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985论文网
主要服务:硕士论文、论文发表、论文修改服务

语言学论文:浅析韶关工业社区语言及通话的特点

来源:985论文网 添加时间:2020-07-29 15:07

  在社会语言学调查中,语言接触、语言变异、言语社区等研究一直是热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具有社区化的特点,有学者对这些工业区的语言状态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系统化的成果。徐大明较早使用了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包头市昆都仑区鼻韵尾弱化现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杨晋毅先后发表了《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上)》《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下)》《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中国工业化初期的语言接触和语言选择》,探讨了以洛阳为代表的工业区普通话状态产生的原因和工业区语言状态的研究思路。

  还有一些研究聚焦于具体的工业区,比如段微的《涟钢方言的语音特色及使用情况调查》,孙德平的《工业化过程中的语言变异与变化——江汉油田言语社区调查研究》,王新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31团加工厂河南上蔡话的演变》,苏晓青、付维洁的《两所工业社区子弟学校学生语言使用状况的比较研究》,张晶晶的《胜利油田语言使用状况调查——中国新兴工业区使用个案研究》,杨文波的《江西上饶铁路话调查研究》等。陆昕昳的硕士论文《武汉市青山言语社区“弯管子话”研究》也对企业社区形成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了个案描写,对武汉市青山区的“弯管子话”进行了音系语法词汇的详细描述,并分析了“弯管子话”柯因内化的过程[1]。

  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原韶关钢铁厂,后简称“韶钢”)是韶关市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外来人口等多种原因,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工业社区。韶钢这一言语社区的研究能展示语言变体折射出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为社会语言学提供更多实际案例。
 

  一、韶关工业社区语言环境

  (一)韶关方言分析

  韶关地处岭南,山地众多,河流纵横,又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和永州交界,在复杂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韶关的方言情况非常复杂,见图1。

  图1 韶关方言分布[2]
图1 韶关方言分布[2]

  韶关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客家话、粤方言、土话和部分闽方言(潮汕话)。各方言在韶关的形成历史和分布情况如下(以韶钢所在的曲江为重点):

  1. 客家话

  客家人大约在宋末元初就进入了韶关,在明成化年间客家民系逐渐形成。在客家话的分布上,始兴、翁源、新丰是纯客县,乐昌、乳源、曲江、英德等也有半数以上的居民使用客家话。但不同地区客家话有所分化,相互之间无法完全互通。

  2. 粤方言

  清代就有广府人在韶关落户,粤汉铁路通车后来此经商的广府人越来越多。再加上抗战时期广东省府及部分机关、学校迁到韶关,粤方言(广府片)成为政府机关、学校的通用语。目前市区主要使用的是粤方言。此外,曲江少数村落属于粤方言岛,如犁市镇上寮、中寮和下寮村,其居民祖辈由清远等地迁来,说的是广州腔的粤语。由于曲江客家话使用者占多数,粤语在语音、词汇上都受到了客家话的影响[3]。

  3. 粤北土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韶关一部分地区标为韶州土话,没有确定的归属。林立芳、庄初升认为韶州得名于隋代,且不包括南雄州等地,今人难以理解具体指向,于是以“粤北土话”为土话群命名。粤北土话与客家话交错分布,曲江是其中分布较广的县市。一些证据显示这些土话可能因“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运动形成,如曲江区白土镇上乡刘姓族谱显示其是宋理宗时从江西迁移而来。林立芳、庄初开将粤北土话分为两大片,曲江区南部和东北部、韶关郊区的土话为中南片,特点是次浊声母上声字有两个走向[4]。韶关市区近郊的一种土语被称为“虱婆声”(“本城话”“老韶关话”等)。

  4. 闽方言

  韶关市各地有部分闽语方言岛,这些居民是从闽南、潮汕一带迁移来的,使用人口并不多。

  (二)韶钢的社区环境

  韶钢位于韶关市南郊14千米(曲江区),西邻曲江马坝镇,始建于1966年8月22日,以韶钢大道为中轴线建立厂区和生活区,占地8.32平方千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韶钢社区,人口最高时期达5万人。

  二、韶钢普通话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一)韶钢普通话的特点

  在韶钢这个普通话方言岛中,第一代韶钢人大多是成年了才来到韶钢,个人语言可能有一些改变但都趋于稳定。韶钢普通话指的并不是广义上在韶钢生活的人说的不标准的普通话,而是使用者有明显特征,有强辨识度共同点的普通话。

  粤方言与客家话和普通话相比,保留了古塞音/p/,/t/,/k/。客家话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都读为送气轻声;古晓匣母与合口呼韵母相拼读为唇齿擦音/f/,如“呼”读作[fu];韵母无撮口呼韵,也即“ü”常读作“i”[5]152-153。粤语的韵母和声调超出普通话1/3以上,在语法上也有许多明显区别,如常在动词后加后缀语素表示“体”等[5]269。这些特征在韶钢普通话中都没有体现,显然韶钢普通话不是粤方言或客家话的变体。韶钢普通话属于普通话,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地方普通话。

  1. 语音

  (1)1古知、照、精三组声母不分,都读为/ts/,/ts?/,/s/,平翘舌都读为平舌,比如“昌”读为“cang”,“真正”读为“zenzeng”,这与客家话基本一致。

  (2)只有韵母/in/,没有/i?/(有的韶钢居民只有/an/,没有/a?/,一般是湖南籍,不属于韶钢普通话使用者)。

  (3)没有儿韵,更没有儿化韵,“而”读近似央元音/?/的音。

  (4)没有轻声,依然保留原声调,如“衣服”“收拾”。

  2. 词汇

  韶钢普通话加入了一些方言词汇。比如分别用“老豆”“老母”称呼父母亲。“老豆”据考证是明清时期广东人对《三字经》故事里模范父亲窦燕山故事衍生出的“老窦”一词的误用,是粤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语。

  (二)韶钢普通话的使用情况

  笔者对26位韶钢普通话的使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并对集体访谈的录音进行了分析,对他们的基本背景和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信息收集分析。

  1. 受访者基本特征

  调查发现,26位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6.6岁,在韶钢平均居住年限为36.8年,大部分已经从韶钢离退。韶钢普通话的使用者具有以下特点:在韶钢生活时间超过25年,大部分没有在韶钢之外的地方生活过;在韶钢工作;父母至少一方是韶钢职工,大多数双方都是韶钢职工;在韶钢接受了基础教育,见表1。

  表1 受访者在韶钢接受教育情况
表1 受访者在韶钢接受教育情况

  2. 韶钢普通话的家庭使用情况

  在“韶钢一代”对“韶钢二代”的抚养过程中,有一部分父母与孩子交流使用的是普通话,一部分父母与孩子交流依然使用方言,少数家庭父母与孩子交流同时使用方言和普通话,选择普通话的父母和选择方言的父母人数基本持平。家庭语言选择了普通话的呈现出以下特点:父母籍贯不是广东,或者使用的方言在韶关使用人群较少(如其他地区的客家话、粤北土话等)。其中有部分父母在韶钢的职位较高,这可能是影响他们选择普通话的因素之一。一些受访者认为,父母选择用普通话与子女交流,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或是为了孩子不用再像父辈一样辛苦地学习普通话。选择方言的父母基本都是广东人,但是即使在家庭中父母使用方言,也有不少人母语是普通话,见表2。

  表2 受访者家庭语言使用情况
表2 受访者家庭语言使用情况

  3. 韶钢普通话的社会使用情况

  调查发现,韶钢普通话使用于多种场合,多于粤语和客家话。在不同的语域韶钢普通话的使用者也会有一定的选择,见表3。

  表3 韶钢普通话的社会使用情况
表3 韶钢普通话的社会使用情况

  三、韶钢普通话的成因

  由于多种方言的共存,韶钢大多数居民选择了普通话作为共同语,比韶关市区出现普通话的时间要早。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大型工业企业,在20世纪坚持履行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从而形成了较封闭的韶钢言语社区。韶钢言语社区有着高密度的社会网络,成员对社区的认同度较高,因此形成了较为稳定一致的韶钢普通话。

  (一)韶关的方言状况影响

  韶钢社区和我国其他工业区相似,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普通话方言岛的现象。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仅就市区而言,就有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粤北土话几种方言并存。

  (二)移民状况影响

  韶钢职工从1966年的1364人发展到1985年底的18140人,骨干力量主要是原广州市夏茅钢铁厂搬迁来的职工和从马鞍山、大冶、上海等老钢铁企业调来的技术工人,还有一部分是国家分配来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招工,1970年招收退伍兵1400人;1975-1978年间先后招收知青2159人;1979-1982年,先后把源潭耐火材料厂、冬瓜铺石矿、北江钢厂和黄岗钢厂划归韶钢管辖;1984年招收职工子弟1155人,此时韶钢总人口达到26127人。

  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省各地,方言复杂且差异大。因此在语言接触上,是方言与方言、方言与官话的多种接触。在这样复杂的人员构成情况下,为了交流选择了普通话作为交际语(lingua franca),自然形成了普通话方言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代培工人后来都成为了韶钢建设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了各级干部。这些从省外迁入的移民职位较高,还有一部分文化素养较高,这些移民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有很大一部分韶钢职工的交际语是普通话而非粤语a。

  (三)言语社区和社会网络的影响

  除了工厂这样的语言交际场所,韶钢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也为社会网络和言语社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韶钢有独立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独立的电视台和报纸,还专门设置了职工食堂、家属住房、单身职工宿舍、生活用水、电、燃气供应设施、学校和商店等。其中企业自办基础教育在语言接触中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母语不是普通话但是在基础教育中学习普通话的韶钢子弟受到自身方言的影响,会出现不完善学习(imperfectlearning)的现象,从而习得了韶钢普通话。

  1.言语社区

  从地域上来看,韶钢的主要地区都可以算作言语社区的地域。从人口上看,主要包括第一代韶钢居民的后代,尤其是长期在韶钢生活的子弟。从认同上看,韶钢人有比较强的心理认同感。从设施上看,韶钢曾经有独立的报纸、电视台、学校等,这些可视为社区共同的语言系统载体。从互动上来看,各地移民和本地居民共同生活,各种来往都较多[6]。同时韶钢距离韶关市区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语言环境相对稳定。

  2. 社会网络

  米尔罗伊用网络强度尺度(networkstrengthscale,NSS)来计算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NSS包含五个条件:(1)2属于一个高密度、以一定地域为界的聚合圈;(2)与邻里互为亲戚(除本人的小家庭外,至少在附近有一家亲戚);(3)与同一地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单位工作;(4)与同一地区、同一性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单位工作;(5)与工友保持自发联系[7],见图2。

  图2 韶钢普通话使用者生活经历的社交网络
图2 韶钢普通话使用者生活经历的社交网络

  从图2可见,韶钢普通话使用者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在韶钢进行,形成一个循环。他们之间可能既是同学又是同事,与韶钢社区内的人组成新家庭,所以韶钢社区是一个高密度、高复合度的聚合圈,这部分人群的社交圈是相对固定的。

  四、结语

  大型工业企业韶钢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言语社区,这个言语社区出现的韶钢普通话,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韶钢移民混居,粤方言、客家话、粤北土话、闽方言等方言语言接触的结果。

  韶钢普通话的成因研究对于工业区语言调查和城市语言调查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与其他工业区相比,韶钢普通话不是方言变体而是普通话变体;与韶关其他社区相比,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得韶钢普通话作为一种工业社区语言在产生后能在社区内扩散并保持相对稳定。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985论文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
jQuery右侧可隐藏在线QQ客服
在线客服