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心理学论文: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探析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1-04-12 14:23

  摘要:为探索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对1995年至2018年间的117篇文献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以发现量表中的9项因子得分随年代变化的趋势,共包含65981名被试。结果发现:(1) SCL-90的9个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正相关,各因子平均上升0.10~0.63个标准差,说明老年人的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在下降,年代可以解释5%~30%的变异,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这4个因子下降幅度最大;(2)东部地区与其它地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下降得更快,同时还发现,男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下降幅度要高于男性老年人。

  关键词:老年人; SCL-90; 心理健康; 横断历史研究;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the olders' mental health, we used the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117 papers collected data from 1995-2018 which using the Sympton Checklist 90(SCL-90) as the measuring tool. We only used the articls which reported the sample siz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total 65981 older man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level of older's mental health decreased steadily in the 23 years between1995-2018. Specifically, all 9 types of mental problems are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years which accounting for 5%-30% variances of each type of mental problems. Among these mental problems,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psycholsis dropped most significantly.(2)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ross-time changes between groups, olders in the Eastern area has a worse mental health than who in the West area, meanwhile, women's mental health decreased swiftly than man.

  Keyword:olders; SCL-90; mental health;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心理学

  1 引言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的人口结构正在向老龄化方向发展。其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已是最近二十年的主要挑战之一(Steven,Viswanathan,&Weiner,2010)。《2018年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60岁以上的中国老人中,有25%以上的人有过自杀的念头。目前各界对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给予了不少的关注,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如加强养老院的建设,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障的跟进等问题。然而,精神匮乏等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身心健康状况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前,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包括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等(曲海英,刘林林,2016;李利利,罗红,王艳丽,郝雁,2017)。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以"老年人"和"心理健康"为主题词搜索发现,1984~2000年的16年间共发表论文163篇,从2001~2010年10年间共发表论文1123篇,从2011年至2018年的8年时间共发表2205篇。可以发现,最近8年时间发表的文章数量比过去近三十年的总数还要多将近1倍。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面研究。同时,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很难开展追踪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口居住流动性的增大,老年人的社交圈、人际关系及面临的经济文化的冲击也都在增加。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变化呢?如果有变化,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呢?针对这些问题,还很少有研究从纵向大样本的角度来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整体历年的变迁情况。

  在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工具。SCL-90含90道题目,包括感觉、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题目,可以测量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9个因子(Derogatis,Lipman,&Covi,1973)。调查对象需根据自身状况在每个项目上进行1~5级评分的评估,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该问卷的记分指标中应用最多的是量表9个因子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即各个因子的均分、标准差。纵观相关研究发现,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不一致的结果。例如有研究认为,在9个因子中,躯体化是老年人存在的最重要的心理问题(张集慧,2006)。而许英、唐岚、张胜冰(2013)指出,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上,研究结论也是不一致的。如有研究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比较好,得分低于国内常模(曾长佑,2004;黎春虹,2015;许傲雪,2014)。也有研究认为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相对全国常模来说是显著偏高的(韩钱芝等,2007;李敏,郭继志,王瑞梅等,2016)。在性别差异上,有研究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傅素芬,陈树林,骆宏,孙建胜,2002;黎春虹,2005;王世锴,郭萍,田国强,卢桂华,2011)。有部分研究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如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发现,男性老人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的得分都要低于女性,认为男性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孙杰,2016)。然而,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认为,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是低于男性的(邱莲,2003;张来平,宏亚丽,2015;许英,唐岚,张胜冰,2013;吴一玲,李睿淳,郑山尚,吴琳,2015;胡善菊,郭继志,董毅,2016)。

  针对这种冲突性的结果,可能的原因之一在于多数相关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针对特定群体进行的调研,是基于小样本做出的推断结果。本研究拟采用横断历史研究(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CTMA)尝试从整体上来考察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变迁状况。该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心理健康、自尊、生育意愿、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辛自强,池丽萍,2008;辛自强,辛素飞,张梅,2011;沙晶莹,张向葵,2016;黄四林,侯佳伟,张梅等,2015)。与一般元分析把年代效应作为误差项处理不同,横断历史研究主要关注年代效应,着重考察个体的心理量随年代变化的趋势,能对大跨度时间或者历史发展有关的心理差异和变异进行研究(辛自强,池丽萍,2008)。我们拟通过这种特殊的元分析,以探讨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不同地域和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年代变化轨迹。同时也想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在不同的心理健康维度上是否有差异。

  总之,本研究拟搜集1993~2018年间使用SCL-90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报告,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元分析方法来探讨:(1)老年人心理状况历年来的变化趋势;(2)不同地域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变化规律及差异;(3)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历史变迁规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搜集

  本研究参照以往横断历史研究方法的操作模式(辛自强等,2012;黄四林等,2015)以及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状况,文献搜集标准如下:(1)所采用的文献必须使用相同的问卷---SCL-90量表;(2)文献要清晰、准确的报告出SCL-90量表9个因子的描述统计结果(N,M,SD);(3)研究对象为老年人;(4)文献搜集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

  按照上述标准,在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库中搜索并筛选从1993~2018年12月发表的文献。搜索过程分别用"老年人"匹配"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组成并列的题名、关键词和中文摘要的主题词搜索文献。对搜索的文献进行筛选,筛选标准为:(1)剔除基本数据(N,M,SD)没有报告完整或者存在明显错误的文献;(2)同一批数据重复发表的情况,仅保留数据完整且发表时间最早的一篇。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为117篇,都是中文文献,共涉及65981名老年人。117篇文献的年代分布、数量和样本量如表1所示。本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年代(以下简称"年代")以文章中作者所写取样时间为准。对于未报告取样时间的文献,采用以往的做法,即用发表年份减增2获得调查年份。

  2.2 文献编码

  对符合条件的117篇文献进行编码并录入数据库中。按照以往相关研究的数据处理形式,我们对上述文献进行了系统编码,编码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文献主要来自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所采用的老年人样本所在地分布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共73篇,包含样本量46849人。在117篇文献中,对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有报告的有29篇,因此我们不仅对老年人的整体研究结果进行了录入,也以地区和性别作为分组进行了子研究录入。

  3 研究结果

  3.1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年代差异

  首先,我们从整体上探讨了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SCL-90各因子每年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计算公式:x=∑xini/∑ni),并绘制了9个因子随年代而变化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从1993年至2016年间,我国老年人在SCL-90各因子均值虽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得分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也即是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逐步下降。

  为了探讨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及相应变化,我们分别对9个因子与年代之间的关系做了探索。以SCL-90各年的加权均值得分为纵从标,以年代数为横坐标作散点图进行直观判断。通过散点图发现,随着年代的变迁,9个因子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为方便起见,在本文中仅以"躯体化"和"抑郁"两个因子为例(见图2、图3)。

  

  表1 老年人心理健康横断历史研究所用文献历年分布情况

  表2 老年人心理健康横断历史研究文献编码表

  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在SCL-90上的得分与年代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发现,SCL-90量表的9个因子中,除人际关系外,其它都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由于每一个研究中的样本量不同,可能会影响相关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控制样本量之后重新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样,结果显示,9个因子与年代之间全部呈显著正相关。在控制样本量之后,年代对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为12%、16%、15%和11%的变异。

  图1 1993~2016年老年人SCL-90各因子均值变化趋势

  图1 1993~2016年老年人SCL-90各因子均值变化趋势   下载原图

  图2 躯体化因子与年代的相关

  图2 躯体化因子与年代的相关   下载原图

  3.2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量

  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老年人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随着年代是逐渐增加的,说明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那么,这二十多年来各因子究竟上升了多少?遵循以往研究者的做法,针对此变化量采用效果量d和解释率r2来描述(辛自强等,2012)。具体步聚如下:首先,以1993~2016的年代为自变量(控制样本量进行加权),以SCL-90的各个因子的均值为因变量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y=Bx+C(其中B为未标准化的回归系数,x为年代,C为常数项,y为各因子平均数)。其次,分别把1993和2016代入回归方程即可预测到1993年及2016年的平均分M1993和M2016.再次,计算d值。即以M2016和M1993之差,再除以23年间的平均标准差SD.具体公式为:

  图3 抑郁因子与年代的相关

  图3 抑郁因子与年代的相关   下载原图

  表3 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的相关     下载原表

  表3 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的相关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计算出了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从1993~2016年的变化量,如表4所示。从效果量值可以看到,从1993~2016年间,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在SCL-90上的得分平均上升了0.10~0.63个标准差。依据以往研究者(Cohen,1992)对效果量大小的区分可知,躯体化和抑郁这两个因子属于"中效应"(d值大于0.5,小于0.8),其它因子则属于"小效应".也就是说,我国老年人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因子上需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从解释率r2来看,1993年以来,年代对9个因子的解释率在5%至30%之间,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4个因子的上升幅度均在20%以上。以上结果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从1993年以来的二十多年间逐渐在下降,尤其是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这4个因子上下降得最为突出,需要引起关注。

  表4 20年来我国老年人SCL-90的变化量(1993-2016)     下载原表

  表4 20年来我国老年人SCL-90的变化量(1993-2016)

  3.3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区域差异

  由表2可知,本研究中的样本来源中,有73篇文献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16篇文献来源于内部内陆地区,有15篇文献来自于西部地区。因此我们对这些包含地区信息的104篇文献进行分析。为了均衡地区文献的篇数,我们把除东部地区之外的归为其它地区,对这两类地区老年人SCL-90各因子的均值与年代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年代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除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之外,其它的7个因子的变化量均属于大效应。从解释率上来看,年代对9个因子的解释率在24%~46%之间。这说明东部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非常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其他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年代与躯体化、抑郁、焦虑三个因子有显著正相关,其中抑郁因子为中效应,解释率在23%及以上。虽然年代与恐怖因子、精神病因子的相关并不显著,但是年代的解释率也在15%.这说明,西部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幅度要小于东部地区。

  3.4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流动性的增强,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男女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分工也有所差异。那么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变化模型是否相同,变化幅度是否有差异?为了探讨该问题,我们对男、女老年人在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所有的117篇文献中,共有29篇文献报告了1993~2016年间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得分。在控制完样本量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年代对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6.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4个因子上,年代无论与各因子之间还是在男、女上的差异上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年代对男性和女性的恐怖因子分别有20%和15%的变异;在抑郁因子上,年代对男性和女性的抑郁因子的解释率分别为21%和23%.总体来看,女性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的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老年人;而在恐怖因子上,年代的解释率对男性老年人的影响要大于对女性老年人。

  表5 不同地区老年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的相关     下载原表

  表5 不同地区老年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的相关

  4 讨论

  目前,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研究这种特殊的元分析方法,通过对1993~2016年117篇文献进行分析,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年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表6 我国不同性别老年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的相关     下载原表

  表6 我国不同性别老年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的相关

  4.1 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变迁

  本研究结果表明,SCL-90中所涉及的9类心理问题的平均值与年代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年代的变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是增加的,平均上升了0.10~0.63,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四个因子得分增加幅度最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如李丽,罗红,王艳丽和郝雁(2017)的研究发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与最近的一些调查结果相同。如2017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发布的第一份《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表明,抑郁症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该白皮书研究还发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除此之外,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年代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除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之外,其它的7个因子的变化量均属于大效应。解释率上来看,年代对9个因子的解释率在24%~46%之间。这说明东部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幅度非常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其他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年代与躯体化、抑郁、焦虑三个因子有显著正相关,其中抑郁因子为中效应,解释率在23%及以上。虽然年代与恐怖因子、精神病因子的相关并不显著,但是年代的解释率也在15%.这说明,西部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水平要好于东部地区老年人。这与以往部分研究结果一致,如城市居民的躯体化因子高于农村人,躯体化因子比较严重(陈岚,谭小林,2010;许傲雪,2014)。同样,李文龙(2015)等从民族的角度对汉族和壮族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少数民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好于汉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本研究结果与白皮书的结果是冲突的,白皮书的调查结果认为,华南和华东地区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西南和西北地区老人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而且城市人好于农村人。通过对提供了性别数据的29篇文献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老年人在因子的种类上是相同的,都主要集中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四个因子上。但是在变化的幅度上,除了恐怖因子之外,其它因子上女性心理健康降低的幅度更大。

  4.2 老年人心理健康变迁的原因

  从研究结果可知,经济的发展虽然使老年人在物质条件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然而在精神层面上却受到了消极的影响。随着农村农民工的进城,城市居民的居住流动性增大,子女与父母不居住在一起,对老年人带来了不良的感受或者情感压力。另外,有些随迁老人,也即随子女从外省来的农村或者城镇到现居住地短期或者长期生活的、非本地户籍的异乡老人,同样边缘感强烈,人际关系差,有严重的孤独感,缺乏归属感,这进一步会对老年人带来精神抑郁等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城市老年人,然而对随迁老人群体的研究、预防和治理方面都相对被忽视和滞后。因此,未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该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在以往看似有冲突的研究中,大都是基于横向研究的结果,并没有从纵向的角度进行对比。从横向研究来看,通常认为经济发展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即经济条件越好的地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然而,从本研究中的横断元分析的结果来看,将年代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来考察,也许经济的发展与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并不一定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有可能是某种曲线关系。比如对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来说,工作流动性更大,老年人面临社会变迁中的各种问题更多,受到的冲击也更严重。老年人作为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在经济发展(中等程度)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从本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这与以往的横向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李建丁,叶依群,2011;张由月,2009;刘晓芹,郑德伟,2015)。究其原因,老年男性往往心胸比较开阔,而老年女性则比较悲观,更容易出现情志抑郁、焦虑和偏执。也有研究认为,女性比较脆弱、隐忍、依赖,尤其老年女性受传统思想束缚,经济独立性差,就业率低,生活状况差等。比如有研究通过访谈发现,70%以上的女性老年人群在家庭中承担主要家务及孙辈的照护职责,参加社会活动、接触外界机会较少。女性在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男性,在恐怖因子得分上,女性略高于男性,其它因子上男女差异不显著(陈庆荣,傅宏,2014)。

  尽管本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一些关键有趣的问题无法纳入分析,如是否随迁,个体的经济状况等。因为所采用的文章年份跨度比较大,标准很难统一。除此之外,通过对文章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关注的都是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分析,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是干预研究特别少。因此,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心理健康的前因和后果,并对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总之,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关注老年人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干预,不仅可以为我国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而且还可对全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治理和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