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吉林省防止和解决耕地非农化的对策建议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9-23 15:43
摘 要
  
  耕地资源保护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公顷,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黑土地之乡的称号,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优质耕地99.2%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87.6%的耕地依然没有灌溉设施,农业经营基础条件仍需完善。


吉林地区耕地非农化形成原因分析
 
  
  2006-2017年间,吉林省的耕地面积虽有波动但整体处在可控的状态,2017年末的耕地面积为580.17万公顷,与2013年的700.07万公顷相比减少了119.9万公顷,但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15.22万公顷,具体变化过程可分为2006-2013年的稳步增长阶段、2014-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2017年开始的再次下降阶段三个时期。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承担着商品粮输出的重要任务,在省内城市化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加,对耕地非农化问题的关注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为了验证吉林省耕地非农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合理的引导对策,本文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从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政策机制因素三个方面选取了模型分析指标,结合2006-2017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及有关公告中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选取的模型分析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土地比较收益、城市化水平、地方土地财政比重对吉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具有显着负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多举措保障地方政府的财力需求,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破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与政绩困局;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合理评估耕地价值,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健全耕地保护机制等措施,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确保吉林省耕地面积的稳定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多元回归模型;吉林省。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per capita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base is only 0.10 hectar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lan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Jili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where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 unique. It has the title of "land of black land".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are wood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The cultivated land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99.2% of the high-quality cultivated land is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but 87.6% of the cultivated land still has no irrigation facilities and agricultur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business operation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From 2006 to 2017, although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in Jilin Province fluctuated, it was in a controllable state. At the end of 2017,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was 5.817 million hectares, which decreased by 1199,000 hectares compared with 7.07 million hectares in 2013, but increased by 152,200 hectares compared with 2006. The specific chang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of steady growth in 2006-2013. The basic stable stage from 2014 to 2016 and the second downward stage from 2017 are three periods. Jili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It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ommodity grain export. The pressure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in Jilin Province is increasing. 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on-agricultural problem of cultivated lan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farmland conversion in Jili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guid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and selects model analysis indicators from three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social development factors and policy mechanism factors, combining with the data i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ilin Province and related announcements from 2006 to 2017.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GDP, land comparative income,urbanization level and local land financial proportion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can improve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rate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take more measures to safeguard the financial needs of local governments,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responsibility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objectives, solve the dilemma of local government’ land finance and performance, improve the balance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compensation,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land transfer ,evaluate th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asonab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mprove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Through the reasonable guidance of theproblem of farmland non-agricultural in Jilin Province, we can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Keywords:    Non-agricultural Cultivated Land; Driving Factors;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Jilin Province。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土地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进行物质生产以及经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任何人类活动都无法离开土地进行。耕地是人类在对土地进行利用时的精华部分,是土地类别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始终处在非常重要的关键位置,奠定了整个社会以及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尤其是确保耕地资源,进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将“合理利用土地与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国策,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于农业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进行转换的过程进行严格限制。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非农建设用地的面积快速增长,依然侵占了我国大量的优质耕地,出现了耕地非农化的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以及灾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逐渐增快,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2016 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统计的结果显示,我国于 2016 年末拥有耕地面积 20.24 亿亩,比上年同期减少了 4.35 万公顷,建设占用、灾毁与生态退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3.65 万公顷,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10 公顷,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处在世界中下水平[1]。耕地非农化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引导,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防止耕地过度非农化的有效办法,保障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以及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是目前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我国是世界范围内耕地资源最为稀缺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 7.4%的耕地,却养活着世界 18.12%的人口,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人口多耕地少的问题,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现实性与严重性;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居安思危,严守 18 亿亩的耕地面积警戒线”[2]。可见,保护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耕地生产的高效率是人类稳定生活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是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因此,耕地非农化问题将成为未来耕地保护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
  
  吉林省位于全球着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具有“黑土地之乡”的称号,一直以来承担着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重要任务。2018 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074.62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4.5%,其中第一产业贡献增加值 1160.75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2.0%;第二产业贡献增加值为 6410.85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4.0%;第三产业贡献增加值为 7503.02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5.5%;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比例为 70.7:42.5:49.8,对省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9%、44.8%、51.3%[3]。2017 年,吉林省统计年鉴中的公布的数据显示,吉林省拥有耕地面积 580.17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20.2 亿亩,即 13466.67 公顷)的 4.31%,与2007 年全省统计年鉴中公布的 573.98 万公顷相比,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 6.19 万公顷;与2013 年全省统计年鉴中更别的 700.07 万公顷相比,耕地面积净减少了 119.9 万公顷。[4]可知,吉林省耕地面积在过去十年间虽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处在可控阶段,该成绩的取得与吉林省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以及耕地保护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存在密切关系。在全国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对耕地非农化问题进行引导和控制,确保耕地保护的成效。因此,本文选择以吉林省的耕地非农化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可得数据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的现状以及驱动因素展开实证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引导对策。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第一手分析资料,基于搜集到的分析资料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进行探讨,概括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的现状,找出吉林省耕地非农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丰富耕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弥补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空缺,为其他地区耕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不同地区之间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横向比较分析提供参考资料。
  
  (2)现实意义。
  
  耕地具有其他任何生产资料都无法替代的生产力,并且耕地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耕地资源出现大量流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缓解或回复。莱斯特·布朗博士曾任职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其在1995年的着作《谁来养活中国》中提出中国的粮食问题将在未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粮食问题,并向中国和世界发出了提示与警告。虽然布朗博士的上述论断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过分夸张,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布朗博士指出了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国内人口快速膨胀、耕地面积减少与农业生产环境等因素。因此,本研究浏览了近十年的吉林省统计年鉴与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整理了吉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有关数据,对吉林省近十年来耕地非农化的概况进行了客观反映,构建了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多举措保障地方政府的财力需求,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合理评估耕地价值,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等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的引导对策建议,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吉林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些许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因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研究内容.
  1.3.2、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第2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耕地
  2.1.2、耕地非农化
  2.2、理论基础.
  2.2.1、稀缺性原理.
  2.2.2、可持续利用理论
  2.2.3、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第3章、吉林省耕地非农化情况概述
  
  3.1、吉林省土地资源概况
  3.1.1、吉林省基本情况
  3.1.2、土地利用结构
  3.1.3、耕地分布与质量情况
  3.2、吉林省耕地非农化现状
  3.2.1、耕地非农化整体情况
  3.2.2、人均耕地变化情况
  3.2.3、粮食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3.3、吉林省耕地非农化的特点
  3.3.1、时间变化特点
  3.3.2、空间变化特点
  3.4、吉林省合理引导耕地非农化问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3.4.1、必要性分析.
  3.4.2、迫切性分析.
  
  第4章、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4.1、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概述
  4.1.1、经济发展因素
  4.1.2、社会发展因素
  4.1.3、政策机制因素
  4.1.4、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2、研究假设.
  4.3、模型构建
  4.4、指标选取.
  4.5、数据平稳性检验
  4.6、统计结果分析.
  
  第5章、吉林省防止和解决耕地非农化的对策建议
  
  5.1、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率.
  5.1.1、科学管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
  5.1.2、做好农村村落的整理与迁移工作.
  5.2、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政绩困局
  5.2.1、多举措保障地方政府的财力需求
  5.2.2、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5.3、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5.3.1、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5.3.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5.3.3、科学评估耕地价值
  5.3.4、提高农业经营收

  结 论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关系着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享有黑土地之乡的称号,拥有全国4.31%的耕地面积,2006-2017年间的耕地面积虽有波动但整体处在可控的状态,该成绩与吉林省对耕地保护与农业生产的重视密不可分。吉林省的土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利用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优质耕地99.2%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87.6%的耕地依然没有灌溉设施,农业经营基础条件仍需完善。2006-2017年间,吉林省的耕地面积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6-2013年的稳步增长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4-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开始的再次下降阶段,此期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虽然保持增长,但是粮食播种面积波动较大,在2015-2016年出现了负增长。从时间特征来看,吉林省的耕地面积在2008-2011年环比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2-2013年、2015-2016年处在环比小幅增长的状态,2014年与2017年出现了负增长。从空间特征看,松原市、辽源市、四平市的农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幅度较大。整体来看,吉林省承担着商品粮输出的重要任务,省内城市化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加,对耕地非农化问题的关注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非农化受到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政策机制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选取了耕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有关指标,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及政策机制因素是吉林省耕地非农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土地比较收益、城市化水平、地方土地财政比重对吉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具有显着负相关关系。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多举措保障地方政府的财力需求,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破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与政绩困局;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科学评估耕地价值,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健全耕地保护机制等措施,防治吉林省耕地非农化。

  本文以吉林省的耕地非农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的数量对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有关文献与资料的搜索过程中发现,目前尚未有以吉林省为对象的耕地非农化问题研究,本文的分析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本文在探讨耕地非农化引导对策的过程中,引入了土地估价与流转机制的内容,与当前农户土地产权不清晰以及耕地低价流失的问题结合较为紧密,有利于改善之一现实问题。但也存在者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不足,首先,本文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的分析,受到研究时间与研究能力的限制搜集了近10年的有关数据,但搜集资料的丰富程度不高,对该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其次,本文仅对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问题进行了纵向分析,没有与辽宁、黑龙江等邻近省份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问题本质的揭露不够深刻。上述问题有待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同时后续研究可以丰富耕地非农化问题研究过程中搜集的资料数量,进行耕地非农化问题的省际横向比较分析。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