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及优化策略-985毕业论文网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1-02 15:07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 20%左右。 在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广泛,各省份均有种植。 但我国玉米生产又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内蒙古是全国十大玉米种植区之一。

  玉米是我区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均居全区粮食作物之首, 对全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玉米产量占到全区粮食总产量的 75%左右。 受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行业发展带动,各地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促进了自治区中西部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尤其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增长, 已经成为了今后我区玉米种植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 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 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对保障我区粮食安全,促进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稳定玉米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也是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必然要求。

  1 玉米种植与收获现状

  由于气候条件和传统种植习惯及农艺的不同,我区玉米种植模式千差万别。 同是春玉米种植,农艺方面有套种、平作、垄作等多种生产方式;品种更是多种多样,作物的生物特性差异较大。尤其是种植行距纷繁多杂,多在 400~600mm之间,个别地区宽行距可达 750mm 以上。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农艺标准,缺少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支持, 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工作困难重重。 虽然近几年在购机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玉米机械化收获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机收率相对小麦、水稻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3 年内蒙古玉米机收率为27.5%. 与之相比较全区小麦、水稻的机收水平则分别达到了 100%和 68.1%.

  当前玉米机械收获有以下几种主要作业方式:果穗收获: 基于农时和收获后加工方式的不同,目前我区东部多数地区以果穗收获为主,同时有剥皮、排杂功能的需求,并要求较高的包叶剥净率,以满足后续脱粒需求。

  穗茎兼收:由于养殖业、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质发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秸秆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果穗收获的同时还需要秸秆回收。 在利用秸秆制造生物基材料和饲料的地区, 需要把秸秆铺放、堆放或打捆等,便于后续收集和加工,穗茎兼收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秸秆还田:主要作业方式,一是人工掰棒或机器摘穗后,使用秸秆还田机直接粉碎还田;二是在果穗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随着养殖业的逐步发展, 这种作业方式已逐渐被取代。

  籽粒直收:随着粮食烘干设施的推广应用,籽粒联合收获正逐步成为重要需求, 特别是在农垦系统, 高效能籽粒直收机型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2 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播种机具与玉米种植农艺之间的不融合玉米播种机具和农艺要求差距较大, 又因各地区农艺习惯不同, 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个别地区机播与人工播种混杂,导致了种植方式的多样化, 机具难以很好的适应农艺需求。

  2.2 收获机行距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与种植行距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国内现有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多为定制行距,对行距的适应性非常有限,一种行距或几种行距的收获机具无法适应多种种植行距的要求。 玉米收获机械产品难以形成标准化、 系列化,机械效能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普及推广的同时, 也导致了产品的多样化和机械制造企业产品批量小、成熟度低、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2.3 收获机具与玉米品种性状之间的不适应由于各地玉米生物性状差别大,植株高度、结穗高度、果穗尺寸有较大差异,加之收获期的果穗成熟程度不一、秸秆利用方式不同,同类机具难以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农艺要求,机具会因玉米品种的差异,在摘穗、剥皮、收获等环节的作业质量上产生较大差异。

  2.4 农机效率的有限性与农时之间的不匹配多样化的农艺特征不仅导致了农机的适应性差,同时降低了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特别是针对青贮玉米对生物质有效含量要求高、收获季节短、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的问题,机具作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青贮的质量和效益。

  2.5 农业生产标准化与传统农艺之间的差距随着人口城市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生产标准化相对滞后, 难以满足农业机械化的时代要求。

  3 解决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的途径

  3.1 推广标准化农艺生产措施, 是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重要举措

  现代农艺是增产与增效相结合的农艺,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利用现代生产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结合。 因而,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抓好协作攻关,就是抓住了解决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问题的根本。

  与农机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发、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措施, 在生产条件相似的区域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化农艺生产模式, 从而提高农机的区域适应性。

  引导农民科学种田, 在推广先进耕作技术的同时,改革种植模式,实现规范、统一的种植标准,合理密植,如采用宽行距小株距的种植模式,改变目前小行距大株距的种植方法,以适应机械作业的特殊性。

  对于套种地区更要着重关注机械化作业特点,重点考虑机具作业幅宽等影响因素,规范种植, 推广等行距播种模式, 便于机械化综合作业。

  培育结穗高度适中、穗位整齐,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3.2 农机要主动适应农艺要求

  农机推广、研发、制造企业是服务农业的主体,在推广先进技术和机械产品的同时,应把农机适应农艺作为重要课题, 从系统化的视角研究玉米生产机械化, 紧密结合农艺条件和收获需求等特点,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研发先进、高效的玉米收获机械。 机具不宜搞万能型,不搞一机包打天下,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研制几种基本机型,在此基础上搞系列化、个性化设计和生产,应对多方面的不同需求。

  3.3 注重技术培训工作

  有效解决农机农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抓好农业科技进步、现代装备增加、生产方式改变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人才培训问题。

  特别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的特殊性,在重点抓好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 各级农机管理和推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的支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引导和投入, 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 能操作、 擅管理的现代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并从多方面扩大其社会影响,确保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以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最大作用和效益。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