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国内外关于婚姻心理的研究现状及其方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19-12-17 14:13

摘    要: 婚姻心理研究的开展,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婚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对国内婚姻心理研究现状的回顾, 在借鉴国际婚姻心理研究热点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的婚姻心理研究要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出发, 关注青年人的婚姻心理, 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心理特征, 积极开展婚姻心理教育, 建构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体系, 支持和保护婚姻家庭。

  关键词: 婚姻心理研究; 婚姻家庭; 婚姻质量;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marriage psychology helps to improve people′s marital quality and happiness. Based on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marriage psychology in China and by learn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arriage psychology research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search of marriage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 should star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focus onthe study of young people′s marriage psychology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marriage psycholog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ctively carry out marria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o support and protect marriage and family.

  Keyword: study of marriage psychology; marriage and family; marriage quality;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婚姻状况直接影响人口总体发展的态势和社会的稳定。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了解民众婚姻变化的新动向, 大力开展婚姻心理研究, 为婚姻家庭提供婚姻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对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解决家庭矛盾, 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建设美好的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内有关婚姻心理的研究

  关于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婚姻家庭问题处在民众生活的表层, 直接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1]。婚姻心理的研究对于促进和改善人们的婚姻关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婚姻质量和幸福感。目前, 我国的婚姻心理研究较为薄弱,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回顾我国婚姻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选取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三个领域, 以“婚姻、心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从1980年到2018年底, 共有419篇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在CSSCI和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有138篇, 平均每年有4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其中, 关于婚姻心理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婚姻观念、择偶标准、离婚、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等方面。

  (一) 婚姻观念

  人们在婚姻中的行为和表现取决于所持的婚姻观念, 因此对于婚姻观念的研究较多。杨善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对择偶标准、结婚动机、贞操观、对家庭和婚姻的评价等方面的调查, 发现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个人价值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 对传统的家庭联姻结亲的否定[2]。卢淑华研究了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及其变迁, 人们仍然坚持传统的婚姻伦理道德观念, 坚持婚姻中婚姻与性行为的统一, 充分肯定婚姻对人生的价值, 重视婚后感情与性生活的专一。但是人们生育意愿有所下降, 婚姻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点[3]。肖武从婚姻基本观念、婚姻经济观念、婚姻破坏因素、生育观念等层面对中国青年婚姻观念进行了调查[4]。其他的学者也开展了婚姻观念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婚姻观念与传统的婚姻观念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传宗接代为目的的婚姻观念被以追求个人幸福为目的的观念所取代, 性别平等已成为生育中的基本共识;“个人品质”是最重要的择偶标准;女性在婚姻中地位有较大的提高;男性的婚姻受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

  (二) 婚姻质量

  有关婚姻质量的研究集中在婚姻质量的科学定义、度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特定群体的婚姻质量等方面。一些学者如徐安琪、叶文振、卢淑华、沈祟麟、张贵良等开展了婚姻质量的调查,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徐安琪、叶文振认为婚姻质量是夫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及其双方的凝聚力在某一时期的综合状况[5]。他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夫妻对物质生活和性生活质量满意度不高, 对婚姻关系的自我评价很高, 双方凝聚力强, 该调查对“ 60%的中国婚姻是凑合型的” 观点予以了否定。居住地、年龄、婚前感情基础、夫妻双方的同质性及配偶替代意识等因素对婚姻质量影响较大。程菲等人对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 结论是“目前我国已婚者的婚姻质量平均状况较好, 其中城市户籍、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高、无子女和与配偶一起居住的已婚者婚姻质量较好, 婚姻质量随结婚年限增长呈‘U’型趋势”[6]。

  (三)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婚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统婚姻观念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在当代, 却认为它是婚姻的破坏因素之一。近些年有学者对其展开研究。黄列对家庭暴力进行了理论探讨, 分析了家庭暴力的成因, 为深入剖析家庭暴力问题提供了理论架构, 呼吁探索促进家庭制度变革的办法[7]。张亚林、曹玉萍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家庭暴力进行调查, 发现家庭暴力发生率为16.2%, 其中近一年内的发生率为11.6%[8]。通过对家庭暴力研究, 了解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 对受害妇女提供心理咨询和相关的援助与支持, 对于改善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大有裨益。

  21世纪以来, 国内有关婚姻心理研究的重点依然是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择偶标准, 也关注到婚姻关系对子女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婚恋等问题。近年来, 随着媒体的炒作, 婚姻焦虑开始占据婚姻研究的主阵地;同时与社会流动的有关议题研究也受到关注, 如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留守妇女的婚姻关系、婚姻暴力、婚姻中的性别关系问题等都有涉猎。总之, 有关婚姻心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手段较为单一, 尤其缺乏学术站位较高、学术视野宏阔的研究成果。

  二、国外婚姻心理研究新动态

  国外学者开展婚姻心理的研究时间较长,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婚姻不幸和离异等方面, 关于婚姻压力、婚姻冲突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 关注消极因素是如何对婚姻起破坏作用的。压力与紧张、冲突和暴力常被看作是婚姻主要的障碍因素, 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婚姻中的压力、冲突、家庭暴力、背叛等对婚姻的消极影响。

  当前, 西方心理学领域有关婚姻研究逐渐拓展到人格因素、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沟通等方面, 研究的成果很丰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国外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婚姻中的一些积极因素, 如婚姻承诺、婚姻关系保持策略、沟通等。

  婚姻中的消极因素也重新被审视, 不再只关注其对婚姻的破坏作用, 转而寻找消极因素在婚姻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婚姻压力和冲突在婚姻中是普遍存在的, 即使是对婚姻非常满意的夫妻, 也会有婚姻压力和冲突, 那么为什么没有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研究发现, 秘密在于这些夫妻面对压力和冲突时采用了积极的应对方式, 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夫妻有效面对压力和冲突, 并促进婚姻关系。 Mackey 等人研究表明:只有未解决的婚姻冲突才会在夫妻之间产生消极的作用, 如果夫妻能共同面对夫妻之间的分歧, 相互协商解决问题, 冲突将会让双方成长, 共同维护婚姻关系的发展[9]。因此, 冲突不是破坏婚姻的因素, 夫妻处理冲突的方式才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关键, 希望婚姻关系能够保持下去的夫妻倾向于采用合作的策略来解决婚姻冲突。研究还发现, 在一些压力下 (如亲人死亡等) , 夫妻的关系反而更密切了, 表现出极大的心理适应性, 压力成为增强夫妻关系和家庭功能的动力。同时发现, 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个体应对婚姻压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10]。

  从积极的角度去研究婚姻心理, 认为婚姻是一个积极变化的过程, 关注婚姻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已经成为婚姻心理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研究的重点不仅局限于婚姻中的消极因素, 即使是消极的因素, 也进一步探讨良好的解决方法。婚姻心理研究的视野在不断拓展:婚姻承诺、关系的保持和修复、婚姻冲突应对、婚姻压力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等正在成为婚姻心理研究的热点。

  (一) 婚姻承诺

  婚姻承诺是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预见因素, 可以反映出个人关系积极的方面。婚姻承诺程度高的夫妻倾向于更积极地相互适应、沟通和解决夫妻矛盾, 对生活更满足。

  Johnson将婚姻承诺定义为夫妇对未来婚姻关系的看法和愿意保持婚姻的动机, 他认为婚姻承诺有三个成分, 分别是个人承诺、道义承诺和结构承诺[11]。Rusbult提出婚姻承诺是“对关系依靠的内在表现, 包括长期的倾向和对关系的认同感”, 指出承诺水平是三个因素的作用:满意的水平、选择的水平和投资的水平[12]。罗兰·米勒等提出定义婚姻承诺的三要素:一是人们对自己的婚姻持长期发展的观点, 对婚姻做出的牺牲, 采取措施保持和加强婚姻的内聚性, 即使婚姻没有回报也会和配偶在一起;二是对配偶的责任,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的责任;三是对婚姻的价值和配偶带给自己的快乐深信不疑[13]。

  婚姻承诺是许多人在走进婚姻殿堂时庄严许下的诺言, 个体对婚姻承诺的坚守程度是他们处理一切婚姻问题的出发点, 没有承诺的存在, 婚姻无法维系。

  (二) 婚姻关系保持策略

  婚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婚姻关系的保持需要夫妻双方不断地努力。Canary和Stafford认为, 婚姻关系保持策略是指夫妇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保持所希望的婚姻关系质量的行动和活动。夫妻以此来表示他们对婚姻的喜欢, 维持婚姻的稳定, 这些策略包括忠诚、向配偶表达爱情、生理吸引、自我肯定、包容。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关系保持策略有:积极性、公开性、承诺、社交网络、分担家务、共同活动、沟通、回避、幽默等[14]。

  当激情和新鲜感逐渐褪色之后, 面对日常的柴米油盐生活, 婚姻关系日渐平淡, 需要夫妻双方采取一定的积极态度来保持婚姻关系。婚姻关系保持的研究, 总结了人们在婚姻中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这些方法让夫妻从婚姻中获得信任、忠诚和满足, 增进了夫妻感情, 使婚姻关系得以持续下去。婚姻关系保持行为贯穿整个婚姻过程, 营造出美好的婚姻生活, 让人们享受婚姻的幸福和甜蜜。

  (三) 婚姻冲突及其应对

  婚姻冲突是指夫妻间公开的或隐藏的对立和意见分歧, 即平常说的闹矛盾。冲突既可能是夫妻意见不同的争论、争吵, 也可能是情绪上的相互对立和不满、冷战, 还可能是家庭暴力、谩骂、侮辱行为等[15]。

  婚姻冲突会破坏夫妻的感情, 使夫妻之间关系恶化乃至离婚;但是如果处理得好, 也可能会加深彼此的感情。大量的研究表明, 冲突在婚姻中普遍存在, 冲突本身并不可怕, 夫妻处理冲突的方式对婚姻的影响至关重要。 婚姻冲突应对方式指的是夫妻在发生冲突时采取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沟通、支持、妥协、幽默等都是积极的冲突应对方式, 对婚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暴力、控制、指责、压迫等都是消极的冲突应对方式, 只会使双方的感情受到伤害, 对于矛盾的解决并没有任何帮助。

  国外学者关于婚姻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大的方向, 一是个体采用不同的冲突应对方式对其婚姻质量的不同影响;二是夫妻采用不同的冲突应对方式对子女发育的影响[16]。学者们希望通过研究, 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婚姻冲突应对手段, 补充婚姻教育的内容, 帮助人们积极应对婚姻冲突。

  (四) 婚姻压力与社会支持

  婚姻生活中, 压力无处不在。有来自外界的如工作、社会、人际关系的压力, 也有来自内部的如配偶、父母、孩子等的压力, 也有来自于自身的压力如感情创伤、嫉妒、说谎和背叛, 每一种压力都会给婚姻生活带来冲击。外部巨大的压力会造成夫妻的紧张情绪, 造成频繁和激烈的婚姻冲突, 影响到家庭的内部氛围环境, 对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造成负面的影响。

  面临压力时, 个体无法应对就需要寻求支持, 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 就越可能顺利清除压力, 否则, 压力会给个人家庭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旨在帮助家庭、保护婚姻。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人们面临的婚姻压力的现状, 以寻求解决之道, 探索提供社会支持的途径。

  三、我国婚姻心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学界的婚姻心理研究应该学习借鉴国外婚姻心理研究的学术视角, 立足我国的社会现实,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婚姻心理的研究, 帮助夫妻适应外在挑战和潜在的矛盾冲突, 促进夫妻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 提高婚姻质量。

  (一) 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出发, 大力开展有关婚姻心理研究

  有关婚姻心理的研究应该转变过去只关注婚姻消极因素研究的视角, 应该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出发, 探讨中国人婚姻心理的一些积极方面:婚姻承诺、婚姻关系保持策略、婚姻冲突的积极应对方式、原生家庭对婚姻的支持作用等。现实生活中, 我国大部分人的婚姻关系是稳定的, 应该针对婚姻满意度较高的人群展开研究, 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和技术, 探析人们在保持婚姻关系中采取的有效行为, 总结成功的婚姻经验, 为婚姻教育和婚姻心理辅导提供科学的和有价值的资料。

  (二) 关注青年人的婚姻心理研究, 积极开展婚姻教育辅导

  在家庭建设中, 青年人的婚姻关系应该受到重视。因为青年人的婚姻关系既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也影响到老一辈人安享晚年, 更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幸福。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年青人, 是在丰裕的物质条件下长大的独生子女, 其婚姻心理、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跟父辈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他们的个性更加自我, 价值更多元化, 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折射出新的时代信息。“不会分享、不会妥协、不会信任”是父辈对青年人的刻板印象, 认为青年人婚姻维持得越来越短, 一言不合就离婚;家庭责任感不强, 只顾自己享受;结婚率低而离婚率却很高。现实果真如此吗?青年人难道只是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婚姻生活, 难道他们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困难、积极经营自己的婚姻吗?应该从“生活实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青年人在婚姻生活中做什么和怎么做, 总结出其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 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探寻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原由, 为家庭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 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婚姻心理特点

  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 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实践差异很大。中国人的婚姻生活被打上中华文化的鲜明烙印。

  第一, 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的高度介入。

  父母会全方位地介入子女的家庭婚姻生活, 会操持子女的婚礼、购置房产、照看孙辈。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子女必须孝敬和赡养老人, 许多父母会与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 这种三代同堂的大型家庭结构在西方文化中较少见。

  第二, 子女教育的非理性发展态势。

  我国历来重视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 但是由于受社会整体教育环境的影响, 当前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可以说是处于“非理性态势”, 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耗费了大量的家庭资源, 使婚姻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他, 诸如购房压力对婚姻的影响也很大, “安居乐业”的观念在人们的心理根深蒂固, 婚姻和住房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巨额的房价成为婚姻不能承受之重!

  (四) 建构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体系, 支持和保护婚姻家庭

  对家庭友好, 积极建设家庭, 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尤其是政治现代化与习近平式治国理政模式的核心与精髓[17]。目前, 我国政府注重现代家庭的构建, 全面建立支持家庭婚姻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政府不断出台有关的政策, 对家庭进行支持、管理和引导。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着重建设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婚姻心理教育、婚姻心理咨询的作用, 在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托幼、照顾老人等方面为家庭、为婚姻提供支持与帮助, 减轻家庭的压力, 有效发挥家庭的职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家庭婚姻越来越被重视和保护。对于婚姻心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有关婚姻心理研究应该着眼于社会现实, 不断研究当前人们婚姻心理变化的特点, 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科学的成果和理论指导, 培育正确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尚, 支持婚姻, 维护家庭。

  参考文献

  [1] 张志永.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 :142-148.
  [2] 杨善华.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J].青年研究, 1988 (3) :29-36.
  [3] 卢淑华.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研究[J].社会学研究, 1997 (2) :39-49.
  [4] 肖武.中国青年婚姻观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16 (5) :79-85.
  [5] 徐安琪, 叶文振.中国婚姻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100.
  [6] 程菲, 郭菲, 陈祉妍, 等.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9) :695-700.
  [7] 黄列.家庭暴力的理论研讨[J].妇女研究论丛, 2002 (3) :56-64.
  [8] 张亚林, 曹玉萍.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5) :326-328.
  [9] MACKEY DIEMER, O’BRIEN.Conflict-management styles of spouses in lasting marriages[J].Psychotherapy, 2000 (2) :134-148.
  [10] LIAT K., SHULAMITH W., GABRIEL L..Spousal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ies and maritalrelations in late adulthood[J].Personal Relationships.2016 (3) :456-474.
  [11] JOHNSON M.P., CACGHLIN, J.P., HUSTON, T.L..The tripartite nature of marital commitment:personal, moral, and structural reasons to stay married[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9 (1) :160-177.
  [12] RUSBULT C.E., PAUL A.M.VAN LANGE..Interdependence,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3 (1) :351 - 375.
  [13] 罗兰·米勒, 美丹尼尔·珀尔曼.亲密关系[M].王伟平,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42-258.
  [14] CANARY D.J., STAFFORD L..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al maintenance[M].Academic Press, 1994:3-19.
  [15] 杨阿丽, 方晓义.夫妻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及其与婚姻冲突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10 (1) :216-218.
  [16] FATMA TOSUN, BULENT DILMAC.Predict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lues Held by MarriedIndividuals, Resilience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s:A Model Suggestion[J].Educational Sciences:Theory & Practice.2015 (4) :849-857.
  [17] 刘继同.当代中国婚姻家庭政策历史经验、结构特征、严峻挑战与发展方向[J].人文杂志, 2018 (4) :100-113.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