.7 10 连续 0.4 0.6 6 0.6 1.1
2 扩槽眼 3 1.5 10 连续 0.4 0.6 6 0.6 0.9
3 辅助眼 5 1.5 15 连续 0.3 0.45 6.75 0.45 1.05
4 辅助眼 7 1.5 18 连续 0.3 0.45 8.1 0.45 1.05
4 周边眼 9 1.5 33 间隔 0.13 0.3 6.6 0.2 0.6
5 底板眼 11 1.5 8 连续 0.3 0.45 3.6 0.45 1.05
6 合计 84 0.3 0.45 42.45 0.45 1.05
 12-12剖面钻爆设计
剖面12-12为新增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2.2m,断面高度3.9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
  
12-12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10.06m3 炸药单耗q=1.2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掏槽眼 1 1.7 8 连续 0.4 0.6 4.8 0.6 1.1
2 辅助眼 5 1.5 3 连续 0.3 0.45 1.35 0.45 1.05
3 周边眼 9 1.5 21 间隔 0.13 0.3 4.2 0.2 0.6
4 底板眼 11 1.5 5 连续 0.3 0.45 2.25 0.45 1.05
5 合计 37 0.3 0.45 12.6 0.45 1.05
 
13-13/14-14剖面钻爆设计
13-13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6.9m,断面高度6.05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
  13-13/14-14剖面边墙开挖钻爆参数
周边眼间距E=4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每循环进尺L=1.5m 断面方S=35.5m3 炸药单耗q=0.48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m) 钻孔个数(个) 单孔炸药布置 段位装药量(kg) 装药长度(m) 填塞长度(m)
装药结构 装药集中度(kg/m) 单孔装药量(kg)
1 圈内眼 1 1.5 5 连续 0.2 0.3 1.5 0.6 1.2
2 圈内眼 3 1.5 7 连续 0.2 0.3 2.1 0.6 1.2
3 圈内眼 5 1.5 9 连续 0.2 0.3 2.7 0.45 1.2
4 圈内眼 7 1.5 14 连续 0.2 0.3 4.2 0.45 1.2
4 周边眼 9 1.5 28 间隔 0.13 0.3 5.6 0.2 0.6
5 底板眼 11 1.5 3 连续 0.2 0.3 0.9 0.45 1.2
6 合计 64 17
 
“方案”中浅孔松动爆破设计了爆孔直径40mm,而且对每一个爆破剖面钻爆设计作了仔细爆孔布置,强化了每一个爆破孔径各种爆破参数的认真验算。细化了周边孔、掏槽孔、及光面爆破参数、深度和必须的不耦合装药结构。其次光面爆破炸药参数、结构如图
为保证光爆效果,周边孔采用导爆索起爆,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线装药密度q,一般取0.1Kg/m~0.3Kg/m。线装药密度取q=0.13Kg/m,每孔装药Q光=0.2Kg。
堵塞长度:堵塞长度不小于60cm。
 
 
其次对于框架结构建筑物其允许垂直振动速度V=2.0cm/s,设计中的最大爆破药量9.45kg,一次性爆破设计最大爆破总药量、按《爆破安全操作规程》GB-6722爆破安全允许安全距离300米,经计算最大实际震速为1.76cm/s,因此对300米的建筑物是安全的。但是鉴于该地区爆破环境属于洞室爆破,尽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必要试爆,获取爆破炸药单耗,确定每次起爆药量。可以适当控制或者尽量减少爆破总药量。 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不能超过2cm/s。
装药、连线时应关闭一切电源,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起爆连接操作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防止杂散电流引起电起爆网络早爆、误爆安全事故。
4.4设计选择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中雷管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1、3、5、7、9、11、13、15、17段),导爆管非电击发针。起爆网路采用簇联方式连接网路,将各个爆孔内的雷管连接成一个爆破网络,最后汇总到一根单独的导爆管上。具体连接形式为:每一簇即“一把握”导爆管在自由端15cm以上处安装1发1段引爆非电雷管,各簇导爆管总连接处在自由端10cm以上安装1发1段引爆雷管,各连接点均采用黑胶布包扎,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起爆网路可靠的爆破施工方案可行。但在爆破施工中,应在施工场地较为安全区域先采用小药量进行试炮,明确炸药单耗,以检验和调整爆破参数,然后严格按照经调整合格的爆破设计参数和本评估报告核定的最大单响药量进行爆破作业,钻孔深度不超过爆破设计规定的最大值,一次起爆的总药量亦不超过设计规定。
《方案》中设计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可行;对爆破危害(地震波、冲击波、爆破震动距离、爆破飞石、噪音、有害气体)控制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此方案中的各种安全控制措施考虑教充分,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5存在的有害效应及可能影响的范围(制图表)
保护名称 距爆破点距离 最大单耗药量(q) 一次性爆破总药量(Q) 爆破震动峰值(V) 爆破飞石距离(RI) 爆破震动距离(R)
公园路 90 0.35-0.5 9.45 0.54 37.6
当地居民 41 0.35 9.45 1.76 37.6 25.5
人防办公楼 67 0.35 9.45 0.84 37.6
上述炸药单耗根据试爆确定。
1、各种有害效应的控制问题;
2、设计的孔网参数是否合格;
各1-1-14-14剖面钻爆设计
剖面为利用原有坑道开挖,断面开挖跨度为14.2m,断面高度10.8m。该段围岩整体性较好,自稳性较好。既有洞室形成一个大的掏槽,扩挖时,爆破振动及对周边围岩的扰动较小,施工时,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分层分段开挖,先进行顶部开挖,再进行两侧开挖。计划每循环开挖进尺1.5米。具体进行如图
 
3、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考虑充分
  1、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
2、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布置。
3、钻孔作业时,严禁在残眼中打孔,防止遗留雷管炸药爆炸伤人。
4、风钻钻孔时,将支架安置稳妥。在钻孔台架上打眼时,先检查平台架及斜撑是否稳定,平台上是否铺满板,外侧的防护栏杆是否牢固,防止高处坠落;操作时司钻工要在风钻的左侧方,严禁骑着气腿操作风钻,钻眼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
5、钻孔与装药不得同时进行作业。
6、爆破工必须是经过公安机关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爆破人员安全作业证”的持证人员。无证人员不得从事爆破作业。
7、开挖钻孔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对工作面围岩状态、支护情况进行安全观察,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和处理。
8、爆破物品的使用必须按照当地公安部门的要求,在工地采用民爆物品运输车辆作临时储存库,并按爆破器材临时储存库的要求做好人防、犬防、技防工作。爆炸物品到达工地后应有专人负责看管监护
  方案中;一号口部位于防办大楼后,距离大楼7米,爆破作业面距离洞口约60米;四号口部外侧为公园路,爆破作业面距离洞口约30米,距离洞口最近房屋约45米。通风通道位于民房后,距离民房25米。爆破作业面距民房最近处为41米。 
评估人员现场照片
                        
实施爆破作业时最大单响药量均不得超过爆破设计和本评估报告规定的最大值。方案中爆破安全设计主要以控制炮孔参数、加强填塞质量、控制最小抵抗线及爆破方向及改变底盘抵抗线方向等为主,此种安全措施要求严格按照合格的爆破设计参数做到精心施工、严格管理。考虑到该工地爆破作业区域较大,周边环境岩石性质较复杂多变,故爆破施工时,必须在现场配备至少一名经验丰富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应进行爆破施工安全监督。另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方案技术要求做好防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临空面和孔口的覆盖防护措施。不会对该地区建筑设施有影响。
4.6保证工程环境安全措施的可靠性
《设计方案》中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方法、措施可行,爆破安全设计应结合本评估报告要求方能满足安全要求。
安全警戒:<设计方案》中设定的爆破安全警戒距离离开洞口50m,能满足安全要求。另外应加强完善爆炸物品现场管理措施,应做到:
爆破器材管理:建立健全火工品领用登记制度,实行专人专管,炸药消耗必须有原始记录和交接手续,做到领用登记清楚、账物相符,严防爆破器材流失或被盗事故的发生。
对爆破技术人员和“三大员”的要求:爆破设计与审核人员必须至少有一人亲临爆破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要做好爆破原始记录,且要整理归档。“三大员”必须持证上岗。
爆破器材在现场临时存放位置应事先报告并征得公安机关同意,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炸药雷管应分开存放在牢固的房屋内,要求必须装箱放置,双人双锁,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和消防措施。存放炸药和雷管的临时存放间应单独设置,与周边民房、办公生活区的距离应大于100m,内部间距不少于25m,临时堆放场地周边50m范围内严禁烟火。
4.3爆破安全评估结论及专家建议
4.3.1爆破安全评估结论
该方案的设计符合爆破技术规范和《爆破安全规程》,所取的孔网参数、单孔装药量0.35-0.5kg符合爆破技术允许的取值范围,所以设计参数合理。爆破作业项目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符合爆破安全要求,浅孔台阶爆破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可行。经爆破评估专家组确认该方案可以实施爆破作业。强调爆破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本评估建议和意见结合设计方案中经过评估确认的爆破设计参数实施爆破作业。,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不得违背爆破设计方案,否则出现事故将追究当事人及有关负责人任。
4.7爆破评估专家建议
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单孔装药量严格控制,每次起爆的炮孔数严加监控,防止操作人员随意改变。
必须严格安全警戒,确认周围人员和设备全部撤离安全区域后方准起爆。
要随时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
本方案中的爆破参数选择是建立在实际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的,考虑到该地方的地质,地形、地貌等情况、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等等因素,必定与实际情况有一些差异,故而在施工爆破时先进行试爆,进一步确定最大单响药量,然后进行施工爆破。
施工爆破前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爆破员都了解爆破技术要求,对每次爆破孔眼、孔径、深度、孔内的积水、顶板、支护棚架稳定等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确保施工安全。
为确保起爆网络的可靠性,杜绝盲炮的产生,应严格控制每次的爆破规模,尽量简化网络结构,在实施网络连接时由爆破员在现场爆破工程师指导下,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
单次起爆药量不要超过方案中的确定药量,临近保护对象的爆破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定和本评估报告的要求。
爆破施工中应及时清理现场危石,偏帮和冒顶预防。控制每个炮孔最小抵抗线方向(爆破飞石方向)所以爆破时必须加强对炮孔口进行严格的填塞,避免爆破飞石对施工、及周边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
由于爆破地点附近有居民居住,建议在施工爆破时尽量按照爆破单耗药量,必要时实施浅孔爆破。尽可能使用毫秒延时导爆管、进一步控制延时时间在110毫秒为宜。同时尽量完善爆破现场的标识、标志及施爆单位,明确爆破时间。
加强爆破警戒力度,密切注意一些盲点和死角的警戒布置,确保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距离洞口及爆破区域50米以外,实施爆破作业前尽量使建筑物内施工工人、当地附近居民听到爆破警戒哨笛。
爆破后15分钟方可以进入爆破地点,确认爆破效果,加强忙炮及边坡的检查工作。
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联系,力求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做好民爆物品的安全监督和使用过程及清退记录台账工作检查。
12在施工爆破中必须与施工人员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安全责任级级落实、层层把关、责任落实到个人。
每次爆破尽量请有关部门参与实施爆破过程。同时请有资质的部门实施爆破震动检测,必须备档待查,根据每次检测结果回归更接近与实际的岩石性质与爆破的衰减系数K值、α值,合理调节单段起爆药量,确保周边构建筑物安全。
针对该地区地质、岩石、周边房屋结构质量状况进行了解,必要时可优化孔网参数、装药机构、起爆顺序。
其它未尽事宜,请认真预读(爆破安全操作规程)GB6722—2014并按规执行。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针对贵州某人防坑道工程爆破开挖振动监测与安全评估进行分析,在总体设计施工组织可行、网络可靠、安全较为严谨。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爆破公司对该项目实施爆前调查:对隧道进出口周边的保护体,按照“城控爆破”实施炮前调查取证。获取有关爆调资料,为今后可能的司法民事诉讼留下有效依据。
 
引文:
【1】 欧国浩, 柳炳康, 干非. 基础下人防坑道受力分析及处理方法[J]. 建筑技术(03):5-7.
【2】 方天舒, 方莘. 人防坑道上住区建设的基础工程处理[J]. 安徽建筑(4):61+63.
【3】 辛凯, 李广新, 崔灿. 地下人防坑道对地面结构地基稳定性影响有限元计算分析[C]// 2003.
【4】 杨向华[1]. 某人防坑道受力分析与加固设计[J]. 河南科学, 2007(6).
【5】 郑冬铸, 戴晓春, 韩涛. 坑道式人防工程的建筑防排水设计[J]. 中国人民防空(8):55-56.
【6】 刘汉河. 坑道式人防工程大断面洞室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5).
【7】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