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舞蹈语汇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应用-985毕业论文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20 12:29

摘    要: 在我国发展历史上, 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舞蹈语汇在我国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 对舞蹈语汇在我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使用进行总结, 并从民间舞教材影响下的语言建构、动作上的夸张变形、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三方面, 论述了民族民间舞创作中舞蹈语汇的衍变过程。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 舞蹈语汇; 语言建构;

舞蹈语汇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应用

  舞蹈语汇和舞蹈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中, 舞蹈语汇属于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具备相同的形态特征或者是相似的表达意义, 进而完成不同舞种的完美性组合。而舞蹈语言则是根据具体的舞蹈言语和模式演变而来, 在历史之中逐渐形成一种全面的舞蹈语汇系统。如果将舞蹈语言看做是一种广义的语言, 舞蹈语汇便是其中的一个语种, 对整个作品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舞蹈语汇在我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使用

  (一) 舞蹈语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使用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以农耕为主, 该时段的舞蹈创作主要以现实主义为主, 在舞蹈语汇的使用上也处于原生态的美化和加工阶段。首先, 舞蹈创作主要以民间传统舞蹈为主, 以原有的表演形式为主, 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整理。另外, 该种创作主要以民间传统的舞蹈动作和旋律为基础, 对表演形式进行合理的加工。在此种情况之下, 不仅不会对舞蹈本身的动作和形态产生破坏, 还能利用基本的连接方式将不同的舞蹈串联在一起。而在舞蹈人数和舞蹈动作的编排上, 对原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提出了足够的尊重。例如, 在《草原上的热巴》创作上, 并没有对“热巴”的结构和动作进行更改, 将其自身风格特征保留, 显示出更多的淳朴性特点。其次, 在舞蹈创作上, 还会以生活动作的模仿为主, 促使舞蹈动作更加艺术化。

  (二) 舞蹈语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使用

  受元素提取法的影响, 很多舞蹈创作者均会以元素教材为基础来开展相关工作。该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掌握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 还可以利用不同元素对舞蹈作品进行完善。例如, 在《春天》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将胶州秧歌应用其中, 并对其中的“正丁字拧步”等动作元素进行完善, 在经过简单的元素处理之后, 将动作形式和美感有效的展示了出来。在这一时期之中, 创作者们可以将自身理解融入到作品之中, 不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 提升了艺术的表现力度。例如, 在《雀之灵》作品创作过程中, 肩部以及手形等应用上, 比50年代的《孔雀舞》难度更大。尤其是在舞台调度上, 传统单一的调度形式也不复存在, 创作人员开始在作品之中融入更多自己的理解, 将多样式的舞台调度形式展示出来。

  (三) 舞蹈语汇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随着结构和重构创作方法的出现, 民间舞蹈本体出现了很多多变性和可变性, 在该时期之中, 也涌现出一些新的题材和动作, 其舞台调度交响化与更多优秀的舞蹈相契合。例如, 《一片绿叶》属于是21世纪初期的作品之一, 主要是对社会环保主题进行反映。站在主题和音乐角度来说, 该作品并没有将明显的民族属性展示出来, 只是在舞蹈动作上展示出新的民间舞蹈传统。该部作品在表演过程中, 将人们对舞蹈的看法改变, 同时实现了整个民族舞蹈表现空间的有效拓展。

  二、民族民间舞创作中舞蹈语汇的衍变过程

  (一) 调度上保留了民间样式

  由于民间文化土壤具备深厚性特点, 而且民间舞蹈的发展也伴随着丰富多样的场景变化, 这些场景在经历历史的演变之后被留存下来, 成为了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很多民间舞蹈创作之中, 编导们在舞蹈队形变化上以民间传统发展为主, 如《采茶灯舞》的创作上, 主要借鉴的是民间采茶的场景。《红绸舞》则是将舞蹈现场图“二龙吐须”直接转移到舞台之上, 这种方法在后来的舞蹈创作中也十分常见。从这里可以看出, 随着舞蹈语汇的逐渐演变, 传统民间舞蹈中的资源逐渐被人们挖掘出来, 并得到了有效调度和应用, 并将具体的民族文化彰显出来。

  (二) “根元素”的发展变化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 着名教育学家许淑英教授提出了“元素教学法”, 对民间舞蹈要素进行了深入整理, 并将该种教学方法引入到“元素教学法”课堂之中, 从纯民间风格转化成具体的现代“元素”, 并构建出不同类型的语素。也正是由于“元素教学法”的提出, 民间舞蹈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这对于整个教学和舞蹈创作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具体舞蹈语汇应用上, 除了元素动作的理解之外, 还需要对“根元素”进行深入把握, 即不同民族的地域舞蹈构成不同, 这也是舞蹈的本质性所在, 换句话说, 这也是舞蹈代表性动作的最小单位。在这些元素发展与演变过程中, 主要以动作、步伐等应用为主, 为各项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条件。除此之外, 在根元素应用上, 不仅是对某一个动作或者规律进行代指, 其中还涉及到一些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例如, 在鼓子秧歌表达过程中, 需要将沉稳等特点展示出来, 而在胶州秧歌表演上, 需要将“拧、扭”等特点展示出来。

  (三) 创新意识下的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属于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 在整个现代编舞技法表达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与具体的传统动作, 从具体的时、空、力方面着手, 对各种动作之中的联系进行有效拆解, 将原有的舞蹈关系打破, 并将其化解成几个单一的元素结构, 并以此为基础, 将这种关系连接在一起, 进而对新形式的审美观念进行重新构建。所谓“动机”入手, 主要是对语言秩序进行重新构建, 这也是随着时代的衍变下, 舞蹈语汇出现的一种使用变化, 这种变化完全来自于时代的进步, 具有很强的不可抗拒特点。虽然这种变化形式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形式, 但其中很多的舞蹈创作都会借助于一些原来的情节和形象, 从直接的舞蹈动作或者是动机着手, 确保整个舞蹈动作的可行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民间舞蹈创作的全面发展, 编导们或从元素型的动作创作, 再到动作性的动作创作本体彰显, 将民间舞蹈的发展轨迹彰显出来, 同时也见证了舞蹈思潮的碰撞。但在具体舞蹈分类过程中, 既然以“民间舞”为名, 除了恪守民族传统的同时, 还应该以具体的民族文化为己任, 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仝妍.新中国民族民间舞审美范式的构建——兼论贾作光蒙古族舞蹈的“规范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8 (02) :1-5.
  [2]李波.舞蹈语汇在我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使用与衍变[J].中外企业家, 2017 (03) :265.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