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林业论文:中国云南省林业病虫害防治研究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7-17 06:45
中国云南省林业病虫害防治研究
 
摘要: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云南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但是,云南林业资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病虫害问题。在简要分析云南省森林病虫害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病虫害的成因,提出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云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省林业  病虫害  特征  原因  防治策略
 
前言
2019年7月27日,云南省召开全省林业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提出,2020年将完成植树造林6万公顷、森林抚育20万公顷、封山育林13万公顷,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400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云南省要按照习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云南建设目标,推进造林绿化向绿化美化转变,做好森林经营和林城、林村建设,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加快建设美丽新云南。在更好建设的蓝图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必将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林业工作者的热点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云南省林业建设现状,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云南森林病虫害危害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云南省年均病虫害森林面积为20.2万hm2。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长期以来,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树木质量下降,造成大面积树木死亡,严重影响造林绿化效果。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害危害加剧。目前,全省严重病虫害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98种增加到265种左右,部分病虫害是从外地传入的。有些在云南省从未发现过。过去危害较大的马尾松毛虫和天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中一些每年都在当地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1700多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2 云南林业病虫害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云南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的调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线调查主要收集云南省森林病虫害发生过程、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线下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目的是了解云南省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影响云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环境因素。
2.1 病虫害发生范围大
随着云南森林病虫害数量的增加,发生规模也明显扩大。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云南当地林业部门仍沿用传统的老旧僵化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外,防虫准备不足也是导致病虫害水平恶化的关键。因此,目前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无疑是极其困难的。同时,就云南林业病虫害而言,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云南不同地区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此外,一旦气候异常或持续高温高湿,病虫害将进一步加重。
2.2 病虫害种类多
近年来,随着云南森林病虫害数量的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的数量和范围也较往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据当地报道,云南相当一部分林业病虫害已从外地逐渐蔓延到云南,甚至一些病虫害在云南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由于对云南以前从未发生过的病虫害没有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这无疑给云南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带来了极高的难度。而本次调查,笔者还专门对玉溪市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最终调查结果,玉溪市病虫害总数达到29种。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云南林业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病虫害,也是云南林业管理中最困难的环节。
2.3 病虫害发生频率快
云南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除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外,其发生频率高也是云南森林病虫害严重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最明显的特点是过去灾害造成的病虫害严重,有的一年一代(如落叶松红腹叶蜂),有的一年两年一代(如云南云杉丹巴腮扁叶蜂、云南云杉黄腹阿扁叶蜂坡)。对此,要切实改善林业发展现状,必须依靠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进行防治。不仅如此,由于一些病虫害顽固且再生能力强,灾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明显加快。
 
3 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3.1 天然林带较少,人工林带面积扩大
云南省旅游经济发达,制造业薄弱。但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大量木材被砍伐。此外,前期森林防火力度不够,大量天然林带被烧毁。为适应生态建设,云南省种植了大量的人工林带。但是,随着人工林带面积的逐渐增加,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在逐渐增加,二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一方面,种植林带时,所选树种相对单一,导致林带内生物种类较少,不利于保持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此外,单一树种也会降低林带的保护水平。病虫害发生时,将对大面积林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大量林带在树种选择上没有深入分析当地气候和水源的影响。由于后续树种生长环境的不适应性,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这种现象不仅不能恢复林带植被,而且破坏林带生态。
3.2 农药使用不规范
林木在进行实际害虫防治时,经常使用大量的农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加剧林带的害虫威胁。一些林业工作者错误地认为农药使用越多越好。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盲目使用农药,使部分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同时,过量使用农药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不仅污染当地水源、土壤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林业资源的后续开发利用,不利于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
3.3 防治技术落后,防治措施失当
目前,云南省林带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这种方法不是一个长期的策略。化学农药在消灭植物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对林带生物资源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使林带生态系统脆弱,更易受到植物病虫害的威胁。此外,云南省大部分林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还比较落后,所采用的防治技术与林业发展还不同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量新技术未得到充分推广,缺乏相应的防治设备。其次,一些林区在防治方法上缺乏创新思维,仍采用最古老的方法进行防治。它们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带自身的调节作用,使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低下,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3.4 病虫害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多
近年来,植物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林带防治工程实施难度加大,给林带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据调查,云南省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植物病虫害110多种,植物病害3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或危害严重的有松毛虫、松小蠹、桑天牛、星天牛、杨舟蛾、刺蛾、蚧壳虫、蚜虫、樟叶蜂在内的15种虫害,同时,较为严重和常见的植物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桃胶病等,令人惊讶的是,由于植物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每年都有几种非主要害虫转化为主要害虫,导致严重的灾害。
 
4 制约云南省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因素
4.1 林业资源管理人才不足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较高。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经验。他们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病虫害,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杨树刺蛾等害虫,冬季可以通过深挖土壤杀死越冬卵。为了防治天牛科害虫,可在天牛科春季入侵的蛀虫通道内插入磷化锌毒枝或磷化铅片。为防治樟树叶蜂,幼虫期可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或昆虫病原菌、白僵菌500001U/mg,稀释1000-1500倍,阴天或晴天晚上喷洒。此外,目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大多年龄较大,鲜血较少,大量年轻人不愿进入林区,导致高素质、高技术的森林管理人员短缺。
4.2 林业病虫害监控预报能力薄弱
目前,云南省林业监测预报能力相对较弱。有关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当地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原因。他们只能在病虫害发生后采取对策,不能提前预防。例如,刺蛾害虫的幼体以叶肉为食,而较大的幼虫则以空穴为食。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吃抛光棒。对于此类害虫,相关人员可在结茧阶段提前松土,去除部分越冬茧。在成虫羽化阶段,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强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所有这些措施都能部分减少病虫害的威胁,使员工做好提前应对的准备。
4.3 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对大量新兴技术的检测仍局限于实验室或小型试验场,尚未在全市推广。过去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多还处于较低水平,仍采用传统的防治方法,与时代不相适应。云南省现有科技成果应用较少,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森林防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在防治过程中,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耐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和天敌杀灭,形成恶性循环。
4.4 相关部门防治意识不强,管理脱节
有关部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限制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只看到短期效益,忽视了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他们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病虫害防治工程,致使防治工作缺乏资金支持,无法顺利开展。此外,各林业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在选苗、育苗、育树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安排,使有关部门无法应对病虫害防治。
 
5 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5.1 加强林业检疫防护力度
加强林业资源自身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提高云南省树种的检疫能力,特别是易携带病虫害的进口树种,包括高传染性的美国白蛾、松针褐斑病等,苗木运输和种植要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对受损树种要及时处理,避免病虫害大规模蔓延,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最后,种苗时要进行跟踪监测,实时记录苗木生长情况,严格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5.2 提高病虫害防护技术,改进防护措施
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原有的化学防治措施应逐步取缔。在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尽量减少氧化乐果、敌敌畏等剧毒农药的使用,并采取一些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措施。例如,在消灭成蜂时,可在4月初至5月间进行人工捕捉,并可切断有害枝条。黑杨越冬蛹在冬季消灭时,可在树干1.5~2m处涂白漆杀死越冬蛹。另一方面,要推广使用新型防控设备,尝试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松毛虫、树胶虫等病虫害,并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实现综合监控,跟踪控制,有效切断病虫害传播源,实现病虫害全面控制。
5.3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林区自我调节功能
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省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恢复了天然林带的生机。天然林有其特殊的保护体系。其生物种类繁多,生物结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林带具有较强的生态调节能力。一方面,在培育人工林带时,要选择多种树苗,避免单一植物的弊端,努力建设多品种、多层次的生态林带,减少植物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走立体林业发展道路,混种经济林、灌木、果树,充分利用每一寸林地,增加林木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林带的抗病虫害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林带生态系统。
5.4 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切实提高林业防护人员工作水平
  首先,有关部门要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将大量资金投入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通过地方投资,国家和省级补助,全面筹集防治资金。一方面,该基金可用于建设防护林体系;另一方面,也可用于引进包括无害化防治方法等在内的新兴技术;其次,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研发前沿科学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消除潜在的病虫害威胁。最后,大力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应对病虫害威胁。
 
结  论
在当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中,云南省还存在着林区管理人员技术薄弱、监测水平低、病虫害种类多等诸多现象。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为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人员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当地林业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不断尝试一些新兴技术,运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控制病虫害,逐步淘汰旧的防治措施,包括大规模喷洒农药、盲目使用化学技术等,坚持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科学实施病虫害防治措施推进云南绿色生态建设。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教授引导下独立完成的。从研究方向的确定到文章的定稿都得到了导师的悉心引导。借此机会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在论文预答辩过程中给我提出修改意见的老师,你们无私的引导和教诲将指引着我在学海中踏着坚定的步伐前行,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徐艳梅.林木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图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杨丽晓.联峰山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研究[D].2016.
[5]郭容.宝鸡市核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趋势[D].2016.
[6]陈鹏,袁瑞玲,王艺璇,等.云南大姚县核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J].中国南方果树,2018,047(006):74-80.
[7]张晓东,陈智勇.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消费导刊,2017(29).
[8]李红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8.
[9]熊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J].植物医生,2018,031(003):28-29.
[10]黄玉妹.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8.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