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方方《风景》中的男性形象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5-15 11:08
方方《风景》中的男性形象
摘要
《风景》是当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力作。作者方方一改对道德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过度执着,转而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体验。他以理性的零度情感介入,探入一个社会底层的贫困家庭,借死者之口描绘出一幅食物不足,伦理失落,人性扭曲的活生生的图景。文章通过分析方方小说《风景》中的男性形象,以一位理性的写者姿态呈现现世中各种男性形象,以一种新写实主义的方法呈现各色人物或悲或喜或生或死的命运。
关键词:方方;两性关系;男性形象;文化内涵
 
引言
方方是当代著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女性文学创作者。她的作品大多表现了各种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问题。方方不仅通过作者自身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对他在社会生活中的关注和理解,而且通过女性视角审视了社会环境中的男性群体。方方笔下的男性形象与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一样多姿多彩,在她的作品中,她在表现女性主义的同时,公开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男性的虚伪和懦弱,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男权世界,并对男性世界进行了观察,批判和思考。小说《风景》不仅揭露了社会上各种道德的沦丧,也揭露了人性各方面的风景--善良,丑陋,懦弱,霸道……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同情。
 
一、方方的性别观
(一)方方的成长环境
方方1955年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在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后,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后,他的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他喜欢艾略特,左拉,萨特,卡夫卡等作家。他的阅读范围主要集中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这两种写作观念逐渐影响并最终形成方方小说创作的重心。方方身上有着知识分子人文情怀传承、对传统知识分子所代表的高雅精神层面的向往与追求,加之方方曾经四年的码头装卸工经历,形成其小说创作深切关注底层百姓生存诉求的一个根本原因。[]方方的作品极其关注知识分子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他以知识分子博大深沉的人文情怀关注百姓疾苦。将“知识分子”与“市民”两种社会人格融为一体,是方方的创作理想。
身为工程师的父亲与南京的伯祖父汪辟疆老先生方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爷爷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真是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们的一生。”[]这对对方后来的人生选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方的文学创作始于15岁的诗歌创作。高中毕业后,他仍坚持诗歌写作,出版了四年装卸工时期的习作。高考制度恢复后,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七八年我选择了高考,而且我考入了武大。这件事是我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我写小说也是由大学开始。写作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感受到大学四年对于我来说真是一笔财富。不在于大学是否训练了写作,而在于你经过大学生活的浸泡后,你对生活对社会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你站的角度和你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你懂得何为作品的价值,懂得了独立思考的可贵,更懂得了文学的意义。”[]方方是在武大读书时开始写小说的。她的首部作品是《羊脂球》,因为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而未能出版。之后,短篇小说《在大篷车上》赢得文坛关注,入围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标志着方方正式迈入长篇小说写作行列。方方真正写小说是在武大读书之时。1982年武大毕业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做编辑,在此期间完成成名作《风景》。1989年调至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当专业作家。[]迄今为止,他在小说创作中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除了成名作《风景》,他还有《桃花烂漫》《行为艺术》等。他创作的小说内容涉及面广。他的小说一个简单的系列划分是:“三白”系列,知识分子系列,爱情婚姻系列,城市底层市民系列,侦探哲学系列等。
(二)方方的创作经历
方方说,自己一直是诗歌爱好者。他的第一篇写作也是从诗歌开始的。他从初中开始写诗,一直写到大学毕业。他最早发表的作品也是诗歌而非小说。方方从诗歌创作到小说创作的转变,更多的是为了养家糊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当写小说越来越得心应手时,方方便逐渐进入了自由的创作状态。就这样,一直喜欢诗歌,以诗歌开始文学生涯的方方,最终成为当代著名小说家方方。自198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大篷车上》以来,方方从事小说创作已有30余年。这三十余年中,方方的小说创作相继走过了青涩期的单纯而明朗,转折期的清醒和冷峻,成熟期的沉稳和老练,开拓期的沉静和朴实。[]在不同时期,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方方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理想和憧憬,对现实人性,生活和生命的悲观绝望,直到“绝望涅槃”后,重新获得新生活的痛苦和喜悦。方方真正经历了从毛毛虫到蝴蝶的华丽而痛苦的蜕变。
(三)方方的创作观念及其思想
“作为一个有爱心讲仁义的知识分子,她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悲悯。方方是一位秉持知识分子人文立场写作的作家,一直以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心态来书写人间生活,描绘人物形象。她的小说无论是否写到知识分子,之中总是闪现知识分子的思想格调与情调,包括以文化批判的视角来呈现小市民的思想。在叙述内容和叙事方式上展现出智性表达的风貌,诸如叙述内容上的关注存在问题,具备某些超验意味;叙述方式上的智性因素,具备某些沉思与抒情的品质等。”无论其小说文本是否与知识分子有关,方方作品中总是蕴含着知识分子的某些思想格调,作品具有沉思与抒情的特征,展露出知识分子特有的叙事风格、思想品格和理想情怀。在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来临之际,个人私欲极度膨胀,她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写作,“她在写作中重返了她曾经有过的平民生活,她在揭示生活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奈之后,打开了洞察人性的另外一扇窗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方方坚定了她对人格、品位重要性的认识,当一些人对知识分子这个词反感或者只是以知识分子作为幌子时,方方表明了她在世俗化时代坚持人文操守的立场……我写小说是从内心出发。”[]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困惑,分裂,挣扎,挣扎,死亡,方方确实想向读者传达他为生活和生存不断思考和尝试,直面命运,不向艰难的生活低头的不屈精神。她的言情小说不是简单地讲为爱而爱,不止步于情色的表面文章,不媚俗,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理性与情感的斗争。[]她写底层市民的艰难困苦,揭示了生存的无奈悲凉状态和人性的苍凉。与世俗小说不同,她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而是将写作笔触延伸到人性分析的深处。
 
二、方方《风景》中男性形象的具体分析
(一)《风景》中的父辈形象
《风景》讲述的是河南一个棚子里普通家庭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暴戾狂躁的父亲形象,这是一种低俗,邪恶,卑劣的人性在精神层面的表达。暴力是他的生活方式。他对子女的感情完全是老兽的感情,举手就打,张口就骂。他甚至认为人不能读书,因为码头要办,读书的人不能太多,而他的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不思进取,随遇而安。[]他每回喝完酒便都没完没了的讲述他的战史,所有的儿女必须老老实实在他的身边听他进行“传统教育”,他不顾想考一中的二儿子的学业,甚至使厕所也不能去,导致“七哥”多次尿裤子。不去码头之后,浑身的暴力之气便在这狭仄的家里充分的显现,在家里,父亲宛若一个大魔王,妻子儿女只是他往昔英雄般故事的听众、他生活中的指使对象,他说一不二,即使错也错的霸道干脆。你无法想象,在他谩骂之时,老七仅仅是嗓子痒而咳了一声,便被一脚踢到了门外。暴力解决事情是他的处事哲学。
方方在《风景》中对“父亲”的描写大多充满阴郁。父爱的一切美好,在这里被赤裸裸地撕裂。这样一户黑压压的人家,就住在河南棚。我父亲在他建立的家庭里生活得很自在。“父亲总是骄傲地告诉拳友,自己是河南棚的老住户,但其实老汉口人提起河南棚四个字,没有轻蔑的语气,那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风景中的父亲形象完美地体现了生存环境改变人类生存的观念。贫瘠的生活和贫乏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的精神状态的扭曲。[]父亲的子女是抱着仇恨他人的心态生活的,连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都是仇恨和挤压的对象。他们在粗暴中、狭仄的房间中生长,重复着父亲低贱粗劣的生活方式:老大留级多年,最后在体育课中因殴打老师被学校开除,十五岁开始进铁厂当学徒,以蛮横而远近闻名,在家里有“而霸王”的绰号,一直上夜班,白天睡在邻居白礼泉家中,并与白的老婆枝姐私通,其蛮横之名一直蔓延到球场及西马街一带;年轻的老三曾跟随一位闯荡江湖的药师习武数年,手下也有一批小喽罗。他们整日游手好闲,蛮横无理:老五老六成双生,打架,偷窃,玩弄女人,最后还娶了女儿;而吃父亲拳头最多的老七,为了走出这个他厌恶至极的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幸福选择了权利,与一个不能生育的富家老女人结婚,一生孤独。[]小说以河南子家族九口人的命运变迁为背景,描写了底层市民贫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父亲,这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体现了物质生活条件贫乏所造成的人性的复杂性,也体现了方方对人性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展示。
(二)《风景》中的二哥形象
二哥是一个温柔的人,他是一个见义勇为的救人者,在家里也是一个清醒理性的人,他至少有最基本的同情心。他照顾受伤的七哥,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给七哥带来了人世间第一份温暖。七哥受伤后,一直由二哥照顾。杨浪从来不爱二哥,从心底里,她看不起二哥。就像当年二哥说的,他不配。[]要不是杨浪的父母因为文革双双跳河,他也不会和二哥一起散步。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不在同一个平台上,在二哥面前,杨浪高人一等,一个漂亮的女人会认为自己的美貌本应该受到男人的艳羡。一个男人付钱给自己,是为了得到她,她高高在上的利益,那个男人是二哥,他不能下乡,但为了照顾杨浪一起下乡,“杨浪干的活,二哥几乎都拿去了,连杨猛都没法上手。[]一时间,杨浪围着二哥有说有笑,两个人在河边的草滩上打滚,连三哥都不好意思多看几眼。二哥一分一分地存钱,他想买最漂亮的家具来装饰他的新房子。他想让自己的家像过去的杨浪一样舒适。“二哥一次又一次放弃招工机会,只为陪着没有被录用的杨浪,有一天杨浪用自己的贞操换来了招工单,知道真相的二哥惊呆了,杨浪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和感情,面对一直在付出的二哥,她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我看到你的怜悯才和你打交道,你千万别当真。”[]让一直为爱情而战的二哥彻底绝望吧,他短暂的一生就是为了爱情而活,最后他也是为了爱情而死,他不恨,但从命运开始就深深“伤心”。
(三)《风景》中的七哥形象
刚开始,七哥其实是家里最不像父亲的儿子。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像父亲所说的那样,七弟可能是母亲与人偷情而生的私生子。七哥似乎真的不是父亲长期生存理念下的产物。他父亲说,做人就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硬碰硬。他父亲的孩子们像小野兽一样凶猛勇敢。就连温文尔雅的二哥也敢违抗父亲的决定,但七哥却和其他哥哥不一样。七哥懦弱,胆小,在上大学之前七哥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只惨狗,用二哥的话说七哥连狗都不如,狗急了就会跳墙,但七哥只会默默承受别人的欺凌。[]父亲打他时,他从来不说一句话,也不反抗。五哥,六哥强奸女孩时,他躲在床底下不敢说话。大祥掐他,小祥让他像狗一样趴在地上爬,他也不敢反抗。按照父亲的评价标准,七弟没有出息,活得不像人。显然,七哥在外表上不像父亲,但气质上一点也不像父亲。其实,正是七哥的懦弱胆怯,加剧了家人的轻视和欺负。
七哥从小到大经历过几种不同的环境,小时候在备受打骂、煎熬、不被承认的家庭环境,下乡时压抑自己沉默得像条狗的乡村环境,大学中与田水生交往时的恍然大悟。这些都导致了七哥不同的心里感受。
小时候的打骂,使七哥对那个冷漠毫无温暖的家庭,包含恨意。下乡时,七哥还是沉默不语。然而,这种表面上的沉默并不代表七哥内心的平静。当本我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破“自我”的警觉。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自我的作用不会奏效,这种持续不断的心理痛楚使七哥梦中行动起来。[]这是心中被压抑的呐喊,而这种无意识的愿望就是梦的起源,而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这正是人本性中被压抑的“自我”的苏醒与宣泄。认为自己是“一直在阴间里老老实实做真正的死人”,这是七哥没有经过思考回答出来的。这正是对本我的回答,七哥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与死人无异。
遇到田水生正是七哥重生的那一天。在与其交往中,七哥看清了这个冷酷物质的社会。他知道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命运”,他在寻找一个爆发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恰恰出现在感情方面,七哥先是与一个美丽的,儒雅气质的女子恋爱两年,并且谈婚论嫁。就在快要结婚的时候,七哥遇到了一个比他大七、八岁且没有生育能力的高干子弟,他不惜一切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对她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而是想借助她实现自己的目的,报复他受屈辱的历史。于是,“凭妻而贵”的七哥成功了,他的爱情也只能用“感激涕零”这四个字来形容,成功后如“哲人”一般出现在家乡人眼中时,表面的安然也掩藏不住七哥内心的仇恨,这才是他的本我。
 
三、方方小说《风景》中的男性形象塑造意蕴
(一)《风景》中男性形象产生背景
一种文学思潮的兴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向商品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和一切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一转变不仅打破了文学创作的外部规律,迫使作家们调整自己的创作策略,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同时,社会转型也突破了文学创作的旧有模式和框框,激活了文学的内在发展需求,使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各种文学思潮的兴起,从伤痕文学到寻根文学,人们开始反思极左路线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摧残,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打开了思想交流的窗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量传入中国。中国女性开始由外转内,开始关注自我,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正如任一鸣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中说到:“女作家在参与历史反思时,在追求女性生命权力与独立人格中,逐渐发现了自身性格的全面失落”,于是,曾经被压抑而潜藏在‘人’中的‘女人’逐渐被发现,被禁锢而隐退的性格意识被唤醒。”①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次妇女解放运动并未彻底清理儿千年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集体无意识。[]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的兴起,再加上女性特有的性别感受、性别体验以及性别遭遇,使她们有意无意间触到了女性文学的时代按钮,女性性格意识在不知不觉间涌动。她们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距以及男性话语下对女性的忽视和压迫,女性把眼光投向两性关系上,所以那些探索爱情婚姻的作品成为一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从80年代的寻找“理想男子汉”的命题到“寻找女性自我”的命题,开始了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文化质疑与抗争。
(二)《风景》中创作男性形象的意义
方方不仅通过作者自身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对他在社会生活中的关注和理解,而且通过女性视角审视了社会环境中的男性群体。方方笔下的男性形象与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一样多姿多彩。在她的作品中,她在表现女性主义的同时,公开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男性的虚伪和懦弱,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男权世界,并对男性世界进行了观察,批判和思考。
在方方的小说中,从祖辈到父辈再到同辈的男性形象与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样丰富多彩。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上,方方既表现了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又体现了她平等对待男女的博大人文情怀。她也遵循着自己对小说创作理想的执着,坚持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生命的张力。“具体方式可能表现为怨恨,也可能表现为郁闷。但最后转到一点:人与生活,现实与内心,很难达到完全的和谐。然而,方方不同。她想让你看到这种不和谐,不是为了安慰你,而是想让你看到生命本身的残酷,以及人性在与生命的斗争中的扭曲和变异。因为在方方看来,人本质上是受伤的,而且这种伤口是无法愈合的。”方方笔下男性形象的形成,可以说受到社会时代文学思潮尤其是女性主义的影响,也受到作家自身生活经历和身份认同的影响。
(三)《风景》中男性形象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在方方眼里,生存的环境对生活的意义,人的命运,以及人性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她说:“我的小说主要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在《风景》中,我们对七哥肆无忌惮的向上依恋心存疑虑,但同时也看到了“河南棚”恶劣的生存状态和七哥噩梦般的成长过程。对于七哥来说,摆脱“河南棚”简陋恶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是七哥堕落生活的原因,卑微的生活条件才是他背叛良知的触发点。父母的爱和正确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及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使命。在《风景》中,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甚至酿成了一些人间悲剧。在《风景》中,缺乏父母关爱,在家受负面影响最大的典型人物是戚哥。七哥沉迷于权力,甚至为此甘愿放弃良知,分析其心理原因可以看出,只有在一个不正常的背景,不正常的家庭,不正常的人生道路中成长,才会有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正是由于家庭伦理的缺失造成的不平衡和复仇心理使他被权力欲望蒙蔽了双眼,做出了种种反传统伦理道德的叛逆行径”。[]
在物欲横流、个人私欲极度膨胀的当代社会里,方方坚守着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情怀去关注人的存在状态。方方从未放弃对生命“应该状态”的憧憬,“相信人可以凭借理想、道德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探寻有一种悲观主义的情绪,但在悲观中又不放弃希望,努力勾画着人类理想的精神栖息地。
结语
“风景”的出现,不仅推翻了以往寻根文学虚幻创作的审美追求,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开启了零度写作的创作热潮。《风景》说得很清楚,当存在的意义被现实境遇无情消解时,作家方方不再执着于追问生命的意义,而是将关注点转移到人的生存境遇,生存方式以及人的生存中正在消失的人性与良知上。她着重描写了个体生命在生存状态下的自由选择和艰难生活,用笔尖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或琐碎,或丑陋,或病态,或荒诞,或压抑,或凌乱,或挣扎的各种人生。这是一家十几口的悲剧性体验,也是独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景一片。
 
参考文献
[1]段培伟从两性关系中看方方笔下的男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2]邵天泽“风景”深处的存在--论方方的小说《风景》[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3]黄雨璇浅析方方《随意表白》中女性命运的成因[J]文学教育(中),2017(7)
[4]晏淑君浅谈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J]长江丛刊,2017:58
[5]于倩论方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龚艳丽方方小说里的男性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4(5):20-21
[7]贾翔方方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解读[J]职大学报,2013(4):16-18
[8]张春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方方小说情爱世界中的男性形象论[J]语文学刊,2007(11)
[9]樊玲生存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选择--评方方《风景》[J]唐都学刊,1990(2):70-71
[10]赵嘉怡浅谈方方《风景》中七哥的艺术形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